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摆烂,开搞!
之前未存的思绪
2021.10.21中午
一切都在朝着命定的道路前进着,我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发觉到,自己可能,真的在向以往幻想中的模样变化着,或活泼,或自信,或…自由?
曾经是只在脑海里出现过的场景:我身边有着各式各样的朋友,或在人生道路和命运交叉口处给予我一臂之力的,或在生活的细碎杂乱中分享小确幸小悲喜的,或在需要之时帮我关注相关信息并能给与建议的,或让我有归属感而不再害怕的…那些个在我生命里扮演不同角色的存在,都在如今的现实里找到了落地感。
抛却那些不切实际的假设,余下的,都是可以使我得以满足的。
经历了一年的学习模仿,我终于合格的完成了这拖欠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学业,如何与人打交道。也许这个基础技能本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增加,而有所裨益,可能过去的片面所思都导致了我对这方面的懈怠吧。不过,也给予了我深刻 的一课,那便是人是动态的,人的定义的存在动态平衡的。
我在初期也是有错误的,可能寝室方面尤为明显一些。不善交际,不会粉饰太平,不会做面子功夫,而是像以前一样,过度的直率了些,以至于到现在还存在矛盾。可能我现在熟悉掌握的能力只局限于在源头上杜绝,在个性处省略,而在已经开始崩塌或者曾经破裂的关系上,只学会了选择性忽视问题,而且这个是被动型的,对方如果没有那个意思还是没有作用的。
好吧,说起文思泉涌,可能对于那些文学逻辑清晰的人而言是正常的,对我,可能更偏向于点对点的碰撞。正所谓是,想哪写哪,没有脑袋?
我的确有写一篇科技未来的小说,更偏向于对人的思考。无论是生活里的电影电视,书籍文字,图片设计,都在我的脑内构显出一幅关于我自己看法的故事背景。‘沙丘’的电影这周六就去欣赏,而其原著构思也在某些方面提醒了我,就是对未来的科技、人文、相关知识背景的输入还不足以支持我去开始操刀我的乌托邦。
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以我眼中最完美的一面去面向世界,在此之前,我会将它孕育在电脑里,作为简单的代码暂存于世。
当然,现在欠缺的能力是平均的,习作提完,便是绘画。视觉效果往往伴随着冲击力。相比起文字带来的想象与含蓄,画面是给定一个框架,让读者在惊叹中细细品味,去挖掘细节,故此,比起留白,科技感的作品更在色彩上下大功夫。而这种审美与创造能力也是需要花时间去积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