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历史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近二十年,我校教育学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01年起,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共招生11届,授予学位人数526人,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洪仙瑜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003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教育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教育学入选“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2017年教育学入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202
1
年获批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至今,教育硕士研究生已经招生
1
8
届,培养了
3000多名研究生,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大量教育高质量人才。
教育硕士学位点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学校地方性高等师范大学和学生主要面向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培养的特点,继承和发挥本校重技能、重体验、理论实践融合培养的教师教育特色,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为导向,强调主动建构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全员达标,发展教育实践能力。本学位点积极了解中小学真实需求,关注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把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视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参照地方教育改革特点和经验,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发挥专业优势,引领地方教育改革。积极发挥本校卓越教师培养的平台作用,本校是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点,有浙派名师研究中心、
78个浙江省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校级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教学示范区等卓越教师培养平台,培养目标以卓越为方向,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
二、
专业介绍
教育硕士(专业代码:
0451)是国家年设置的专业学位点。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较强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除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学(思政)设在其他学院,以下
14个教育硕士二级学科专业均设在经亨颐教育学院。具体包括:
(一)
教育管理
【
基本情况
】
教育管理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1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近30项,在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科成果奖等市厅级奖多项。目前建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和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2个,获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2项。
【
主要研究方向
】
教育政策和制度、学校行政管理、班级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评价等。
(二)学科教学(语文)
【
基本情况
】
学科教学(语文)是我校教育硕士点中最早招生的二个学科方向之一,在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成熟的教学与管理经验。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来,先后有五六名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
本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专业的博士5人,师资力量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多位教师在个人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大的影响力,有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专家组成员、“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等。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与杭州市第二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学军中学、建兰中学、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等省内十几所知名的中学建立了固定的教育硕士教学见习与实习联培关系;已基本建成一支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组成的兼职实践导师队伍,在教学实践和就业指导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专业领域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师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绩,学风浓郁,学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较强,学生每学年都能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多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主要研究方向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写作教学等。
(三)学科教学(数学)
【
基本情况
】
学科教学(数学)是关于数学教与学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数学课程中应该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以及
怎样
评价等问题,是一门涉及到数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
该
专业领域现有
导师
12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
12人均
具有博士学位。其中
省
级人才
3
人
,
1人获得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
本专业领域教师
近年
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6
项,省级课题
20余
项,
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
1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
1门,省级一流课程
2
门。出版《
数学
教育学》
、《
数学教师专业技能实训
》
等教材
10余
部。
所指导的研究生
3人获得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优秀论文,入选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1个,获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1项。
【
主要研究方向
】
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数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
;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四)学科教学(物理)
【
基本情况
】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其中省级人才1人,“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组副组长1人。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5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出版《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以评促探:基于标准的科学探究评价工具设计与应用》《中学科学教学能力标准化实训手册》等科学教育教材专著三部。培养的学生均能优质就业。
【
主要研究方向
】
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物理实验设计与开发等
。
(五)学科教学(化学)
【
基本情况
】
化学教育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7项,省部级课题6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
【
主要研究方向
】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化学教学现代化等。
(六)学科教学(生物)
【
基本情况
】
学科教学(生物)领域现有导师
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省级课题
10余项,出版《生物新课程教学论》《中学科学教学论》等学科教学(生物)教材五部。
【
主要研究方向
】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科学教学、科学教师教育等。
(七)学科教学(英语)
【
基本情况
】
学科英语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团队拥有全国外语信息化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分会副会长和全国教育专业教学案例编写组专家成员等。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3项,省级课题10多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学科英语类教材10余本。建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和浙江省基础英语教育研究中心。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3个,获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4项。培养的学生在历届全日制教育硕士英语学科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奖数位列全国前茅。
【
主要研究方向
】
英语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与文化、英语教材分析、语言测试与评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等。
(八)学科教学(历史)
【
基本情况
】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依托教育学、历史学两大国家级一流专业,
2005年开始招生。学科领域现有硕士生导师32人,其中教授(含正高级教师)13人,副教授(含高级教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实践导师2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多人为“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10余项,省级课题20余项,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2项。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3门。出版《中学历史教学能力标准化实训手册》《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创新且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等专业著作几十部。培养的学生获全日制教育硕士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大奖10余项。
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等学校历史课程专任教师。本专业毕业生以到重点示范高中、重点初中从事历史教学为主,也有升博、考公等,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
研究方向
】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教学理论研究;中小学历史教材研究;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历史教学能力标准与教学法研究;中小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历史教学发展研究等。
(九)现代教育技术
【
基本情况
】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本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Computer & Education等杂志发表SSCI等权威论文20余篇。建有省一流课程4门,入选浙江省高校“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和优秀案例多项。多名学生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
主要研究方向
】
信息科技课程与教学、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设计
。
(十)小学教育
【
基本情况
】
小学教育专业领域现有
导师
65
人,其中教授
30
人,副教授
18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55
人。其中国家级人才
2
人。多人为
“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组副组长和成员。
本专业领域教师
近年
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20余
项,省级课题
40余
项,
获全
国
研究生
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
一等奖
1项、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
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
1门,省级一流课程
10余
门。出版《小学教育学》等小学教育学教材几十部。建有浙江省初等教育研究中心等。
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1
个
。
入选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3个,获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4项。培养的学生
获全日制教育硕士
小学教育
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10项
,
连续三届一等奖数列全国首位
。
【
主要研究方向
】
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小学
英语
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小学德育等
。
(十一)心理健康教育
【
基本情况
】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1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多人入选杭州市151人才、杭州市131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心理学现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省一流学科。
2019年杭师大神经与行为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心理学贡献率为70%(ESI是用来评价大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声誉的国际通用的重要指标)。在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科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和国际化程度两个指标在中国内地高校的所有心理学科中位居第一;在2020年“软科”排名中,学科在中国内地大学中居第3-7位;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杭师大心理学科位列前20%。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建有《心理学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门省级精品课程或一流课程,出版教材及专著20余部。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成果展示特等奖,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特等奖,省高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一等奖,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合计6项,省级与校级教改项目3项,1名教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建有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婚姻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与咨询浙江分中心等实训平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的学生获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
主要研究方向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与实施。
(十二)科学与技术教育
【
基本情况
】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领域现有导师
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其中省级人才1人,“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组副组长1人。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
3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出版《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以评促探:基于标准的科学探究评价工具设计与应用》《中学科学教学能力标准化实训手册》等科学教育教材专著三部。培养的学生均能优质就业。
【
主要研究方向
】
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科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实验设计与开发等。
(十三)特殊教育
【
基本情况
】
特殊教育专业
实施基于
“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培养模式
,具体包括全程融合与协同、理论与实践融合、高校与基地融合。
本
专业现有导师
11
人,其中教授
2人,副教授
5
人,
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
4
人为浙江省
151人才或杭州市131人才,1人为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技能大赛(特殊教育)执委会委员。
本专业领域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近
20
项,建有省级一流课程
2门,出版了《行为改变技术》、《
发展性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干预
》等教材,在
CSSCI、SSCI及SCI
专业期刊
上发表论文近
40篇。2名全日制
硕士
毕业论文获全国专业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论文。
【
主要研究方向
】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融合教育、特殊儿童临床心理与康复
。
(十四)学前教育
【
基本情况
】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青年教师中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2人;有获国家公派基金留学经历者3人。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课题数十项,获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7门,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3 项。幼儿沙构游戏研究、幼儿心理理论研究、儿童哲学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在省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本专业
着力于研究型取向的实践性人才培养,建有专门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5个。在理论学习之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研究生
获全日制教育硕士
学前教育
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和二等奖
4项
,
毕业的教育硕士已经有多人走上副园长或科研骨干岗位。
【
主要研究方向
】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游戏、
学前教师教育、幼小衔接、儿童哲学、儿童健康。
三、
人才培养
自
2001年起,我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截至202
2
年,已连续招生
12
届,授予硕士学位人数
5
71
人,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洪仙瑜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003年,我校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亨颐教育学院在小学教育等
14
个领域招生,已招生
18
届,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数为
3
2
43人。
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2013年开始要求所有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微格训练,学校从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与板书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要求人人达标,人人过关,过关后方可进行专业实习。微格训练和合格水平达标明显提升了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结合实践需要,围绕国际科学教育研究前沿领域、教育硕士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库、语文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案例库、教育管理热点案例分析、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建立教学案例库;并将实习实践报告及评价纳入其主要的考核标准,重点考察其应用教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师课程”由校内从事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和中小学名师共同开设,侧重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素养。教师发展学校是指通过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把中小学建成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
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以竞赛促达标,以达标促竞赛,引领广大教育硕士研究生重视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
2015年承办了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教学技能大赛;2016年承办了全国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2018年承办了首届学前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这些比赛显著激发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提升教学技能的意识与能力。在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交流展示活动中,我院学生祝弌琛获得了教学技能特等奖;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赵雪在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钱艺蒙、钱丽娜在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数学)大赛一等奖
、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邵晨倩、俞姝轶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英语)大赛一等奖。
小学教育专业以《学生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为依托,学院组织数位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带领小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对几十所学校上百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徐丽华等教师利用这些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编写出《小学课堂观察》一书,并以此作为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领域专业硕士成立心灵花园杭州工作站,为特殊儿童实施心理服务。
“杭州市心灵花园工作站”由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与我校心理学系共同合作建立,主要开展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研究。工作站重点关注特殊需要学生,如自闭症儿童。工作站以沙盘游戏室为基地,与杭州杨凌子学校长期合作,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与有需要的自闭症儿、多动症儿童进行结对,实施每周一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在此过程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为了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我校注重推进
“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意、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参与的公益创新活动。其中“疆爱传递”公益活动在“建行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总决赛中荣获银奖。
四
、实践成果
近年来,
经亨颐教育学院的教育硕士
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2个,
入选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9个
,
获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
11项。
获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10项。获全国
研究生
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4项
,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1项(研究生教育相关)
。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
10篇
。
在
2018年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本学位授权点等级为B+。
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与社会单位及行业协会的交流,学校、学院根据教育硕士培养需要分别设立校、院两级联培工作站。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聘请一线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教学名师、学校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及联合培养工作,至今已建成包括杭州学军中学、求是教育集团(总校)、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杭州富阳银湖书院、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杭州市竞舟小学、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杭州聋人学校等在内的
40余
个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学军中学联合培养站和求是教育集团(总校)均获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教育硕士的相关实践成果丰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带来的良好效果。如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参与的公益课程、志愿活动等被广泛报道,点击人数突破
200多万;参与的未成年帮扶教育的实践活动,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知识普及活动等被《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