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沈阳地铁规划?
关心沈阳地铁规划历史的读者们,推荐先翻看本人写的《沈阳地铁规划浅论》系列文章。在文中,我已相对系统地简述了沈阳地铁规划的历史;在这里,我做个简要总结。
2003年首期规划获批以来,截至2020年,沈阳地铁先后已有三期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批复项目包含1、2、3、4、6、9、10、15(10南)八条线路;现阶段的远景规划是“2018年规划”,包含“七横七纵两弦”16条线路,总长约630km。
沈阳线网规划的现有版本的形成,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首期规划上报与实施阶段:早期线网规划——“1999年规划”;
参见:
2)二期规划上报阶段:大型线网初成——“2008年规划”;
参见:
3)三期规划编制及上报阶段:大型线网结构的优化——“2015年规划”;
参见:
4)三期规划上报后:外围线路的扩展——“2018年规划”。
参见:
一 早期线网规划——“1999年规划”
定位: 搭建线网骨架,放射线+小环线。
实际效果: 指导了1号线、2号线两条最重要的骨干线路的建设。
优点: 后续各版规划中“画饼”程度最低的一版,所有线路的线位几乎都是天然客流走廊,符合上报时的现实预期。
劣势: 市区核心区覆盖率并不高,第二圈层覆盖率尤为低下,牵引外围发展效果不佳。
继承至今的部分: 已建成的1、2号线;“1999年规划”中3号线主体为今日7号线;“1999年规划”中4号线主体为今日6号线;“1999年规划”环线5号线被今日9、10号线覆盖大部,剩余南段主体为今日3号线。
二 大型线网初成——“2008年规划”
定位: 线网大规模扩容,升级为“四横四纵双L一弦”的“准棋盘式+组合环线”的模式。
实际效果: 指导了4号线以及组合环线9号线、10号线的建设,基本奠定了线网骨架形式。
优点: 大型线网的起步,达成了各方均能接受的大致远景规划,提前对大客流走廊的分配做出安排,避免后续实施的相互冲突。
劣势: 在仅有两条放射性线路通车的情况下,过早实施组合环线,以至于环线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在线网搭建初期颇为浪费;且在综合评估后,10号线南段被缓建,造成二轮规划事实上的缩水。
继承至今的部分: 大部继承至今,但有部分调整,调整包括但不限于:纵向线路的重新规划组合、3/5号线核心区线位互换;组合环线与互有互动的横纵线路形成的结构,被继承至今。
三 大型线网结构优化——“2015年规划”
定位: 优化线网布局,为第三轮建设计划的上报做准备。
实际效果: 指导3、6两条城区骨干线的建设。
优点: 在第三轮建设计划上报的关键时刻,对“2008年规划”做适应性修改;在三轮规划建设长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力图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其中包括:3号线/5号线优质线位的置换,以及利用6号线搭起长轴方向上线网的互动。
劣势: 由于三期批复长度腰斩,市区斜向线路,以及西北部-中部的联络线路缺失。
继承至今的部分: 市区部分的线路绝大部分沿用至最新版本的规划中,仅部分外围线路有所变动,但考虑到这些线路的稳定性本身较差,可以认为这版“2015年规划”是今日工程实施的母本。
四 外围线路的扩展——“2018年规划”
定位: 最新的远景规划,但因四期规划并不会很快编制,其地位仍然待定。
实际效果: 尚未有实际效果。
优点: 加强了城市外围的线路间的联络,尤其是浑南方向。
劣势: 未能解决线网中的两个非顺畅通路:(1)“铁西-南一环-南塔”一线,(2)沿沈大/京哈铁路布置的线网空白。
总结与个人观点:
沈阳地铁现在仍处于初级线网的搭建阶段,但由于其实际实施进度落后最初计划,且时间已接近一个完整的规划建设周期,因此线网实施进度与2009~2010年前后批复首期规划的诸多城市大致接近。当前,由于组合环线实施时间较为超前,城市核心区的地铁覆盖率尤其有限。近期的未来(至2026年),三期规划实施完毕后,联络城市的第二圈层与数个放射中心的线路仍然缺乏,尤其东西向线路的加密尤为紧迫。
然而必须指出,期待一个630km的线网全部得以实施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15年,沈阳市可以解决我们上面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已十分不易。
预告: 在本人仍在连载的系列文章《环线归途——大陆城市轨道环线浅述》的 第六篇 (注:截止11.23已完成第四篇)中,我们将再次论述沈阳的组合环线,期待与读者们共同获得些新的认识,敬请期待。
——————————————
新系列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