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热映的《芳华》让部队的“文工团”备受关注,尤其是“文工团”被解散时,更是直戳泪点。
如今《芳华》还在上映,可是《芳华》的出品公司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却已经被裁撤,就如同《芳华》中“文工团”的命运,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老牌电影厂,在军改大潮中,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芳华》,有可能是最后一部挂“八一电影制片厂”厂标的电影。
从此以后,“八一厂标”将成为历史!
据解放军军报消息,军改合并完成后:
1、“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2、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3、五十岁的全退休,四十岁的自谋职业,三十岁的可转业,也可参加考试录取后每年签订合同交五险,成为非现役军内文职人员。
4、除了部领导,机关保留少量军人,其他均为军内文职人员,军内文职人员不享受军人待遇,不可以有偿服务出去拍片!
5、釆取全天八小时坐班制。
网络大电影(ID:wxs360)了解到,整改后,“八一厂”中层七部一处全部撤销,即:政治部、生产部、技术部、文学部、故事片部、军事片部、电视部、行政管理处;原故事片部的导演室、摄影室、美术室作为基层不变。
原八一厂八大车间即:录音车间、剪辑车间(数字工作站)、洗印车间、特技烟火车间、照明车间、置景车间、化服道车间、动力车间,有留、有撤、有合。化服道车间与置景车间合并。
上影厂合并到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但也已经风光不再;
西影厂曾经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而现在对它最新的记忆就是王全安拍的《白鹿原》;
峨嵋电影制片厂成了峨嵋电影集团,但却已经没什么存在感;
珠江电影制片厂成了“珠影集团”,已经再没什么像样的作品……
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都曾经是中国电影的主要创作力量,创下了多个第一和首次,培养了一批批至今还活跃在中国影视业中的工作者,也留下了不少至今仍被翻拍仍被模仿的经典之作。
但现如今,它们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改制、合并、重组之后,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必然。
不过,即便退出历史舞台,却也只是换一种形式存在,只要保留原厂的魂,破茧成蝶,依然可以东山再起!
来源:网络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