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要点:
1、AI加快光模块迭代速率,新兴技术渗透率有望迎来拐点
2、全球高速光模块龙头,充分受益AI驱动的算力设施大建设
3、投资建议
中际旭创(300308)
一、AI加快光模块迭代速率,新兴技术渗透率有望迎来拐点
在AI算力基础设施中,光模块主要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因此除了AI服务器内xPU的接口互联需求以外,交换机的互联需求也会直接决定光模块的速率和用量规模。NVIDIAQuantum-X800InfiniBand交换机为英伟达目前最新的IB交换机系列产品,新一代交换机的发布,有望带动相应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英伟达同步布局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平均每两年推出一代Spectrum以太网平台。英伟达在2024年的GTC大会上推出下一代以太网平台pectrum-X800平台,预计2026年发布的Spectrum-X1600对应光模块端口速率也有望升级到1.6T。随着交换机产品不断加速升级迭代,交换机速率日益提高,对应使用的光模块速率也将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拉动高速率光模块需求。以太网在AI市场的渗透率提升,叠加推理需求快速释放,2025年的800G光模块指引有望显著增长。
新兴技术路线丰富,有望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1)技术路线1:硅光。硅光凭借高集成度的优势,在400G时代被寄予厚望。进入800G甚至1.6T时代,随着光模块内部通道数增加,传统方案将越来越难以平衡光模块的功耗、成本、尺寸,且由于需要对准、耦合的器件数量随着通道数同比提升,光模块良率将明显下滑,此时硅光方案的优势将愈发凸显。台积电入局有望加速硅光流片工艺成熟,有望解决目前工艺不成熟导致的硅光芯片良率问题,800G时代或迎来硅光渗透率拐点。
根据Yole的数据,2022年硅光芯片(硅PIC)市场空间6,800万美元,预期2028年市场空间6.1亿美元,2022-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44%,且主要会由800G高速可插拔光模块推动。硅光时代产业链价值向上游集中,硅光芯片能力将成为硅光时代核心竞争力。
2)技术路线2:LPO&LRO。LPO&LRO技术有望有效降低光模块功耗,根据Yole预测,LPO的技术生态系统已准备就绪,100GSerDes已集成到最新的网络交换芯片中,有望在1.6T实现LRO出货。
3)技术路线3:CPO技术。随着数据中心传输速率不断提升,传统光模块信号损耗问题日益突出。光电共封装(CPO)为芯片封装级别的光学组件集成新技术,有望通过缩短光信号输入和运算单元之间的电学互连长度来减少信号损耗问题。英特尔、博通、美满科技等行业内龙头企业均已推出多款基于CPO技术的量产产品,CPO预计将于2024-2025年实现商用,2026-2027年实现规模上量。据Yole预计,2033年CPO市场产生的收入将达到26亿美元,对应2022-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
根据各公司财报,北美头部云厂商对于2024全年资本开支指引整体乐观,2024全年均处于环比提升区间,云厂商将加大力度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工作,有望持续拉动对于高速率数通光模块的需求。
二、全球高速光模块龙头,充分受益AI驱动的算力设施大建设
1)中际旭创率先发布800G/1.6T等高速数通产品,卡位AI算力设施建设浪潮。公司是业内首个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块的公司,领先行业其他竞品公司将近一年。目前800G已实现量产,并在2023年成为公司主力产品,预计2024年将持续上量。公司1.6T产品延续800G产品领先优势,预计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将逐步上量,此外公司已有1.6T的硅光解决方案和自研硅光芯片。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实力和供应能力,有望率先把握下游客户需求释放节点,充分享受代际更迭带来的新周期红利。
2)硅光、LPO、CPO等新兴技术储备充足,巩固公司长期发展优势。公司已推出了搭载自研硅光芯片的400G和800G硅光模块。公司与TowerSemiconductor硅光平台合作流片,为公司提供先进工艺及稳定流片。公司目前已具备LPO相关技术储备,并会根据客户需求做好量产准备。公司高度重视CPO技术,正在进行相关核心技术的预研。
3)与头部客户合作关系紧密。公司为全球市占率领先的数通光模块龙头,2023年公司在全球光模块市场排名第一。公司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速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2019-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从4.5亿元大幅提升至8.1亿元,位于业内领先水平。公司在苏州、铜陵、成都、泰国、中国台湾地区均设有生产基地,具备大批量高端光模块出货能力。
三、投资建议
华创证券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分别264.87/389.12/441.75亿元,同比增长147.1%/46.9%/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2/80.71/98.35亿元,同比增长134.3%/58.5%/21.8%。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1)高速光模块需求不及预期;2)光模块行业内部竞争加剧;3)技术升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