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8c610c588218e20dece7be8ce9761d8.jpg

名师名言

■因材施教,不拘一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挥汗于三尺讲台,是良师也是益友;悉心于漫漫科研路,是严师也是向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杭弢老师,坚持根据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切实关心每位学生的生活问题和身心健康,持续助力学生长线发展,希望每一位学生做到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

萌芽:十年“思源”求学路,一颗良心育英才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我的外公、我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我很庆幸、也很荣幸,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回忆起儿时,杭弢说“我的母亲也在大学工作,教高等数学。我小的时候,由于她工作太忙,就会带着我去上课,把我放在教室后排,我记得我总听到xyz……xyz……”也许就是那个时候,一颗从教的种子就在杭弢心中萌芽。

后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杭弢开启了十年的“饮水思源”求学路,让他更加坚定了曾经种在心中那颗小小的种子。交大的老师们不仅教给杭弢知识,更告诉他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品格。“卢文发老师的PPT永远是满满当当的,他‘一生从未参评过、获得过任何的教学奖励’,然而他的课学生评价极高。卢老师的与世无争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良心活儿。”后来,杭弢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上海交大的老师,秉持交大精神,他始终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般关心与爱护,从不计较花费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与精力,他严肃地说,“如果自己没有良心,又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我们当老师一定要对得起学生,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老师的口碑都在学生的心中……”

2013年初,刚刚归国留校任教的杭弢,在学院主管国际化教学的领导动员和鼓励下,主动承担起《固体物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他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下来的一整年,他全身心投入备课,2014年暑假他的妻子临产时,他在产房外守候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手中还一直拿着《固体物理》课程的讲义,心中既有对妻女的牵挂,也有对自己即将孕育“产出”作品的忐忑,希望自己的授课首秀在同学们面前有一个完美的呈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下课时同学们掌声雷动,给予了他最大的鼓励和认可。那一刻,他无比欣慰,感受到初为人师的深深自豪。

扎根:十年“育人”奋斗情,躬耕教坛育栋梁

十余年来,杭弢扎根教书育人工作一线,潜心教学,探索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他先后承担了10门课程教学任务,主讲《材料物理》《学术英语》《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材料失效分析》等四门本科生专业核心课和研究生公共基础及专业课程,他一如既往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近五年来总授课七百多学时,年均授课量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列第一,他将时间都给予了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杭弢主讲的《材料物理》课程,有着数学公式复杂、专业术语繁多、物理概念抽象等特点,历来是一门“学生畏学、老师难教”的“硬课”。为了讲好这门课,他专门做了一些课程改革,一是将抽象的概念做形象的转化;二是结合材料应用实际讲物理理论,给物理知识披上了“材料”的外衣;三是不断结合学科前沿热点,做到真正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杭弢深刻地理解到形象案例对于抽象教学的重要性。在这门课程中,他融入了近数百个“形象”的教学案例,丰富拓展了知识的同时又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课程的教学创新成果不仅达成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的教学目标,更为广大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改革思路。

杭弢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相统一,形成了自己的鲜明授课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好评。近五年来,杭弢有8次评教获评A档,5次排名全学院前三,教学质量优秀。学生评价说,“杭弢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对课程内容熟悉,讲解条理清晰,夹杂现在研究热点,有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故事,也为我们拓展了许多有趣实用的知识,课堂氛围轻松,体验很棒!”杭弢坦言,看到学生的评价、看到学生的成长是他最大的欣慰。

在杭弢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他获得了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同年,讲授课程获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2023年,他的课程被评为首批上海市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同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传承:风雨兼程在平凡中坚守,胸怀天下在坚守中不凡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是杭弢对研究生的更高要求。 学生的成就,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诲。杭弢认为:“为人师者,当尽心尽力让学生进步,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成为照亮学生的灯塔。” 吴蕴雯是他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杭弢为她选择了化学镀银表面拉曼增强的纳米尺寸效应研究,这一前沿而又极具理论挑战的课题。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吴蕴雯在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40,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学金。在杭弢的鼓励与指导下,吴蕴雯率领学生团队获得首届“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吴蕴雯毕业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2019年回国,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谈起吴蕴雯,杭弢的脸上露出的欣慰的笑容……

杭弢坚持“为国育才、服务行业”,他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100%在微电子材料领域从事研发工作,至今无一个人转行。芯片制造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芯片大马士革镀铜添加剂一直被美国垄断,国产化进程缓慢,其原因在于添加剂吸附作用机理至今不明。针对这一难题,杭弢带领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通过与微电子行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几百次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怀着“潜心研究、甘于寂寞”的科学精神才能战胜坎坷困难。

绽芳:传承交大基因,厚植文化自信,向世界发出交大的声音

作为材料学院承上启下的年轻一代,杭弢传承交大基因,把以文塑心、以文育行、以文绘象、以文造境作为倾力熔铸一流材料学科的重要举措。作为材料学院院徽的设计者,他积极打造交大材料品牌文化,增强学院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材料人才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杭弢留校后近10年的时间里,他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下,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繁杂的招生工作中,共计走访过20多所中学,时常接听招生热线到凌晨却毫无怨言,他耐心细致地解答考生与家长的每一个问题,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把交大材料的种子播到青年学子的心中,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交大这个大家庭中,激发他们学习材料专业的兴趣,激励他们解决我国材料领域的重大问题”。

居里夫人说过,要成功首先要具有自信力,其次是恒心。如今,面对国际复杂的局面,国家的发展首先是需要自信力。杭弢作为一名传道者,深知其中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吹糠见米,要考虑国家需要,也要考虑长期发展,大学不是短训班,长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曾经交大的老师们,像王浩伟、蔡珣、关增建、林志新等等,他们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如今我希望我能将这份自信传承给我的学生们。”“我有自信说我们在交大学习到的知识、我们的科研能力……一点都不输给世界一流大学!钱学森到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时,发现许多课程与在交大学习的完全一样。我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们从交大走出去了,无论到MIT还是STANFORD,你们都要有这一份自信,你们的水平不输给任何一所世界级顶级名校的水平!”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多年来,杭弢不仅做到了一名经师,更以人师的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求学十载、工作十载,看似漫长却也转瞬即逝,他珍惜这一路风景,所以用初心坚守成就更好的教育价值引领,全力以赴下一个十年……

名师名片

杭弢,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学奖,卓越教学奖,“凯原十佳”教师等荣誉。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