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IOI),是面向中学生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第一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于1989年在保加利亚的布拉维茨举行。
这项竞赛包含两天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算法问题。选手以个人为单位,每个国家最多可选派4名选手参加(2014年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的311名选手参赛 [1] )。参赛选手从各国相应计算机竞赛中选拔。
1月举行北京冬令营、清华北大信息学冬令营、全国冬令营。其中清华北大信息学冬令营,需要邀请制,根据NOIP联赛分数,在全国范围内接受邀请进入,比NOI难度更大,在2018年清北信息学冬季体验营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参与冬令营的部分学子签约优惠政策包括:无条件降至一本线录取、有条件降至一本线录取、有条件降 60
分、30 分等不同档次的降分优惠。
4月进行北京省选,衡量孩子能否进入北京队,NOIP联赛占30%,北京冬令营成绩占10%,省选考两次,一次集训队测试占20%,一次北京省选占40%。
5月,中国国家队选拔赛,6月,清华北大信息学夏令营,需要以进入省队为条件接受邀请进入,7月,NOI比赛,A+B类400个名额,C+D类150个名额,选出金牌50名,集训队选手50名,集训队选手可享受保送,很多顶尖985学校的签约现场,对于信息学优秀选手,都已签约名校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方向。
2018年,通过保送、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博雅计划等优惠政策,被各大高校录取的信息学竞赛选手共821人,其中近1/4的选手进了清华、北大,其余76%的选手则被其他54所高校录取。可以说,在信息学竞赛上表现优秀的选手,等于一只脚踏进清华北大了。
京ICP备1604731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9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