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委员提案: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是催生城市新的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合协同,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打开科技与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我市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科技资源,有8所高校、1个中直院所、3个省属科研院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个,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2个,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但我市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合作各方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嫌“贫”爱“富”、抓“大”放“小”的现象颇为多见,合作各方还未充分享受到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收益。为推进我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因此建议:

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吉林新兴产业新格局。

二、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共建创新载体、共享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

四、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实现政府对产学研用结合的宏观引领作用。

五、大力扶持培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六、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切实加快政策落地,营造创新氛围。

提案答复:市科技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协办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创新创业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宽松、自由、开放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为主线,坚持“内部整合,外部联盟,重点引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完善人才和金融要素支撑,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校城融合“567”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 合作,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关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吉林新兴产业新格局方面。

近年来,我市 结合国家、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意见,坚持改革创新主线,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意见》 等政策措施文件,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激励,细化工作举措,加快促进产学研合作 为主动适应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整合域内外科技创新重磅资源,重点为 冰雪、新能源、新材料、 医药 健康、现代农业 提供科技支撑。其中, 吉林乾仁科技公司开展碳纤维油剂、上浆剂及树脂的研发,经中国化纤协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中科院、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碳纤维主题产学研合作协议, 与我市碳纤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碳纤维产品规格涵盖1K、3K、6K、12K、24K(25K)、48K(50K),产品性能突破了T700级技术指标 我市积极 抢占 国家冰雪产业技术标准创新高地,聚集多方资源,探索联合建立冰雪标准基地和冰雪装备检验检测中心; 深入推进与北京体育大学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冰雪+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共建科研基地等工作; 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无人驾驶等方向,组织高新区联合吉林市8所高校,在高新北区共同建立了ULAB联合大学AI实验室,实验室集聚了全市各行各业从事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研究的创客,现已实现入驻企业5家,累计支持项目8项,扶持资金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 进一步 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等保障, 确保 校城融合协同创新行动 等取得实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着力构建我市新兴产业新格局。

二、关于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

为充分引进域外创新优势资源, 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 针对性 同域 外优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 一是 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合作共建了 中科院长春 分院 技术 开发 中心吉林 市分 中心 ,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30次,推进“硝基化合物加氢制备芳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5个项目转化、对接落地; 二是 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合作共建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吉林市工程技术研究院,两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19次,“数字PCR仪器及其试剂产业项目”和“新一代免疫检测技术(IVD)”等6个项目落地吉林市,累计扶持资金 4305 万元,此外,动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设立了吉林市合作专项,支持本地医疗机构与其合作开展科研及应用项目,累计促成合作20项,医工所支持资金约100万元; 三是 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浙江大学吉林市技术转移中心,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快推进了一大批吉浙合作项目。引进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与东电开元公司共同成立了吉林浙达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有限公司 ;四是 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建了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引进李颖、王菲、刘坤等7个专家团队在吉创业并开展科研活动;研究院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29次,“塑料光纤全光网信息化平台”“用于农业灾害监测的无人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16个项目实现了转化、对接、落地,累计扶持资金已达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类合作机遇,强化“走出去和请进来”,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优势,加以科学整合,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三、关于共建创新载体、共享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市 按照“内部集成,外部联盟,重点引进”的思路,将本地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编组编队,大力推动细分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目前,已挂牌成立化工新材料助剂、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医学检验检测等20余家细分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多项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我市围绕“6411”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建立具有吉林市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依托北华大学等驻吉高校优势和特长,成立了五个细分产业研究中心,重点强化提升战略规划和精准布局的能力,补齐产业战略规划短板。 积极组织推进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北区吉林市科技创新城等六大创新创业基地围绕聚焦发展的产业、深度合作的院校、重点建设的平台等方面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天翔科技孵化器、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园、食品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北华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双创平台载体项目加快建设与发展,各基地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集聚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聚焦新兴产业发展,谋划了 北华大学冰雪科技创新中心、东北电力大学智慧能源(中丹智慧微电网)创新中心、5G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创新中心、吉林化工学院碳纤维产业创新中心、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检测创新中心等七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校城融合“567”创新体系,不断发挥我市创新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实现政府对产学研用结合的宏观引领作用方面。

近年来,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呈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投入经费3056万元,2017年投入4592.4万元,2018年投入4553.8万元,2019年投入6524.17万元(其中碳纤维企业电价补贴2064.52万元)。为了实现科技经费投入更加精准,市科技局于2019年调整了项目指南发布流程,采取同省厅相同的发布模式,提前一年发布次年项目指南并组织相关项目征集立项工作,根据立项项目数量和支持额度确定财政经费投入额度。为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 加强对企业税收 优惠等政策 的宣传 并结合 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六保”任务及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的部署,市科技局由局领导带队,邀请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 科服 集团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深入 269户具有代表性 企业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等业务 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供给,优化科技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五、关于大力扶持培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

围绕吉林市科技企业的现实需求,不断开放政府资源,积极鼓励动员社会化转移机构参与科技创新相关活动,赋能科技公司等一批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吉林科创中心正式运行。中心设有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政务、科技中介、科技成果发布、科技创业以及科技工作者社交等八大功能服务区。中心引进了涵盖知识产权和专利、投资、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15家,创客团体10余个。今年,为迎合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借鉴国内一线城市的科技服务发展新模式,市科技局牵头组织 顺诚公司 新发知识产权 等4家公司共同成立了“科服(吉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多领域、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现该公司已注册完毕,作为市科技局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已积极参与到复工复产、绩效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基层财务培训、高校科研助理培训等科技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多方对接资源, 同时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六、关于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切实加快政策落地,营造创新氛围方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以及我省促进 创新驱动发展 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 科技创新发展的 政策环境,围绕 市工作实际,吉林市研究制定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包含《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吉林市重大创新创业基地的通知》《关于印发吉林市科技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林市科技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资助实施细则》《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惩戒处理实施办法》《吉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等, 形成了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的“1+N”政策体系 ,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营造了一定的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 大胆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的普惠性和灵活度, 不断优化“双创”环境,完善“双创”体制机制,为“双创”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委员提案: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是催生城市新的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合协同,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打开科技与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我市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科技资源,有8所高校、1个中直院所、3个省属科研院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个,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2个,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但我市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合作各方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嫌“贫”爱“富”、抓“大”放“小”的现象颇为多见,合作各方还未充分享受到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收益。为推进我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因此建议:

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吉林新兴产业新格局。

二、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共建创新载体、共享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

四、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实现政府对产学研用结合的宏观引领作用。

五、大力扶持培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六、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切实加快政策落地,营造创新氛围。

提案答复:市科技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协办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创新创业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宽松、自由、开放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为主线,坚持“内部整合,外部联盟,重点引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完善人才和金融要素支撑,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校城融合“567”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 合作,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关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吉林新兴产业新格局方面。

近年来,我市 结合国家、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意见,坚持改革创新主线,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意见》 等政策措施文件,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激励,细化工作举措,加快促进产学研合作 为主动适应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整合域内外科技创新重磅资源,重点为 冰雪、新能源、新材料、 医药 健康、现代农业 提供科技支撑。其中, 吉林乾仁科技公司开展碳纤维油剂、上浆剂及树脂的研发,经中国化纤协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中科院、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碳纤维主题产学研合作协议, 与我市碳纤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碳纤维产品规格涵盖1K、3K、6K、12K、24K(25K)、48K(50K),产品性能突破了T700级技术指标 我市积极 抢占 国家冰雪产业技术标准创新高地,聚集多方资源,探索联合建立冰雪标准基地和冰雪装备检验检测中心; 深入推进与北京体育大学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冰雪+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共建科研基地等工作; 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无人驾驶等方向,组织高新区联合吉林市8所高校,在高新北区共同建立了ULAB联合大学AI实验室,实验室集聚了全市各行各业从事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研究的创客,现已实现入驻企业5家,累计支持项目8项,扶持资金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 进一步 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等保障, 确保 校城融合协同创新行动 等取得实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着力构建我市新兴产业新格局。

二、关于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

为充分引进域外创新优势资源, 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 针对性 同域 外优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 一是 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合作共建了 中科院长春 分院 技术 开发 中心吉林 市分 中心 ,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30次,推进“硝基化合物加氢制备芳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5个项目转化、对接落地; 二是 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合作共建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吉林市工程技术研究院,两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19次,“数字PCR仪器及其试剂产业项目”和“新一代免疫检测技术(IVD)”等6个项目落地吉林市,累计扶持资金 4305 万元,此外,动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设立了吉林市合作专项,支持本地医疗机构与其合作开展科研及应用项目,累计促成合作20项,医工所支持资金约100万元; 三是 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浙江大学吉林市技术转移中心,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快推进了一大批吉浙合作项目。引进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与东电开元公司共同成立了吉林浙达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有限公司 ;四是 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建了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引进李颖、王菲、刘坤等7个专家团队在吉创业并开展科研活动;研究院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成果对接活动29次,“塑料光纤全光网信息化平台”“用于农业灾害监测的无人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16个项目实现了转化、对接、落地,累计扶持资金已达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类合作机遇,强化“走出去和请进来”,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优势,加以科学整合,推动跨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三、关于共建创新载体、共享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市 按照“内部集成,外部联盟,重点引进”的思路,将本地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编组编队,大力推动细分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目前,已挂牌成立化工新材料助剂、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医学检验检测等20余家细分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多项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我市围绕“6411”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建立具有吉林市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依托北华大学等驻吉高校优势和特长,成立了五个细分产业研究中心,重点强化提升战略规划和精准布局的能力,补齐产业战略规划短板。 积极组织推进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北区吉林市科技创新城等六大创新创业基地围绕聚焦发展的产业、深度合作的院校、重点建设的平台等方面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天翔科技孵化器、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园、食品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北华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双创平台载体项目加快建设与发展,各基地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集聚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聚焦新兴产业发展,谋划了 北华大学冰雪科技创新中心、东北电力大学智慧能源(中丹智慧微电网)创新中心、5G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创新中心、吉林化工学院碳纤维产业创新中心、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检测创新中心等七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校城融合“567”创新体系,不断发挥我市创新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实现政府对产学研用结合的宏观引领作用方面。

近年来,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呈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投入经费3056万元,2017年投入4592.4万元,2018年投入4553.8万元,2019年投入6524.17万元(其中碳纤维企业电价补贴2064.52万元)。为了实现科技经费投入更加精准,市科技局于2019年调整了项目指南发布流程,采取同省厅相同的发布模式,提前一年发布次年项目指南并组织相关项目征集立项工作,根据立项项目数量和支持额度确定财政经费投入额度。为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 加强对企业税收 优惠等政策 的宣传 并结合 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六保”任务及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的部署,市科技局由局领导带队,邀请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 科服 集团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深入 269户具有代表性 企业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等业务 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供给,优化科技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五、关于大力扶持培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

围绕吉林市科技企业的现实需求,不断开放政府资源,积极鼓励动员社会化转移机构参与科技创新相关活动,赋能科技公司等一批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吉林科创中心正式运行。中心设有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政务、科技中介、科技成果发布、科技创业以及科技工作者社交等八大功能服务区。中心引进了涵盖知识产权和专利、投资、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15家,创客团体10余个。今年,为迎合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借鉴国内一线城市的科技服务发展新模式,市科技局牵头组织 顺诚公司 新发知识产权 等4家公司共同成立了“科服(吉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多领域、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现该公司已注册完毕,作为市科技局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已积极参与到复工复产、绩效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基层财务培训、高校科研助理培训等科技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多方对接资源, 同时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六、关于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切实加快政策落地,营造创新氛围方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以及我省促进 创新驱动发展 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 科技创新发展的 政策环境,围绕 市工作实际,吉林市研究制定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包含《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吉林市重大创新创业基地的通知》《关于印发吉林市科技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林市科技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资助实施细则》《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惩戒处理实施办法》《吉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等, 形成了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的“1+N”政策体系 ,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营造了一定的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 大胆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的普惠性和灵活度, 不断优化“双创”环境,完善“双创”体制机制,为“双创”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