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2
月
)
汶上古称中都,
公元
1208
年
取
“
汶水在上(北)
”
之意
定名至今,
位于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交汇节点,是济宁的北大门,
总面积
889
平方公里,总人口
80.9
万,
辖
3
个街道、
12
个乡镇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公元前
501
年,孔子初仕中都宰,
担任汶上第一任县长
,成为
儒家思想治国理政的最早实践地
。
南旺分水枢纽享有
“
北方都江堰
”
之美誉,是京杭大运河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是
全省
4
处
世界文化遗产
之一
。
汶上资源丰富、交通优越,
煤炭储量
8.2
亿吨,铁矿石储量
5.2
亿吨,
北部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流经我县
15.3
公里,梁济运河流经
9.1
公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发力。初步形成
“
六高绕城
”
交通格局,与济南、济宁形成
1
小时通勤圈,
3
小时可到达北京、上海。
汶上产业坚实、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
高端装备、纺织服装和绿色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拥有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省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省级智慧化工园区。
近年来,汶上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
“
走在前、挑大梁
”
,聚焦
“
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
目标定位
,
深入实施
“
产业立县、制造强县
”
战略,
加快建设
“
强富美高
”
新汶上,全力冲
刺全市第一方阵。
2024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04.69
亿元、同比增长
6.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1.36
亿元、同比增长
6%
,县域经济差异化评价连续三年大幅进位,综合排名由
2021
年全省
109
位跃升至第
27
位,获评省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纳入省政府领导包保、全市唯一。
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抢位发展、错位发展中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抓链条聚集群。
抓实
“
链长制
+
产业专班
”
,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
11
条核心产业链聚群成势,
纺织服装(休闲服饰)获评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规上工业产值达到
209
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7%
,
连续
4
年高于全市平均,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32%
,
正加快形成汽车零部件、
化工新材料、工程机械配件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抓企业壮筋骨。
梯次培育强企方阵,
产值过亿元企业突破
40
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209
家,新增数量全市第
1
位。省级以上
“
专精特新
”
企业达
76
家,新风光电子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
全省唯一县级专属金融产品
“
休闲服饰贷
”
成功
落地,入选全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区,制造业贷款余额
24.8
亿元,较年初增长
25.6%
。
三是抓创新促转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178
家,高企达到
112
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
44.7%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三年增长
38.5%
。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
大力推进工业技改、智改数转,三年实施技改项目
221
个、
101
亿元,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我县
获全省
“
工赋山东
”
唯一
试点。
二、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全力以赴推动项目量质齐升,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
“
硬支撑
”
。
树立
“
项目为王
”
理念,谋划实施重点项目
163
个、总投资
868
亿元,纳入省市级重点产业项目
27
个、投资完成率达到
121%
,三年新增纳统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13
个。
抓好
“
两重
”“
两新
”
政策落实,
坚持应争尽争、能争必争,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额度
12.3
亿元、支持项目
2
1
个,争取省级以上政策项目
180
项、各类资金
53.4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引导干部强化金融思维,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梁桥社区授信
10
亿元,是全市农发行授信最大单体项目;创新
“
银团授信
”
模式,西北片区城市更新批复授信
15
亿元,全年新增重点项目融资
34.1
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是打好招商引资
“
主动仗
”
。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
“
一号工程
”
,海信集团、迪尚集团等
12
家
500
强签约落地,三年累计到位内资近百亿元。是全市第一个在深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恳谈会的县市区,集中签约
22
个项目、总投资
278
亿元。锚
定沿链聚合、集群发展,
上海、扬州、李尔亚太三大李尔基地齐聚汶上,成为李尔集团全球核心生产基地和全国唯一进出口中心
。
探索
“
区中园
+
工业地产
”
新模式,投资过
50
亿元的中国电子信创落地建设,建成后将是宁德时代在鲁西南最大的配套产业园。
三是着力激活消费
“
新引擎
”
。
全国唯一乡村振兴
“
头雁主播
”
示范基地落户我县,商贸物流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齐驱汽车入选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兴仓物流获批全省三星级物流企业,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
14.5
亿元、增长
10.3%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市平均,社零额总额达到
179.2
亿元,增长
7.5%
。
三、坚持以改革开放优环境、塑优势、拓空间,全方位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发展动力活力充分释放。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
“
全国一流、全省领先
”
,推出
129
件
“
一件事一次办
”
事项,
45
个
高频事项
实现
“
云
办理
”
,
企业开办最快
2
小时办结、准入即营,
商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养老服务
2
项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获评国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改革试点县、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县。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总量稳定在
7.9
万家以上
,
“
四上
”
企业达到
631
家。
作为全省唯一五经普全域普查县域试点,代表济宁市迎接省级验收,得到高度认可。
二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实施
“
一把手
”
领衔抓改革,近三年承接国家改革试点
20
项、省级改革试点
54
项,惠民补贴
“
静默认证
”
、四好农村路建设等
136
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深度融入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战略,招引过千万美元项目
5
个,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超
1.3
亿美元,年均增幅
17.8%
。斯凯奇鞋业获批全省唯一重大外资要素保障项目,获省级土地指标
86.7
亩,同时奖励我市
200
亩省级指标。支持企业出海抢单、境外参展,外贸实绩企业达到
63
家,全年完成进出口
57.8
亿元、利用外资
4016
万美元。
四、坚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新老并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能级大幅提升。
一是增强中心城区
“
首位度
”
。
新型
城镇化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城镇化率
突破
59
%
。
深化城市更新攻坚行动,投入
4.7
亿元打包实施
100
个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
2005
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惠及群众
1.2
万户。推动县城东北片区完成
65
栋棚改回迁,
启动
实施近
5
年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涉及面积
1.3
平方公里。三年新改扩建
23
条城区道路、
14.5
公里,二环以内主次干道全部贯通,
雨污合流管网
“
整县制
”
清零
。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
“
大联通
”
。
以交通先行融入济宁都市区一体化,
济广高速汶上段、
新机场连接线、
泉河大道竣工通车,
鲁南高铁连接线稳步推进,
平鄄高速改扩建快速建设,
“
一环十射
”
快速干线和
“
四纵三横
”
高速路网逐步成型,
入选全省第三批
“
信用交通县
”
。
下步积极推进
济广高速郭楼出入口建设、济济高铁汶上设站,实现所有镇驻地
10
分钟到高速出入口、县城
30
分钟通达高铁机场。坚持以水兴城,抓好
“
五水共治
”
,近三年投资
3
亿元实施水系连通、小汶河拦蓄等重大水利工程,获评全省现代水网建设示范区、全省节水型城市。
三是提升城市发展
“
含绿量
”
。
累计开通
5G
基站
893
个,新能源充电桩总量达到
13
04
个,
城区建成
3
公里充电服务圈
、
乡镇实现新能源充电站全覆盖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70.3%
,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绿色低碳县城创建试点、山东省四星级智慧城市。
五、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
“
三农
”
工作的中心任务,以
“
千万工程
”
经验引领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扛牢保障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高标准农田
80
万亩,耕地保护获国务院大督查土地计划指标奖励
1000
亩,连续三年荣获优秀农情基点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66.5
万亩、流转率居全省首位,粮食总产突破
14
亿斤,入选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全省更高水平
“
齐鲁粮仓
”
项目建设县。
二是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工业思维抓农业,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汶上芦花鸡列入国家农业品牌培育计划、
“
好品山东
”
地理标志,
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
10
亿元,甘薯年育苗量突破
20
亿株,出苗量位居全国前列,
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次邱镇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汶上特产叫响全国。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成立
“
汶农服
”
合作联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300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51
家,荣获全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三是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农村公路里程达
1823
公里,获评全省
“
四好农村路
”
示范县。
“
快递进村
”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
103
个,获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顺利完成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六、坚持
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一是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
坚持再紧不能紧民生、再难不能难群众
,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
85%
以上。
聚力优结构、扩总量,近三年城镇新增就业
1.3
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6
亿元,带动就业
1226
人,城乡公益性岗位保持
8000
个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
95.7%
、
97.2%
。
二是
加快建设教育强县。
三年累计投资
3.1
亿元,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改扩建项目
10
个,新增学位
9400
余个,有效应对了入学高峰。今年公办普通高中扩招
2333
人,普通高中平均录取率、公办高中录取人数占比达
71.6%
、
75.5%
,
重
点本科上线
保持
两位数增长
,连续四年实现
“
清北
”
突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
,打响了
“
学在汶上
”
品牌。
三是优化提升公共服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率达
75%
,获评全国中医药示范县、省级健康促进县。高度关注
“
一老一小
”
,托位数达
3671
个,千人托位数
5.7
个,获评全省县域养老体系示范县、全国
“
护童成长
”
项目试点。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
“
两创
”
。
县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馆,获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省级试点,
贾柏遗址
列入国家文物保护项目,大运河南旺枢纽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承办全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现场会、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庆祝活动,获评
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城市、
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擦亮了
“
儒韵福城 京杭水脊
”
城市名片。
七、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以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底板更加稳固。
一是公共安全持续向好。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矿山、危化品、消防安全等
17
个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亡人数保持
“
双下降
”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落实食品安全
“
两个责任
”
典型做法被国务院发文推广,食品安全
“
五全
”
模式被评为全省优秀改革案例,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加快向事前预防转型。
二是生态环保有力有效。
坚决落实
“
双碳
”
战略,单位
GDP
能耗、煤炭消费压减超额完成市定目标,
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优良天数提升到
254
天,成功
入选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
“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
试点县。
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树立有解思维,创新打造
“
汶诉即办
”
社会治理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回访满意率保持全市前列。揭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调解协会、全市首家仲裁委员会县级分院,
“
双推送、双化解
”
诉源治理被评为省级新时代
“
枫桥经验
”
先进典型。
八、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事争一流、真抓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坚决铸牢政治忠诚。
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健全完善
“
第一议题
”
制度,获评全省先进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承办全市
“
走千村入万户
”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启动仪式。
二是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制定党建工作清单,从严抓班子、带队伍,一年一个主题抓作风建设。高质量开展县委巡察,同题共答、
“
民情夜谈
”
等工作模式被中纪委宣传推广。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文件、会议数量分别压减
21%
、
18%
,压减
36
项对乡镇(街道)不适宜考核指标,撤销议事协调机构
858
个,向镇街下沉事业编制
470
名,整治
“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
经验
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
三是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做实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在全市率先落实村干部最新待遇,
21
名村党组织书记获评
“
全市百名和美乡村支部书记
”
,数量全市最多,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到
1.24
亿元,
223
个村突破
20
万元、占比
64.5%
。组建
26
个社区党建联盟,率先实现专职社工网格全覆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
数智赋能
”
做法被省委组织部发文推广,五星级以上党支部达
4
61
个,擦亮了
“
汶暖先锋
”
党建品牌。
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开展
“
明职责、学业务
”“
三争三比
”
等活动,创新实行县直中层干部轮岗交流,
“
信访
+
年轻干部
”
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充分发挥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作用,建立
“
党员干部约谈组织部长
”
制度,倡树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引导干部少说多干、务实高效,持续涵养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下一步,汶上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
“
走在前、挑大梁
”
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提质效、优环境、惠民生、守底线,全面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汶上实践新局面,为全市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