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拉斐尔·特鲁希略

多米尼加共和国总统、独裁者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1891年生于多米尼加的 圣克里斯托瓦尔 省。1916年美军出兵多米尼加,1918年起为美国侵略多米尼加的美军司令威廉斯服务,在 美国海军陆战队 受训,任职,帮助美国侵略军进攻多米尼加游击队,深受美国军方信任。1924年美军撤退时晋升上校,任国家警察首脑和陆军总司令。1930年8月16日随 拉斐尔·埃斯特雷利亚·乌雷尼亚 发动政变,推翻 霍拉西奥·巴斯克斯 总统而掌权,同年下半年当选为总统。通过控制军队,安插亲属和不断进行恐怖活动来维持自己的绝对统治。尽管国家出现一定的和平与繁荣,但人民却为此失去公民和 政治自由 。外交上,一向屈从美国。上台后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批准美国批发商提高石油价格。1937年下令屠杀越境居住多米尼加的数万名 海地人 ,有“加勒比狼狗”之称。1938-1942年,由于舆论压力,让其心腹佩纳多和德拉孔查作总统,自任外交部长,在幕后指挥一切。1952年8月将总体职权交给其弟 埃克托尔·特鲁希略 ,自封大元帅,设元帅事务部掌握实权,统治国家长达30年。其家族曾控制全国经济命脉,为本国最大垄断资本集团。对他的反对日益加剧,1961年5月30日在 圣多明各 被人击毙。
他喜欢被称作“统帅”、“解放者”或“领袖”。 特鲁希略家族 对多米尼加的统治达20多年,是美国扶植起来的 拉丁美洲 国家中寿命最长的独裁者之一。
中文名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外文名
Rafael Leónidas Trujillo Molina
别    名
加勒比狼狗
国    籍
多米尼加
民    族
西班牙人与海地白人混血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961年5月30日
职    业
军人 政治家 总统
主要成就
担任多米尼加总统并对国内实现独裁统治
促进了多米尼加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生地
多米尼加 圣克里斯托瓦尔
信    仰
天主教
外    号
老大、大头目、大老板
军    衔
大元帅

早年生活

播报
编辑
(1891年-1930年)

家庭生活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戎装像
1891年10月24日,特鲁希略出生于 多米尼加 的圣克里斯托瓦尔省,父亲何塞·特鲁希略·瓦尔迪兹是 西班牙人 ,曾当过军队里的一名中尉,而母亲阿塔各利亚·茱莉亚·莫利娜则是 海地白人 。特鲁希略是在家里第三个孩子(家里一共生了11个孩子),特鲁希略从小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1897年开始上小学,1907年便开始在无线电报局工作,工作了3年后,因为伪造支票、偷窃明信片、抢劫而被判有罪,服刑近3年,但在监狱里他又暗中组建了一个抢劫团伙。出狱后曾两次结婚又两次离婚。 [1]

军事生涯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1916年,美国占领 多米尼加 后,美国军队在多米尼加训练了一支国民警卫队以维持当地的秩序,特鲁希略于1918年加入了国民警卫队,1919年便晋升为了中尉,1920年曾因为不良作风而被 军事法庭 指控,但被免除了刑事责任。1923年被任命为多米尼加第一军区长官。1924年,美国占领军撤离后,晋升为了上校,成为警察首脑和陆军总司令,参与了本国军队和警察的重建。 [1]

军中人脉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特鲁希略从军期间,与美国占领政府合作,广交朋友,很快建立起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特鲁希略没有把国家警察仅仅看做是与政治无关的维持 社会秩序 的工具,而是争夺 国家政权 的强大基石。他与美国军事占领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限于接受军事训练,还在于与国家警察的高级长官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高级长官对特鲁希略青睐有加,认为他是多米尼加未来的最适合的领导人物。因此,他们不断地举荐特鲁希略,升他的职。特鲁希略与卡茨上校交情匪浅,卡茨上校利用他的国家警察总指挥职务,任命特鲁希略为国家警察统领。而在几天前,特鲁希略刚刚晋升为上尉。特鲁希略利用他的政治谋略和交际技巧,使多米尼加总统 霍拉西奥·巴斯克斯 将他提升为警察首脑和陆军总司令。 [2]

政变上台

特鲁希略(右)宣誓就职(1930年)
1930年,当时的多米尼加总统霍拉西奥·巴斯克斯企图连任总统,遭到多方反对。1930年2月23日,“圣地亚哥革命”爆发,革命者高呼:“革命万岁,杀死霍拉西奥·巴斯克斯!”,没有遇到多少抵抗便占领了首都 圣多明各 ,此次起义由 拉斐尔·埃斯特雷利亚·乌雷尼亚 领导,而总指挥是特鲁希略,特鲁希略向革命者提供了武器装备和士兵,革命后,巴斯克斯总统流亡海外,经过选举,特鲁希略获得了99%的选票,当选多米尼加总统,而革命领导人拉斐尔·埃斯特雷利亚·乌雷尼亚任副总统。 [2]

总统生涯

播报
编辑
(1930年-1938年)

确立威信

1930年9月3日,特鲁希略上台仅三周,新政府即遭到挑战,圣塞农飓风袭击了多米尼加首都,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特鲁希略通过 美国红十字会 的资助重建了首都,从此,特鲁希略确立了他在多米尼加人民中的威信。 [3]

一党专制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1931年,他解散了其他的政党,并宣布多米尼加党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特鲁希略还宣布自己是军队的总指挥官,所有士兵都有听他调遣。军队成为特鲁希略实行反民主政策的有效工具。特鲁希略禁止反对意见出现并取消 言论自由 ,实行新闻管制,残酷镇压反对派,并设立42号巡逻队以镇压反对特鲁希略的人和组织。 [4]

打压异己

1934年,多米尼加进行总统选举,特鲁希略作为唯一候选人顺利当选,而前副总统即圣地亚哥革命领导人 拉斐尔·埃斯特雷利亚·乌雷尼亚 由于反对特鲁希略独裁,遭到特鲁希略迫害,1932年,特鲁希略先是解除了乌雷尼亚的职务,并想谋杀乌雷尼亚,乌雷尼亚为了躲避迫害,选举期间逃往美国,使哈辛托·佩纳多再次当选副总统。 [4]

个人崇拜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元帅
1936年,在部分政府官员的鼓动下,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将首都圣多明各更名为 特鲁希略城 ,之后,多米尼加国内好多行政区的名字都改成了和特鲁希略有关的名字。圣多明各大学授予特鲁希略 名誉博士 称号,国会也在此时推举他为 终身总统 ,并宣布每年1月1日是国家造福者日,公园、街道、公路、楼房开始用特鲁希略的名字、无数的头衔之一或特鲁希略家庭成员的名字命名。
多米尼加全国各地开展了各项膜拜活动,游行、 弥撒 、群众集会、晚会、庆祝活动,甚至树立特鲁希略的半身塑像,1936年,特鲁希略的崇拜者甚至希望授予特鲁希略 诺贝尔和平奖 ,但遭到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拒绝。
从此,对特鲁希略膜拜使政府官员溜须拍马、明争暗斗。同时,膜拜活动激起了反特鲁希略 集权主义 的活动,但是遭到特鲁希略政府的血腥镇压。 [5]

惊天屠杀

特鲁希略元帅视察军队
多米尼加 海地 的边境问题自多米尼加建国以来一直困扰着双方,海地人不断的涌向多米尼加,1931年,特鲁希略发表演说,指出划定边界的重要性,从1933年起,特鲁希略和 海地总统 斯泰尼奥·文森特 就边境问题展开谈判,最终于1935年签订协议,规定督促多米尼加的海地人返回海地,断绝两国之间的一切往来。但是,协议并没有起多大用处。
特鲁希略比较注意自己的外观,爱穿华丽的衣服。他希望全国人民都拥有白色的皮肤,为此,特鲁希略十分憎恨 黑人 ,尤其是海地的黑人,历史上,海地曾多次入侵多米尼加,再一次激起了特鲁希略对海地人的憎恨。
1937年,大量的 海地人 涌入多米尼加,特鲁希略再次发表演说,宣传如果海地人不离开多米尼加,他将采取强制性措施。其结果就是发生了大屠杀,历史上称之为香菜大屠杀。
海地总统文森特(左)和特鲁希略
1937年10月2日,大屠杀开始,直至10月8日,期间多米尼加军队用刀、枪支等武器屠杀海地人死亡人数已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是12000人~25000人之间,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国际社会谴责了特鲁希略,特鲁希略的若干政府工作人员成了替罪羊,被关入监狱,事后,特鲁希略仅仅只是向海地政府支付了75万美元的赔偿金,由于海地政府的腐败,大量赔款被贪污,分到受害者手里的钱,平均下来每个人只得到30美元赔款,而有的人只得到2美分赔款。 [5]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鲁希略身上也有海地血统。

幕后统治

播报
编辑
(1938年-1942年)
香菜大屠杀过后,特鲁希略迫于压力,被迫辞去了总统职务,指定副总统 哈辛托·佩纳多 担任总统,虽然佩纳多名义上是总统,可是实际权力仍由特鲁希略掌握着。
财政独立再造者
1939年6月,特鲁希略以特派大使的身份访问欧洲和美国并希望借此取缔1907年和1924年条约的目的,使多米尼加的海关重归本国管辖。在华盛顿,特鲁希略表示支持美国国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决议。
虽然废除这两个条约的目的没有达成,但1940年12月,特鲁希略与美国的国务卿 科德尔·赫尔 达成了一项协议。美国并没有兑现这项特鲁希略-赫尔条约的有关承诺,即多米尼加可以延迟7年偿清多达9271855.55美元的外债。这个数目比特鲁希略统治初期上升了200多万美元。当时,海关收入是多米尼加的主要财政收入。债务一旦偿清,海关就归多米尼加政府管辖了。
随后,特鲁希略政府推行海关保护主义政策,特鲁希略的 私人财产 国家财产 已经混为一谈。但不管怎样,国家的收入增多,并推动多米尼加工业的发展。特鲁希略宣称,海关的回收是他 民族主义 思想的表现之一。同时,特鲁希略掠取的国家财产更多了,他的头衔也更多了。这次,特鲁希略又成了“多米尼加财政独立的再造者”。 [6]
哈辛托·佩纳多 总统于1940年3月7日死在任上,副总统 曼努埃尔·德赫苏斯·特隆科索·德拉孔查 继任总统,特隆科索颁布法令,下令把特鲁希略的肖像与 胡安·巴勃罗·杜瓦特 弗朗西斯科·德尔·罗萨里奥·桑切斯 马蒂亚斯·拉蒙·梅利亚 (三者都是多米尼加的国父)的肖像并列,并悬挂在学校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为了巩固独裁统治,1941年,特鲁希略发起的宪法改革取消了副总统职位;规定总统任期五年;并规定战争及海军部长在总统缺席时可代行总统职务。同年,为了表现特鲁希略主义中的所谓“ 女性主义 ”,妇女的民事权利得到承任。1942年,多米尼加妇女首次行使 选举权 被选举权 [6]
(1942年-1952年)
1942年,由于美国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 总统对外推行 睦邻政策 ,这意味着美国会接受美洲任何国家的政府,不会推翻或干预这些政府。此政策使独裁政权趁机重新确立了统治地位,同时有利于独裁政权以低价扩充军备。1942年5月,特鲁希略代表多米尼加党参与总统竞选,以60万的得票数再次当选总统。

二战期间

特鲁希略当选总统之后,向德国、日本、意大利等 法西斯 国家宣战,尽管没有派出部队参与作战,但是 二战 使多米尼加受益良多。战争引起粮食匮乏,对多米尼加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国家收入随之也大量增加。 [6]

短暂民主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并颁布《 联合国宪章 》。特鲁希略也趋向国际潮流,表示赞同自由主张。因此,特鲁希略推行了独裁政权内部的所谓“自由”氛围,允许以多米尼加民主革命党为首的小股反对势力萌芽。附属于1946年成立的人民社会党的民主青年组织与多米尼加民主革命党联合。特鲁希略承诺,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参与政权。
这些代表反对势力的政治团体充分行使“自由”,他们发起声势浩大的 民主思想 的浪潮。这些浪潮也促使了统一的工人组织的形成,各制糖中心的工会组织实力最为强大。1942年,特鲁希略统治时期唯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罢工爆发了。罢工扩展到拉罗马纳省和圣佩德罗·德马思科省地区。罢工最终以胜利告终,罢工者的工资显著提高。此后,工会领导人之一毛里西奥·巴埃斯被迫流亡 哈瓦那 ,在那里被绑架,从此销声匿迹。
随着 国际形势 的逆转,独裁政权支持下的民主氛围也中断了。特鲁希略政权实行 铁腕 政策,许多反对人物被捕、被起诉、被暗杀,反对独裁的斗争陷入瘫痪状态。美国的反共产主义、支持拉丁美洲的独裁政权的国际政策,极大地巩固了特鲁希略在国内的统治。特鲁希略趁机宣传自己是“美洲反共产主义第一人”,粉饰他对反对势力的变本加厉的残酷镇压。 [7]

反独裁运动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鲁希略政权支持 同盟国 ,反对集权主义。同盟国的胜利推动整个世界向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民主自由的国际潮流极大地影响了拉丁美洲国家,特鲁希略的独裁政策与 委内瑞拉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和古巴等国的民主潮流发生碰撞,多米尼加的反对派人物在这些国家避难。1947年,在拉丁美洲一些民主政府的支持下,流亡国外的反对势力组织武装起义,准备终结特鲁希略的独裁政权。在古巴,上千人参加了军事训练。他们筹集经济援助,其中最重要的援助者是胡安·罗德里格斯·加西亚。起义者在古巴境外的一个小岛上参加训练。 胡安·博什 、胡安·罗德里格斯·加西亚、安赫尔·莫拉莱斯、米盖尔·安赫尔·拉米拉斯、胡安·伊西德罗·斯门尼斯·格鲁利翁和莱奥维吉尔多·奎略等起义领导人在岛上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
这次起义的策划过程十分公开,就连特鲁希略本人也获悉此事。在美国的干预下,起义失败。但是,这次失败并没有阻止起义者的斗争步伐。他们组织了“加勒比军团”,从危地马拉出发,再次向特鲁希略政权发起冲击。起义者有六架飞机,其中一架到达圣多明各,四架由于恶劣的天气迫降在墨西哥境内,第五架护航飞机返回危地马拉。到达多米尼加的飞机上共有15名起义者,他们在鲁佩隆降落,随后与政府军展开激战,只有5人幸存,其中包括加勒比军团的领导人奥拉西奥·奥尔内斯·夸斯克。
随着这两次冲击的失败,所有从境外发动的反特鲁希略起义中断了十年。同时,多米尼加国内再次掀起镇压和关押的浪潮。政府军和特鲁希略本人的势力都得到了巩固。特鲁希略甚至利用这两次起义,请求国会授予他“对敌国不宣而战的特权”,并宣布“古巴、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是阴谋策划者”。 [7]
(1952年-1961年)
1952年,在 美洲国家组织 的压力之下,特鲁希略被迫将总统职位让给其兄弟 埃克托尔·特鲁希略 ,埃克托尔·特鲁希略于1952年8月16日正式就职。

黄金时期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埃克托尔·特鲁希略执政后,特鲁希略达到了扶植裙带关系担任总统继任者的目的。1955年,独裁政权进入了黄金时期。 特鲁希略家族 掌握了国家的绝对统治权,而且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1955年被定为“多米尼加造福者年”。同年,“自由世界的和平与团结”国际大会在多米尼加召开,大会的开幕式极尽奢华,耗费了多米尼加大量财政预算。 [7]

穷途末路

1955年之后,特鲁希略政权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极不稳定的时期,尤其是和古巴,因为 菲德尔·卡斯特罗 领导的 古巴革命 取得了胜利。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1958年~1960年,特鲁希略政权收容了一些其他拉美国家被改革浪潮推翻的独裁者。他们是 胡安·庇隆 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 马科斯·埃万格利斯塔·佩雷斯·希门内斯 古斯塔沃·罗哈斯·皮尼利亚 。1959年6月14日,起义者在委内瑞拉政府的支持下,从古巴出发,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激发了多米尼加国内不少先进青年的斗争意识。起义分成了三个战场:康斯坦萨、迈蒙、埃斯特罗-翁多。尽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6月14日地下组织由此形成,特鲁希略政权对反对势力,尤其是对暴露的6月14日组织成员的搜捕、折磨和暗杀活动变本加厉。
1960年, 米拉瓦尔三姐妹 (三姐妹的丈夫都因反对特鲁希略的独裁政权而入狱)暴毙,对反对势力的搜捕和暗杀达到了高潮。三姐妹的暴毙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反特鲁希略情绪。同时,一名教士因拒绝授予特鲁希略“教会造福者”的头衔而遭受迫害,这也引起了多米尼加人民的强烈不满。这次事件也是教会与特鲁希略政权之间的关系的转折点。1960年1月31日,教会发布《教会书》,正式与特鲁希略的独裁政权决裂。同年,多米尼加遭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特鲁希略对 委内瑞拉总统 罗慕洛·埃内斯托·贝坦科尔特·贝略 的暴力袭击引发了美洲国家组织对多米尼加的制裁。在哥斯达黎加首都 圣何塞 ,美洲国家组织各成员国声明:“美洲国家组织的所有成员国达成一致,与多米尼加断绝外交关系,禁止向多米尼加出售任何武器和战争物资,中断与多米尼加的贸易往来,制裁多米尼加,直到多米尼加不再对和平构成威胁。”这意味着美国将不再支持特鲁希略的独裁政权,多米尼加被孤立了。 [7]

枭雄之死

播报
编辑
特鲁希略遇刺时乘坐的雪佛兰轿车
美国认为消灭独裁政权的时机已到, 美国中央情报局 参与了此次暗杀计划。1961年5月30日,星期二,特鲁希略在他的 雪佛兰 轿车上遇刺身亡,多人参加了行刺,特鲁希略的司机受了重伤,刺客行刺完后不久即遭逮捕,特鲁希略因失血过多而亡。几颗子弹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特鲁希略死后,尸体被运回家乡,继任者 华金·巴拉格尔 宣读了悼词。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否认自己跟暗杀有关。
2009年,有人提出将特鲁希略安葬在多米尼加民族英雄纪念碑旁,这种想法受到了广泛的排斥,特鲁希略的遗体安葬在西班牙首都 马德里 [7]

政策手段

播报
编辑

经济政策

多米尼加比索上的特鲁希略
特鲁希略执政期间,制度了一系列的 经济政策 ,意在鼓励生产,消除外债。1938年,圣多明各港修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刺激了对外的商业活动。1942年,特鲁希略使多米尼加海关重归本国政府所管辖。1947年,创立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央银行,并规定 多米尼加比索 为官方货币,并还清了近千万美元的外债,1945年~1950年,特鲁希略政权还力图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并把重点放在放在农业领域,1955年,工业企业的投资与前年相比翻了两番。
由于特鲁希略家族实行独裁统治,特鲁希略兄弟横征暴敛,霸占国家财产达10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资本家和大庄园主;占有全国工业企业投资的75%和全国耕地的35%;控制制糖业的60%以上;垄断了除外资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这一时期多米尼加经济发展比许多邻国快,偿清了外债,贸易出超,物价也较为稳定。 [7]

移民政策

印有特鲁希略肖像的邮票
在20世纪30年代,多米尼加开始接受来自日本的移民和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 西班牙内战 期间,还吸收西班牙难民,1938年,埃维昂会议之后, 多米尼加 成为唯一愿接受法国 犹太人 难民的国家,1940年,750名犹太难民到达多米尼加 普拉塔港 ,在此定居。
特鲁希略歧视黑人,甚至在1937年发动了对海地人的大屠杀,特鲁希略更希望白人移居多米尼加而不希望黑人前往多米尼加,经常驱逐黑人出国。 [7]

环境政策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特鲁希略在 南亚克河 建立了一个 自然保护区 ,1934年,特鲁希略创立了多米尼加国内第一个 国家公园 ,并规定禁止使用 刀耕火种 的清理方法,并规定禁止砍伐松树。在50年代,还利用多米尼加丰富的水资源,大规模的进行水电站的建设。

外交政策

尼加拉瓜总统索摩查和特鲁希略(1952年)
多米尼加在外交上倾向于美国,二战期间成为美国的盟友,向法西斯国家宣战,多米尼加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特鲁希略的外交政策经常与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发生摩擦,尤其是与 委内瑞拉 哥斯达黎加 ,但是特鲁希略和一些国家仍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与西班牙的 佛朗哥 、阿根廷的 胡安·庇隆 尼加拉瓜 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加西亚 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特鲁希略执政期间还特别重视提高军队的实力,大规模的提高士兵的薪水。
特鲁希略会见海地总统文森特(1935年)
特鲁希略执政时期,由于边境问题,与邻国 海地 关系极其不好,1935年,与海地总统 斯泰尼奥·文森特 签署边境条约,确立边界,但依然有大量海地人前往多米尼加,并导致了特鲁希略针对海地人的香菜大屠杀。1941年, 埃利·莱斯科 当选为 海地总统 ,莱斯科上台时受到了特鲁希略的财政支持,但后来莱斯科开始反对特鲁希略,1944年,特鲁希略甚至企图暗杀莱斯科。直至1946年,莱斯科下台才作罢。1958年,特鲁希略和海地总统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 签署互相保护的协议,规定两国间不许为任何一方企图颠覆者提供庇护。
1947年, 胡安·博什 等反对势力在古巴一座岛上接受训练,受到古巴前总统 拉蒙·格劳·圣马丁 的支持。1956年,特鲁希略开始支持古巴的 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 总统,以镇压 菲德尔·卡斯特罗 等人领导的革命运动,卡斯特罗上台后,特鲁希略与古巴断交。
特鲁希略和海地总统马格卢瓦尔(1951年)
1932年,特鲁希略政权与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建立了外交关系。1940年5月11日,中多两国签订友好条约。1945年6月8日,两国签订友好条约附加条款。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特鲁希略政权与 台湾当局 维持“官方关系”。 [7]

扩充军队

特鲁希略执政期间,开始对国家军队进行重组,并对军队进行大肆扩充,使多米尼加成为加勒比地区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 [8]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特鲁希略执政期间,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大肆从美国进口坦克、装甲车等陆军装备以扩充本国军队的实力,使当时的多米尼加成为 加勒比地区 中陆军实力最强的国家。 [8]
特鲁希略重视海军的发展,1933年开始重新整顿多米尼加海军,并从英国和美国购买新的海军装备,多米尼加逐海军渐成为加勒比地区一支重要的海军力量,1943年开始修建现代化的海军基地并购买大型军舰。 [8]
1932年,特鲁希略宣布组建多米尼加空军部队,1944年将当时最现代化的机场启用作为军用机场,二战结束后,特鲁希略政权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飞机以扩充空军的实力,1952年~1961年,空军发展尤为迅速。 [8]

生活家庭

播报
编辑
工作中的特鲁希略
特鲁希略生活极其有规律,每天早上起床看报纸,在早餐之前还要完成一篇 论文 ,9点钟到达办公室,按时工作,在办公室吃完午饭便出去散一小会步,之后继续工作,晚上7点半吃完晚饭后继续与属下讨论政事。他有条不紊、守时、神秘。特鲁希略因此得以保持身体健康。
特鲁希略还喜欢炫耀自己精致的衣服,据估算,他至少拥有2000多件精致奢华的衣服,他更喜欢领带和香水,他至少积累了一万条以上的领带,有时甚至举办自己的时装秀。
特鲁希略本人喜欢棒球,曾邀请许多美国黑人球员前往多米尼加,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传奇球星 萨奇·佩吉 曾前往多米尼加参赛,加入了特鲁希略队。佩吉后来开玩笑说自己带领特鲁希略的警卫参加比赛,他们打得很好。随后,离开多米尼加。
特鲁希略和妻子比恩贝妮达(1934年)
特鲁希略是一个性欲贪婪的人,他有很多情人,他喜欢黑白混血的女人,后来更倾向于强奸年轻的女子,全国很多女子供他发泄性欲,后来还专门修了一个屋子供特鲁希略发泄禽兽般的欲望。
特鲁希略一生曾多次结婚,从军之前就有两次结婚经历,1927年又与比恩贝妮达结婚,1929年生下儿子朗费斯·特鲁希略。1935年,特鲁希略和比恩贝妮达离婚,一年后,又遇到一名叫洛瓦特丽娜的女子,后来又有了多个孩子。特鲁希略一生至少有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7]

巨额遗产

播报
编辑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1937年,特鲁希略的年收入大约为150万美元(相当于2340万美元),他累计的个人财富大约有800亿美元。在他名下的公司有111家,覆盖了各种产业,他拥有数座豪宅,在 圣克里斯托瓦尔 圣地亚哥 康斯坦萨 、拉昆布雷、圣何塞-拉斯马塔斯都有豪华居所。他一生还获得过无数的勋章和“荣誉”。 [7]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18张)
特鲁希略大权独揽、专横跋扈。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疯狂掠夺国家财富;对外一向唯美国马首是瞻,充当扑灭加勒比国家民族主义的帮凶,还多次向美国出卖多米尼加的主权,特鲁希略的统治以 军国主义 极权主义 、独裁主义的 考迪罗主义 为特征。尽管特鲁希略的统治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并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但他的统治还是十分残酷的。 [5]

文化影响

播报
编辑
电影《蝴蝶飞舞时》中的特鲁希略
1994年,美国作家朱利亚·阿尔瓦雷斯发表了作品《 蝴蝶飞舞时 》描写了米拉瓦尔三姐妹反抗特鲁希略统治而最终牺牲的故事。2001年还被拍成了电影。
2000年,秘鲁作家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写了小说《 公羊的节日 》,略萨通过杜撰一个名叫乌拉尼娅的妇女的所见所闻,再现了特鲁希略的血腥独裁统治。
电影《热带血统》海报
2010年,导演Juan Delancer拍摄了电影《 热带血统 》讲述了米拉瓦尔三姐妹与独裁政权斗争的故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