UA:智慧创新(Ingenuity)
获得文字科技后得到一个不增加阈值的大科学家,所有城市积累大科学家点数+50%
古巴比伦在天文、数学等方面获得了匪夷所思的成就,这个强力的科技型UA算得上实至名归。巴比伦的UA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就从没有变过(当然实际上大科坐地的产出是被buff过的),巴比伦也从第一个版本一直强盛到最后一个版本,可以说从头至尾就是以近乎BUG的姿态存在的。当然,后续版本以及DLC中诸多没节操的文明例如板鸭、棒子、波兰等文明的陆续出现一定程度上遮盖了巴比伦的光芒,但论及NOSL下的稳定性,没有任何文明可以与巴比伦相比,同时巴比伦也是最适合新手上手的文明。
巴比伦的UA分为两部分,其效果也很好理解,20T左右出现的坐地大科使得巴比伦在初期拥有至少2倍于其他文明的科研能力,无论走什么路线都有着极其夸张的速度,这一优势至少能够保持到工业时代;50%的大科加速使得巴比伦在教育后前几个大科的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大科点数没有出现断层的时候(约等于第一波普及大学的城市数量),巴比伦能在约11-12T内生产一个大科,而普通文明只能在16-17T生产一个大科,这进一步强化了巴比伦的中期爆发能力;最后,在平稳种田到后期的游戏中,50%的大科点数加速,即使仅作用于大学的2专家,也能在80T内产生额外的240点大科点数,这意味着除了文字大科之外,UA至少还能为全局稳定地带来额外的两个大科,如果运营得当,多城无断层产大科的话,甚至能获得3-4个额外大科,这对于收尾胜利的加速作用不言而喻。
由于巴比伦的前期科研速度和中期爆发力,巴比伦的战术丰富程度是绝大多数文明无法比拟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仅次于GK的法国和BNW的波兰,这也是巴比伦这一期内容会非常多的原因。由于巴比伦UA的特殊性,大部分的战术都会以单城国立起手,围绕巴比伦前中期的科技爆发能力来设计。由于战术安排各不相同,巴比伦的战术很难像前几期那样笼统地概括,具体的内容就放到各期视频中来具体讲解吧。
UA总评:★★★
由于UA的作用,巴比伦征服可以选择任何爆发点爆发,无论是复合、枪弩、长剑抛石、火枪加农、机枪、火炮,巴比伦都比普通文明至少拥有15-20T的提前,不过本期要介绍的是一种更加凶残的战术:远古速推
基于279版本AI大幅提高了研究石工术的热情,早战文明选择小弓rush的倾向越来越低,因为小弓rush遇到城墙首都效率极低,而一旦拖久了无论城头跳出一个复合还是背后出现一个小马,都是雪崩的局势,因此早战文明更多的会选择小弓稍微练一练级,复合正式开推。能够在NOSL下有信心远古推图而不怕吃亏的,大概只剩下匈人和巴比伦了。
早战本身是一个并不简单的命题,这里不作过多展开,巴比伦rush的关键点有二,一是巴弓,二是铁剑,可以说是强势UA和强势UU天衣无缝的配合。巴弓仅需弓箭1个科技,10T开始连造带买,30T即可拥有5-6个巴弓,能够对任何AI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弓箭开局后转制陶文字,50T左右即可走到铁器,配合40T前后自主送的移民找富铁矿坐下,在50T左右可以形成双线各3铁剑+5巴弓的战力,并且接兵源源不断。这样的部队,即使遇到远古暴兵的AI也一样分分钟踩死,如果不是遇上什么特别奇葩的地形的话,70T之前即可打死打残3家。
推完3家之后,双线应该都配齐了大军,攻陷的城市不用涨人口,抵抗结束直接直辖暴兵,城邦勒索不停,在这个时间点上,AI的城市人口不会很高,文官科技也就刚出,面对14力的铁剑和9力的巴弓,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即使遇上长城或者强劲的AI也可以用大军打开局面,在100T左右AI中古部队成型之前,双线再各推一家,通常来讲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遇到一些暴兵倾向比较强的文明,也可能来不及下首都,无需冒进,稳扎稳打即可。
科技除了开局弓箭-文字-铁器之外,就按照推进的顺序拿AI家里奢侈的相应科技,拿完之后直接行会-机械。由于坐地大科的存在,即使完全放弃内政,只要推进速度正常,巴比伦依然可以在110-120T拿到机械科技,由于玩家的远古暴力会极大的破坏世界和平,AI的科研进度也会被明显拖慢,巴弓铁剑没有解决的敌人,就等机械到了一波带走吧。
内政上,开局猴碑,然后暴兵不停,不造其他任何基建,所有攻占城市全部直辖暴兵,由于所有城市都处于2-4人口的状态,笑脸并不会太缺,在能够到的奢侈笑脸吃光之后再补法院也不迟,由于不涨人口小红脸也无所谓,轻微的红脸对战斗力影响不大,对产能的影响更是可以忽略。在循环勒索城邦的过程中,要注意能做的城邦任务,尤其是商业城邦。政策核心就是自主左二给的移民确保圈到6铁,其他都无所谓,推荐后面接寡头政策,因为早战会导致地图上阴影很多,家里要稍微留点兵防一下小野,有寡头容易解决。此外有前线城市的话,寡头也能帮忙清兵。
由于巴弓和棒子都是最最廉价的单位,产能惩罚再高也能接上兵,前线的部队只管冲就是了,对比一下通常意义上性价比很高的马车/叉子,你就会觉得对于巴比伦来说打下一个首都死几个部队根本不算什么?超过60经验还没吃过春哥的巴弓可以保护一下留着升远射弩,其他部队该死就死该春哥就春哥无需犹豫。
对了,AI有可能齐宣你,不要客气,全部打死吧~
UB:巴比伦城墙(Walls of Babylon)
替代城墙,成本由75锤降低为65锤,解锁科技不变(石工术)
提升城市防御由5点增加至6点,提升城市血量由50增加至100
不同于UA,巴比伦的UB和UU都是源于新巴比伦(迦勒底)王国,巴比伦城的城墙号称当时最难攻不破的防御工事,波斯的居鲁士大帝也是依靠巴比伦人的内讧打开的城门。在游戏中,巴比伦拥有全文明最廉价/最高效的防御体系,巴弓+巴墙仅需105锤,就能构建起一条相当稳固的战线。
大家知道,由于C5 AI并不强,城墙很少有发挥作用的机会。同时,由于C5的战斗机制,一座位置奇葩的城市即使没有城墙也没有关系,而一座位于面朝敌人的开阔地形的城市即使防御再高也很难保全,因此城墙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一座危城遇到敌人突袭时,在主力部队回援之前能够拖延多少回合,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正确地判断巴比伦城墙不同于普通城墙的价值。
本来打算模拟一下各种情况下普通城墙城市和巴墙城市的坚守回合数,稍微算了算发现意义不太大,总的来说,巴墙多50hp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比普通城墙额外多拖1回合,而城市多挺一轮就能多回25hp;但是即使算上这25hp,在大多数情况下巴墙城也难以比普通城市多挺两轮,只有在攻城总伤害很小的时候巴墙城的坚守回合数才会明显高于普通城,但那种情况基本没有丢城的风险,这个优势也就没意义了。总而言之,在最需要城墙的场合下,巴墙比普通城墙能够多守1T。
在一些情况下,多拖1T有可能就能改变城市陷落的下场,但神标前期需要起城墙的局面本身就不多,加上巴比伦有强力的UU,早期并不容易吃亏,因此巴墙实际发挥作用、尤其是发挥不同于普通城墙的作用的场合实在很少。对于前哨城市,最稳妥的处理方式还是审慎选择坐城的点位,以及通过外交控制来避免危险。另外,如果情况紧急的话,巴墙的购买价格(360G)比普通城墙(400G)略便宜,在前期宣友AI不多的情况下这40块钱很有可能要了亲命。当然,客观的来说,需要买城墙的概率和差40块钱的概率叠在一起可以说微乎其微,谈不上什么实质性的优势。
此外,城墙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在想要速推或是想要割城的时候,可能会运用拍脸城消耗AI的兵力,此时城墙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情况一般没有丢城的风险,作为诱敌消耗之用普通城墙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巴墙只有建设成本节约10锤的微小优势。
总的来说,神标用到城墙的场合比较稀少,本身就决定了巴比伦城墙很难有较高的价值,而巴比伦城墙在数值上虽然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还远远谈不上在实战价值上有质变(虽然我个人挺喜欢这个UB,危城造一个心里觉得很安稳啊有米有)。
UB总评:/
阐述战术前先简单讲一下灭国开局
由于巴弓rush的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巴比伦几乎所有的战术都可以分为和平开局和灭国开局,4-5个巴弓约160-200锤子,成本不高于2个移民,还不影响粮食积累,只要碰到合适的情况就可以大胆采用,最多小亏,很有可能大赚。比较适合灭国开的局面有两种,一种是邻居地皮很肥,例如本局;另一种是邻居非常恶劣,例如黑叔叔什么的,40T送他归西比较好。当然,灭国开局不一定非要真的灭国,具体打到什么程度看局势,唯一的原则是必须下首都,彻底把这家AI打废不留后患。
回到天兵一波,巴比伦的UA在此处有3方面的优势,一是文官极快;二是95T前后就能到教育;三是50%的大科点数加成,这意味着大约135T左右,巴比伦能有3座人口极高的城市+3大科+牛津的爆发力,配合理性政策和RA能够冲出无线电,这个单箭头冲科技的能力其他文明赤着脚都赶不上的。而自由意识形态下的天兵政策,由于时间点靠后,在征服中是个很咸鱼的政策,通常是自由尾盘用来收割AI赔款放飞船才会点的,只有巴比伦的科研速度才能赋予天兵不一样的战斗力。相对的,这个政策也是科技极快但缺乏其他方面产出加成的巴比伦的很好补充。
这个套路非常简单无脑,不论是和平开局还是灭国开局,单城国立后补到3城(非常好的图,例如本局,也可以4城,但4城笑脸容易崩,其实并不是很有必要,如果本土粮食很缺的话,可以考虑4城拔高科研),城市挑最肥沃的地方坐,不要顾忌浪费地块,两条商路全部运粮,科技速文官然后直走声学,玩命涨人口就行,完成教育后2个分城买大学,首都自锤(因为有神谕大科点补充,大科进度不会落后),余钱签RA,传统赞助跳理性,第一个大文加速理性,120T左右搞出理性左一,然后憋科研(科研不够可以锤打瓶),RA+大科+牛津直接点到无线电,用第二个大文把握政策进度第一时间点出天兵政策,一般来说,135T左右完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个时间点上,强势的AI会有一些火枪,弱一点的中古兵还没普及,6个大兵冲进去一刀一个,可以充分享受开无双的快感,后续城市补一批弩,一批抛石(升加农),然后看需求补点杂兵,后面就是补一下动物园和大竞技场了,杂兵多补尽量早开双线。炸药的进度也不会慢,170-180T推完应该问题不大,遇到强劲的AI要果断合兵,不过只要注意稍微控下外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殴打小盆友。
UU:巴比伦弓箭手(Bowman)
替代弓箭手,科技不变(弓箭解锁、建筑构造学过期),成本不变(40锤)
基础力由7/5提升至9/7
在巴比伦这一期开始之前,我提了一个关于UU价值评价标准的小问题,也有许多吧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本期对巴弓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于现在已分析的样本还太少,就留到以后再总结吧。
既然是UU,首先当然还是要讲讲它在征服中的作用。要说巴弓有三好,量产、低价、出门早,这是显性的三个优势。
量产,这一点我在本帖中反复强调,没有量产能力的部队,其实力是要打折扣的,普通文明兵营+军械+军校+经验门,也可以出攻坚步兵,但这高昂的成本必然限制部队的成型时间和速度,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就是得不偿失,因此快速民兵在这一点上就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那么,说巴弓在量产上有优势,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普通文明的小弓不也是量产部队么?原因在于巴弓的实力已经接近古典部队,因此更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复合而非小弓。普通文明的复合,建筑前攒一波,科技到了升级,然后小弓就过期了,再想接兵就只能生锤。这意味着这批复合不能轻易损失,因为接兵的速度和时间点都会比较滞后。而前期爆弓的城市,发育肯定会受影响,不稍微运营一下,也是不太锤得动75锤的复合的。因此,普通文明量产复合的能力实际上受限制非常大,这也是玩家早战时,即使是古典运营一波才出门也很少看到复合部队直接能分双线的原因。
低价,这是巴弓的核心优势之一,前面提到了量产的问题,除了科技过期的问题之外,巴弓的低价也是量产能够成立的重要因素,巴弓作为一个伪古典部队,相比马车是70%的成本换来了90%的战斗力,相比复合是53%的成本换来了80%的战斗力,即使考虑AI的产能优惠,如果对着暴兵,玩家是40锤换巴弓,AI是约35锤换复合,这个交换比已经比较接近了,也就是说相当于AI基本不带加成在跟玩家打,那AI还打个P啊。因此巴弓的特点并不是高力,而是低价,它是一个质量略低而成本极低的古典部队。
出门时间也是巴弓的一项核心优势,仅需一个远古第一排的科技即可解锁一个伪古典部队,能够完全拉平甚至反超AI开局的科技领先,如果采取比较。
极端的弓箭开局,连造带买50T左右就能形成一支能双线推进的部队。60T前是早战的黄金时间,大家可以数数远古+古典一共有多少奇观,巴弓铁剑浩浩荡荡杀出去的时候,很多AI还是开局那几个棒子在做春秋大梦,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以上3点,已经足以让巴弓成为一个相当imba的UU了。不过更深入地思考的话,除了显性的3个方面之外,巴弓的实用期长和解放科技走向的作用是容易被忽视的优势,而这两点优势丝毫不比前3点逊色。
按照神标盘古的通常情况来看,AI大约70T普及长枪,90T左右普及物理,100T左右下线文明攀出长剑、中线文明出到骑士,机械则基本要等到120T以后。而巴弓的9点远程力,杀20力左右的中古兵确实比较困难的,但在AI中古兵成型之前则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巴弓数量上的优势,即使没法完全展开,打只有长枪复合的文明是完全不吃亏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先走文字的稳妥路线,巴弓也拥有70T以上的实用期,在这期间巴弓都是能打出伤害,不易被板砖+远程直接消灭的主战力量。事实上,如果玩家选择远古暴力,那么外交局势的紧张会明显影响到其他AI的科研倾向,全世界的科研速度都会放缓,在此局势下巴弓的实用期还能继续延长。
同样由于巴弓仅需弓箭一个科技,巴比伦可以无视一般文明的早战核心科技——建筑构造学,而选择极快速度攀出铁器。铁剑这个兵种,大家在魔王流那一集也应该有所认识了,是C5中极少数解锁科技不导致前置单位过期的“通用”兵种,40锤+80金换一个14力的单位,性价比飞起。铁剑最大的问题在于铁资源的限制和铁器较高的科研需求,铁资源可以想办法解决,但200瓶子的科研需求是绝大部分文明难以逾越的鸿沟,普通文明搞出铁剑的时候,AI的文官已基本普及,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但是就像T大在评价埃及马车的时候说的那样:“瘸腿的王爷也是王爷”,只要能够想办法弥补铁剑的劣势,那么这个单位本身的实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了。巴比伦有坐地大科又不需要攀复合,铁剑成型的速度极快,可以说是使用铁剑的最佳文明。当然有人会觉得这完全是大科的功劳,没巴弓什么事,其实上,轮子+石工+建筑的科研需求甚至超过了铁器,也就是说叉子+复合的科研需求比铁剑+巴弓还更高一点点,而这两个组合的性价比显然有不小的差距。事实上,由于巴比伦出机械速度有保障,巴比伦在兵种组合上完全可以巴弓直接跳弩兵,期间以马车做补充,许多玩家认为巴比伦早战的优势是建筑构造能快那么一点点,这种思路可以说完全没有抓住重点。
在种田时,巴弓同样有不俗的表现,前面一期视频已经总结过巴弓灭国开局这种打法,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巴弓rush的开局是很容易获取正收益的,从成本、效率和稳定性的角度综合考虑,也只有匈人骑射和肖肖尼大猴弓能够比拟。一般来说,在远古弓箭rush时,AI很难出到铁剑,但有可能出到骑手,特别是几个有骑手UU的文明,科研会大幅倾向于骑术。虽然靠猴子找机会断马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AI出骑手干扰,但毕竟不是很稳定,而小弓磨城防的时候背后窜出个小马,这种局面想都不用想直接雪崩。加上279版本显著提升了AI研究石工的倾向,小弓磨城防效率低风险大收益晚,在NOSL的条件下已经是一个不太靠谱的选择了,但巴弓rush依然很稳定。对于种田来说,不管是收割一个肥沃的AI首都、打出一片后花园,还是提前解决一个有威胁的近点战狂,都有很大的优势,虽然从开局产出收益上可能只是小赚,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无疑是大赚。能够让一个文明在无论追求什么发育目标的情况下都多出一种开局选择的UU,已经说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值得一提的时,群岛地图上如果本岛有AI,尤其是好战的AI,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因为群岛地图前期的瓶和锤都吃紧,不容易处理战狂邻居。但巴比伦依然可以用较低的代价在远古解决隐患,这点优势也是极具价值的。
除了巴弓rush之外,普通开局中造一个巴弓或者猴子踩一个巴弓,当然也是很好用的,不过这些作用其实就跟普通的小弓差别不大了,虽然巴弓力高,尤其是守学园比较稳,但在前期单位有限的情况下,弓箭死守在首都是比较低效的,学园的防守还是要以提前预警为主,巴弓要多解放出来完成其他任务。
总的来说,无论是种田还是速推,巴弓都以其超乎寻常的性价比在巴比伦的开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在本家存在顶级UA的情况下,这个UU依然能在开局策略选择阶段与UA分庭抗礼,靠的是绝对的硬实力。
UU总评:★★☆
巴比伦海图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套路,就是自主左二跳探索,无论是是种田还是征服都很好用,前期传统开个门接自主左二,单城国立后造神谕,科技直接走神学,等神谕好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自产政策和神学完成的时候,大约在65-70T能够开到探索左一,然后再补光学。打征服的话稍微铺一铺,一边罗盘爆船一边直奔导航,120T左右就能拥有一支相当数量的风帆部队;打种田的话就正常铺城,有自主左一+探索左一,每城落地额外4锤,首都还有移民溢出锤,发育速度极其鬼畜,科技走完神学就走下线拿圣母院,有探索右一和圣母院的笑脸支持,人口支持能力比盘古地图只强不弱。这个套路弱点在于光学晚,但航海探路是不受影响的,唯一的要求就是陆地地块质量不能太差,如果陆地资源很差,海里倒有几条鱼,那就不如正常的传统光学路线了。
回到海图征服的问题上,由于风帆战舰的强势,海图征服的效率主要就是取决于导航的速度和风帆的数量。对于导航的速度,一般文明会选择传统君主制来提高前期的人口支持能力,配合国立来寻求科技领先,但巴比伦单城速国立后对科研需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风帆的数量上。第一波风帆的数量取决于铁资源、产能以及升级费的积累,实际上相当类似于阿拉伯骆驼一波的打法:屯桨帆、攒金币、冲科技,最后一波出门。没双击的风帆虽然不能h&r,但其28力在启蒙初期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只要出门早、数量多,直接骑脸就行,而且清兵效率也很高,不太担心城市被夺回。对于巴比伦来说,科研能力强意味着可以更早出罗盘,囤积更多的桨帆一波升级,铁资源相对棘手,主要通过控制关键城邦、购买AI铁资源、以及必要的飞城来解决。
不过,由于海图铁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因此光靠首都周围、城邦以及购买往往难以满足全局的铁需求,飞城往往是必要的。而在跳探索开局的情况下,巴比伦有自主左二的廉价移民,有极高锤子产出的屁股地块,还有个巴墙UB,可以说在飞城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控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AI无法生产风帆战舰,因为导航科研需求低,所以AI出风帆的速度也很快,放任AI积累风帆不仅对推进会造成麻烦,还有可能对飞出去圈铁的城市造成威胁。此外,由于海盗船抓船的概率与海军基础力有关,因此抓AI桨帆要比抓风帆更容易,虽然要花升级费用,但就补充舰队规模来说,限制AI风帆数量不仅没有坏处,反而有好处。
b因此,海图推进的思路就很简单了,爆一波风帆出门后,一边推进,一边继续建造并通过海盗抓船的方式迅速扩充舰队,直至碾压全图,为了应付一些棘手的意外局面,第一批风帆可以追求100exp出双击,有了几条双击船后,基本什么奇葩地形都能应付了,尾盘也可以通过斩首提高征服效率。当然,如果机会合适,桨帆数量成型后先打一波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目标没有城堡的时候,桨帆与弩兵同力,输出还是挺不错的,探索开门也能稍微弥补一下桨帆低下的移动力,有机会先打一波也不要错过。
总的来说,海图巴比伦科研有一定的优势(由于AI偏上线,所以海图科技特别好偷,巴比伦出导航的优势不算非常大),产能也有明显的优势,各个方面都很均衡,甚至遇到同岛战狂还能用巴弓先料理,可以说稳定性和效率都是一流的。
巴比伦总评:
巴比伦可以说是C5中最简单粗暴的强势文明,极强而生效极早的UA加上开局阶段极具统治力的UU,使得巴比伦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节奏和爆发点,几乎不受地图、AI和其他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NOSL最稳定的文明,也是对新手最友好的文明。同时,巴比伦的UA又具有非常丰富的可挖掘性,配合特定科技或政策可以实现其他文明完全无法企及的战术效果。总的来说,只要玩家根据地图类型、邻居情况和胜利方式,在原则上保障速国立的基础之上做好规划,巴比伦都能够发挥出一流的实力。
主场地图:任意
推荐胜利方式:任意
推荐政策:传统、自主
UA评分:★★★
UB评分: /
UU评分:★★☆
首先讲一讲巴比伦经典的传统开局,双猴粮仓速国立,由于279缙绅后置,正常开出缙绅要40T+,这对于巴比伦来说是一个重创,因此279巴比伦传统开局直接走贵族就好了,哲学到之前通常有空闲先锤1个移民,国立完成立即再补2移民(最好能买一个,不过分大陆就算了,容易破产)。接下来就是正常的传统爆人口,由于巴比伦的科技速度,发育良好的四大城进启蒙之后就可以教AI做人了。
这图比较劣势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地缘差,邻居小白大汗,外交难处理,二是本土缺锤,产能严重短缺,而第一个劣势又扩大的第二点劣势。B站上有刷为什么不早点干死小白或者大汗之类的弹幕,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放着一个外交降格的小白去进攻大汗,或者放着一个随时会跟棒子停战的大汗去进攻小白,都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的行为。许多刚刚脱新的玩家觉得自己已经上手了,然而打神级还是经常太监,就会觉得战报都是刷图刷档打的,本质上还是缺乏充足的思考和经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叉子蹲坑复合进攻,这远远不是C5战争的全部,懂得何时开战,选择怎样的战场,拉拢怎样的盟友,准备怎样的兵力,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对于非征服胜利的战争更要懂得核算成本,喜欢无脑往前A的请去莽蟑螂。
由于以上两点劣势,本局扩张较晚,产能和经济都很吃紧,挖坟也不充分,但通过合理的安排,还是基本完成了科技、城市数量、经济的积累,也基本控住了全球的历史遗迹,最后的胜利非常充分。当然,不要觉得最后多了两个大音就认为前期的准备都白瞎了,文化胜利是受AI行为影响最大的胜利方式,前期准备越充分赢得就越稳,相对来说胜利时间其实很难提升多大,因为互联网奥运会的时间基本变化不大。
接着我们再来谈一谈分大陆
分大陆与盘古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启蒙之前会少一大票奢侈,一般来说,至少对岸的2-6家的主奢侈是几乎无法在前期拿到的,同时,前中期同盟城邦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也限制了笑脸的数量,再加上运气不好的时候商业城邦全在对岸,前期玩家能够收集到的奢侈就很少了,这直接决定了分大陆几乎只能选择传统开局并优先做大首都,否则启蒙前的总人口会很惨很惨。
但相应的,AI的发育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分大陆的陆地面积非常促狭,AI的城市数量也不会多,这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分大陆的难度,玩家打一波爆发,很有可能可以直接扫平本大陆。但是,对岸的情况会比较难控制,有时候甚至启蒙探过去对岸已经快统一了,这也决定了分大陆的征服会比盘古慢不少。
由于AI的探索倾向不高,因此在对岸探过来之前会有一段扩张期,提前把大竞技场和其他笑脸建筑尽量准备好,在弩手这一波上可以吃得很饱,同时不影响与对岸的外交关系,打得差不多了对岸也探过来了,换波奢侈笑脸回正继续发育。如果错过了这一波扩张,后续的扩张会对外交的要求比较高,通常只有非征服胜利才会放弃中古的扩张。
如果放飞船的话,中古一波扩张基本就能满足需求了,由于本大陆此时外交很有可能坏掉,后续继续割城,只要与对岸保持良好的关系,贸易还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总体来说分大陆飞船是最好赢的。文化的话,由于开局城市数量受限制,同时玩家对对岸的控制力又比较弱,因此扩张不能太早,要跟本大陆的AI好好合作,尽可能把奇观多留在本大陆,这样未来文化boss更有可能出现在本大陆,保留用军事手段处理的后手。征服的话,相对要打得更均衡一些,因为分大陆AI首都未必靠海,因此早战扫平本大陆然后低瓶子憋风帆并不一定高效,因为如果对岸强势的AI首都埋在内陆较深处,后续会比较难处理,通常还是边发育边扩张更稳妥。
最后简单讲一讲文化胜利,也为下个月大家更好地理解巴西这个特殊文明打一点基础
文化胜利的三大核心要素是科研速度、军事扩张和文化控场
首先是科研速度,这个很好理解,绝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胜利都要速无线电,一是意识形态,二是奥运会提案权,因此文化胜利是不宜照搬科技胜利那样先铺一大堆再慢慢发育的,城市数量的扩张与前期科研的进度必须兼顾;
其次是军事扩张,战争会明显拖慢AI的科研速度和文化倾向,这对于文化胜利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文化胜利前期不能铺太多拖科技速度,但后期有需要雷达互联网,科研需求并不低,因此中期的军事扩张获取更多的城市是最合理的途径;城市数量的增加还有助于博物馆的数量和奥运会金牌的稳定性,因此几乎是文化胜利的必然选择。
最后是文化控场,BNW文化建筑本身文化产出都极低,文化的来源重头戏是:宗教信条、文化城邦、带槽奇观、历史遗迹:
1、宗教没法控制,只能通过AI之间的战争间接削弱其影响力;
2、文化城邦也比较难控,即使玩政变成功,别忘了城邦的其他AI朋友也享受一半的文化输出,因此地理位置较差又控不了的文化城邦,不妨买宣把它灭掉;
3、带槽奇观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也有许多奇观很难控到,例如大图,因此文化胜利一定要注意放养身边的蘑菇,把奇观留在自己够得着的地方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4、最后就是历史遗迹了,一个地标或是一组博物馆文物都能提供非常可观的文化加成,地盘越大的AI能控到坟的数量越多,而这种AI往往科技军事都不差,城市数量多了之后城市文化产出也高,因此文化胜利玩家最能够努力的因素就是坟的控制,千万不要抱有坟随便挖一挖,把自己城市博物馆填满就躺着等胜利这种想法。当然,并不是说AI的文化增速真的会反超多城博物馆的玩家箱子,文化胜利慢慢等,理论上也是能赢的,但大后期外交很脆弱,AI之间的兼并也会很剧烈,拖久了玩家也只能暴兵打仗。守在家里等箱子慢慢爬,从NOSL的角度来说并不稳妥,因此文化胜利最好还是互联网奥运会一波带走,不要拖泥带水。
当然,外交在文化胜利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开边的箱子加成就很可观,所以军事扩张一定要注意限度,决不能影响到外交,同时扩张的时候多拉盟友也能提高扩张效率并获得共同作战加成。此外,抢奥运时买宣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C5的文化胜利还是比较蛋疼的,因为箱子不像军队和科研,比较容易向游戏的其他要素转化,因此堆箱子基本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文化胜利对玩家的各项要求都比较高,也是很有意思的玩法,特别是BNW的文化胜利相当有代入感,比C4的3个五万和GK的乌托邦要靠谱多了,据说C6也保留了箱子,还是很期待文化胜利这个模式能够进一步完善的。
Privacy &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their use.
To find out more, including how to control cookies, see here: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