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影評】《驚聲尖叫》:當反公式成了新公式,記得帶好你的恐怖片求生指南

人狼屋

如果你是 衛斯克萊文 電影裡的角色,那麼與夢境或幻覺搏鬥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這位對虛實混淆極有興趣的恐怖導演,以《蛇與彩虹》(The Serpent and Rainbow)、《 半夜鬼上床 》、《決戰第九空間》(Shocker) 與《猛鬼跳牆續集》等作品不斷挑戰主角對現實的認知,以及自我覺察、跳脫侷限視野並反客為主的能力。

在《猛鬼跳牆續集》裡飾演自己的 勞勃英格朗

九零年代後,克萊文的幻象世界從夢境成了電影。他在 1996 年再創生涯高峰的《驚聲尖叫》與其說是挑戰新領域,不如說是過去創意的淬煉精華。無論是主角或觀眾,都被困在「砍殺電影」的類型框架裡,唯有換位思考才能戰勝不按牌理出牌的兇手(或作者),打破角色在故事裡的宿命。

1996 年與 2022 年的《驚聲尖叫》。

不過《驚聲尖叫》稱不上是道地的後設電影(諧仿本片的《 驚聲尖笑 》反而更像)。兇手與被害者沒有察覺到故事的潛規則,也沒有刻意閃避砍殺電影的公式。片中影迷傳授的恐怖電影守則,比較像以自嘲的方式,提醒觀眾留意本片挑戰恐怖片傳統的野心。

《驚聲尖叫》這一幕的視角其實也正對著銀幕前的觀眾。

而在自娛娛人的同時,《驚聲尖叫》依然稱職地完成砍殺片的使命。它讓父母輩的恩怨在新世代終結、讓秩序回歸,並成功將殺人魔「鬼面人」(Ghostface) 送進恐怖名人堂。

然而從續集開始,《驚聲尖叫》的路線產生不小的變化,原因就是劇中劇《驚聲殺機》(Stab) 的出現。《驚聲殺機》從起源到概念一律模仿《驚聲尖叫》,它不只重現電影製作過程,甚至包括原作引發的影迷效應,並將原本隱喻式的後設元素提升至更複雜的結構,使續集的角色有了「劇中人物」與「觀眾」的雙重身分。它在取笑自己的歹戲拖棚之餘,也乾脆讓劇中人從真實影迷的角度冷嘲熱諷一番。從此以後,《驚聲尖叫》系列就以這種打著紅旗反紅旗的模式,走過了二十五年的歲月。

驚聲尖叫 4 》裡虛構的《驚聲殺機》系列 DVD。

這次的第五部《 驚聲尖叫 》在少了原創者克萊文操刀的情況下,依然保留對時代的敏銳嗅覺(它甚至大膽影射 雷恩強生 因為《 最後的絕地武士 》引發的兩極爭議),以及這個系列用創作談創作的自省精神,這都是它值得稱許的優點。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接下導演重任的 泰勒吉列特 馬特奧爾平 ,透過作品展現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就像在片中高調宣揚自己位置的兇手,恨不得將創意一股腦傾洩而出,表達對系列的敬意與熱愛,並藉由眾多舊角色的回歸,以及世代交替的故事,試圖證明這部重啟續集 (requel) 在承先啟後上的必要性。

驚聲尖叫 Scream(2022)
2022/01/14
驚聲尖叫 (1996) 重啟版。凱西準備在父母外出的夜裡,好好享受被驚嚇的感覺,這時電話響起,一個陌生人卻讓她真正嚇破膽,因為他知道她的一舉一動,甚至在她面前活生生將她男友殺死,最後連她自己都難逃死亡的摩掌! 雖然席妮千鈞一髮逃過一劫,兇手卻仍不罷休,甚至追殺到學校,波及許多無辜的受害者。但席妮身邊的好友們對這個恐怖遊戲毫不在意,甚至決定開個狂歡派對,沒想到兇手也決定參與這個盛會,讓大家享受尖叫的歡樂。

Rotten Tomatoes
觀看完整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