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罗旭)2015年7月2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郭沫若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郭沫若》开机仪式在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行。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百年巨匠》总顾问蔡武,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都伟,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孙硕,北京市市委宣传部精品办主任霍志静,郭沫若先生长女郭庶英,次女郭平英、女婿张志明,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冯林、副馆长赵笑洁,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茅盾故居主任郭丽娜,李大钊故居主任李燕博,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何洪,《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总撰稿刘传铭,《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等参加了开机仪式。
《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首先介绍了拍摄想法及筹备情况。他说:
郭沫若先生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丰富性超过了同时代的几乎所有作家。如何在一个小时的容量里,再现这种传奇和丰富性,是我们拍这个片子的最大挑战。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说过:“让我们把郭沫若的名字位置在英雄上、诗人上、煽动者或者任何名分上,加以尊敬与同情。”我想这就是我们拍摄本片秉承的最好态度。
郭沫若先生长女郭庶英在致辞中说:父亲生命最后的15年在这里度过,完成了《李白与杜甫》、《英诗译稿》等著作。父亲说过:“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我觉得,这就是父亲精神的体现和浓缩,他的一生都是在真诚地奉献,他没有向国家和老百姓索取,而是把自己的写作、自己的物质,都献给了国家和民族。
仪式上,《百年巨匠》摄制组向西城区图书馆及少年宫捐赠了《百年巨匠》系列图书及光盘。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赵笑洁,《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共同为开机仪式揭幕并合影。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人,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年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21年建立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创作,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影响广泛。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据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联合摄制,中国民生银行独家赞助的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是国内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分为美术篇、书法篇、文学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以百集的规模拍摄42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的杰出代表。《百年巨匠》文学篇将拍摄6位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部、第二部已在央视一套、九套、十套、外语频道、北京卫视等20多家电视台播出,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获得四项纪录片奖项,并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