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豁达的便当  ·  Running multiple ...·  1 周前    · 
非常酷的柳树  ·  配置数据集 - Tableau·  10 月前    · 
酷酷的烈马  ·  MySQL : syntax error ...·  1 年前    · 

下月11日,中国留学生江歌在东京被闺蜜前男友杀害案件,东京地方法院将对疑犯陈世峰作出一审判决。

目前,江歌的妈妈已前往日本,在东京征集签名,希望以此推动日本法官将疑犯判处死刑。

日本是实行死刑的国家,且以绞刑的方式实施,但判处死刑十分慎重。

在日本的刑法中,死刑是基于判例,即“永山基准”,该判例是以1983年7月8日永山则夫连续枪击案为案例,由最高法院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一审死刑判决基准有以下9条:

1。犯罪的性质

2。犯罪的动机

3。如何实施犯罪,特别是杀人方法。

4。结果是否重大,特别是被害者的人数。

5。被害者家属的情绪。

6。社会影响是否重大。

7。犯人的年龄。

8。有无前科。

9。犯人犯罪后的状态。

(日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绞刑。)

① 犯罪动机(重要)

1、杀人案中涉及金钱被判死者较多:榨取保险金或逃避债务的杀人,诱拐赎金的杀人,即使被害者只有一个人也是死刑居多。有金钱关系而杀人的杀人犯多数都会被判死刑或无期。

2、以家庭为单位的自杀:即使大量杀人,但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自杀事件,幸存下来的杀人者量刑较轻,或因精神失常不判刑。

② 结果的重大性,即遇害人数(重要)

通常情况下,日本法院对杀人案的判决会出现以下情况。

杀害3人以上,死刑的可能性很高;

杀害2人,需要进行综合判断,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都有可能;

杀害1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可能性很高。但杀害一人而被判死刑的案例也出现过。

2012年日本最高法院司法研究中心出台的量刑报告显示,根据日本过去30年的案例,案件被害者的人数与死刑判决成线性关系,因此被害者人数是判决死刑的最大要素。但人数很重要,杀人动机,目的,杀人过程,死者状态,犯人在庭上的表现等,都会成为综合考量一部分。

但在杀人案中,包含抢劫,强奸,诱拐,强制性侵,放火,恐怖袭击等情形,即使被害者只有一人,也有判处死刑的案例。

如以下案例:

2011年9月30 冈山县冈山市发生的抢劫强奸杀人案。

2007年8月24 爱知县名古屋市发生的暗网杀人案。(抢劫杀人)

2004年11月17 奈良县奈良市发生的奈良小学一年级女童被诱拐后杀害案

2002年1月22 静冈县三岛市三岛短期大学女生被强奸烧杀案

1997年4月18 东京都江东区发生的前强奸犯出狱后报复被强奸女性并将其杀害事件。犯人有杀人前科。

③ 社会影响是否重大(重要)

2004年的一个死刑判决中,案件被害者为两人,犯罪的为6人,其中三人被判处死刑。这是一件死刑犯多于被害者的案例。

另外,著名的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中,散布毒气的林郁夫杀害两人,但因其自首情节,被判处了无期徒刑而非死刑,但仅参与制作沙林并未参与实际杀人的疑犯则被判处了死刑。

④犯人的年龄(重要)

根据日本少年法,未满18岁犯罪的青少年不可以对其判死刑,但可以判无期徒刑。

⑤有无前科(重要)

假释中的无期徒刑囚犯如果再次犯罪且情节严重,可能加刑为死刑。另外,虽不是无期徒刑,但有杀人前科,之后再有恶性犯罪也可判处死刑。

⑥犯罪方式的残暴性(重要)

在福冈发生的一起医院院长被杀案中,虽然被害者为1人,但因两名凶手犯罪方式极其残暴,诱拐抢劫并杀人分尸,两名凶手均被判死刑。

⑦被害者家属的情绪 (重要?)

日本媒体报道称,在审判过程中,即使被害者家属强烈要求对凶手判处死刑,但对法官判案的影响不会太大。

⑧犯人认罪情况(重要)

如果在公审阶段,重大犯罪犯人拒不认罪可能出现加判死刑。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转载需获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