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造酒說
素有
"
詩仙
"
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
"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
的詩句;東漢末年以
"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
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有
"
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
"
之說;經常喝得大醉,被譽為
"
鬼才
"
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
"
龍頭瀉酒邀酒星
"
的詩句。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
"
酒星之作也
"
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中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
"
酒星
"
所造的說法。
猿猴造酒說
清代文人李調元的著作中記敍:
"
瓊州(今海南島)多猿
......
。嘗于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
"
清代的另一種筆記小說中也說:
"
粵西平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婁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
"
看來人們在廣東和廣西都曾發現過猿猴
"
造
"
的酒。
儀狄造酒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西元前二世紀史書
<<
呂氏春秋
>>
雲
:"
儀狄作酒
"
。漢代劉向編輯的
<<
戰國策
>>
則進一步說明
:"
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
:`
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
'
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
禹乃夏朝帝王
)"
。似乎儀狄乃製酒之始祖。這是否事實,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一種說法叫
"
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
"
。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一種說法叫
"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于儀狄
"
。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
杜康造酒說
一種說法是杜康
"
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
"
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裏,剩飯在洞中發酵後,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字仲甯,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
"
康家衛是一個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
十公里
,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
"
杜康溝
"
。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
"
杜康泉
"
。縣誌上說
"
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
"
,這裏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
"
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
。泉水質清冽甘爽,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彙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
"
杜康河
"
。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認為水質適於造酒。
1976
年,白水縣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現代化酒廠,定名為
"
杜康酒廠
"
,用該泉之水釀酒,產品名
"
杜康酒
"
,曾獲得國家輕工作部全國酒類大賽的銅杯獎。史籍中還有少康造酒的記載。少康即杜康,不過是年代不同的稱謂罷了。
◆品酒的藝術
品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藝術,需要學習和親身感受。藉著人的感官經
過訓練,就可以變得敏銳,只要按正確方式多嘗試,即能累積經驗,盡享佳釀美酒,給人生增添無窮樂趣。
品酒的三大步驟: 「看、聞、嚐」
1
、看
---
視覺品嚐
將酒倒進酒杯中,輕輕地搖晃,讓酒和空氣接觸,稍微氧化,做「醒酒」的動作;接著仔細觀察酒的顏色和純淨度。
2
、聞
---
嗅覺品嚐
將杯子放桌上,輕輕搖一搖後,再拿起來聞。聞酒的香氣以及有沒有異味 。仔細辨別酒香的種類、濃度和品質。
3
、嚐
---
味覺品嚐
喝一小口酒,含在口中嘴巴稍微動一下, 讓酒的味道在口中擴散,然後慢慢嚥下。如此反覆多次,仔細品嘗酒的 「酸、甜、苦、辣、澀」 。
◆酒體之三要素-原料、微生物、水
麴是酒之骨,糧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骨、肉、血本是組成人體不可缺少的部份,以此形容酒體擬人化,十分合適又傳神。
酒骨 : 白酒通常以含澱粉的穀物為原料,澱粉需經糖化後才能進行酒精發酵,其糖化劑就是「麴」,或叫「酒麴」、「糖化麴」,也就是各種微生物的培養體。用不同的麴來釀酒,其成品酒風味也不大一樣,產酒率也高低不同;所以,麴是酒之骨,證明了它是形成酒體的結構。
酒肉 :穀 糧是酒的原料,沒有原料就成不了〝酒〞,所以,糧是酒之肉。白酒和黃酒都是用穀物為原料釀造的,穀物不同,釀出的酒也不一樣,例如:高粱酒是用高粱當原料,紹興酒是用糯米當原料,葡萄酒是用葡萄當原料等。
酒血 : 水是酒之血,沒有血,人沒有生命;沒有水,酒也釀不成。但好水卻是佳釀的重要條件之一。所謂「名酒必有佳泉」就是這個道理!
◆ 釀酒技藝-古六法
關於釀酒技藝,『禮記』中有一套較完整的釀酒經驗,說:「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蘗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這裡說到在冬季裡,王室向大酋發出釀酒的指示
(
1
)準備好,品質好的釀酒原料高梁、稻子
(
2
)在於生產酒麴的時間生產好酒麴
(
3
)原料的浸泡和蒸煮要清潔
(
4
)釀造的水要適用
(
5
)所用的器具要完好
(
6
)火侯要適當
抓住了這六點,在大酋的監督下就不會釀出質地不好酒來。這六點,確是釀酒技術的六個關鍵問題,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古六法」。所以,「古六法」不僅是中國最早的釀酒工藝操作要點和生產規程,也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工藝規程。
詩詞文選- 01【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藐雲漢.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 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 五言古詩
詩詞文選-02【下終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五言古詩
詩詞文選-03【金陵酒肆留別-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七
言古詩
詩詞文選-04【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七言古詩
詩詞文選-05【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樂府
詩詞文選-06【贈孟浩然-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備註
◎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又字青蓮。後人稱為詩仙。
◎詩體:五言律詩
◎詩文:押文韻
詩詞文選-07【送別-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備註
◎作者簡介:王維字摩詰,太原人,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
開元初,擢進士,歷監察御史,累遷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工草隸,善詩畫,名盛開元天寶間,時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別墅在輞川,嘗與裴迪同游其中,賦詩為樂。
◎詩體:五言古詩
詩詞文選-08【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備註
◎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襄陽人。
審言從孫。居杜陵,自稱杜陵布衣。少貧,舉進士不第。玄宗時,以獻賦得待制集賢院,肅宗時為右拾遺,因事被黜;尋起工部員外郎。大曆中遊耒陽,一夕大醉卒。甫極群書,善為詩歌,涵渾汪洋,千態萬狀。詩人以別杜牧,稱為老杜。
◎詩體:七言律詩
◎詩文:押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