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什麼是摩擦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 是由於勞動力缺乏流動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場組織不健全所造成的 失業 。這種失業一般發生在人們處於不同地區,職業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因而工作不停變動的場合。其中,勞動力缺乏流動包括老人退休、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的新老交替過程,以及人們因遷居而變換工作等情形。

例如,人們搬到一個新城市後需要尋找工作,一個人由於某種職業不夠理想而想尋找其他職業所引起的暫時性失業。大學畢業生尋找一個工作時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從而導致一時性失業,婦女在生完孩子後可能需要重新尋找工作,等等。這些在 勞動力流動 過程中造成的失業,以及意向新加入勞動力隊伍或重新加入勞動力隊伍過程中的失業均屬於摩擦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有時候也叫作 求職性失業 ( search unemployment )。

“青年群體初次進入 勞動力市場 ,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 國家統計局 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2022年7月15日的發佈會上解釋。據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的最新數據,6月份全國城鎮 調查失業率 為5.5%。其中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9.3%,相比5月上升0.9個百分點,是自2018年1月該指標公佈以來的最高紀錄。

統計局關於“摩擦性失業”的提法引起熱議。一般認為,和談論較多的 結構性失業 相比,摩擦性失業的持續時間“比較短,是暫時的”。摩擦性失業越來越普遍,是因為青年人出於對未來較高的預期,因而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勞動力市場中搜尋滿意的崗位。

摩擦性失業的特點

摩擦性失業的特點是行業廣且涉及人員多、失業期限較短。

摩擦性失業的原因

勞動力市場 的動態屬性、信息的不完善及現行經濟制度的影響。

摩擦性失業是由國家經濟制度的動態結構造成的。在這種經濟現象中,由於產業結構等方面的不斷變化,原有的工作不斷消失,新的工作不斷產生,而工人在交換工作時需要時間,因而就產生了相應的臨時性失業,即摩擦性失業。它的規模決定於失業工人和他尋找工作碰到一起時所遇到的結構上的困難。這種結構上的困難,主要是指缺乏就業機會的信息,缺乏 就業 的知識,以及缺乏迅速移動必須具備的 先決條件 。摩擦性失業也和工人自由尋找新工作和隨意變換工作有關。在自由經濟中,摩擦性失業是一種經常性的失業,並非周期性的。減少摩擦性失業的辦法,主要是增加勞動力的流動性和多提供有關就業機會的情報。

摩擦性失業的突出表現

從我國勞動力市場供需情況看,目前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於,求職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找到合適的崗位,而 用人單位 有時又很難尋找到具有某種特殊技能素質的人才。在我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我國某些地區卻面臨著嚴重的“技工荒”。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分析,隨著勞動者 自我意識 的提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他們對用人單位在用工管理、 社會保障 勞動條件 工資 報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人單位在這些方面的進展卻相對緩慢,不能適應求職者的要求。

摩擦性失業人員的職業指導

摩擦性失業是一種正常性的失業,是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一個自然特征,它的存在與 充分就業 不相矛盾。儘管如此,如果求職者與崗位相互尋找的時間過長,仍會給求職者本人乃至社會造成傷害。對求職者而言是收入的損失,對社會而言是資源的浪費。大多數已進行的 成本收益分析 表明,通過較大的努力降低摩擦性失業可以獲得 凈收益

根據這一類型失業的成因,指導的重點應放在提供準確、充足的信息及求職技巧的訓練上,與此同時,指導求職者合理確定“ 保留工資 ” 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工作搜尋理論,一個求職者在搜尋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下麵的做法對自己最有利,即先在手中攢上若幹個工作機會,然後再從中挑一個最好的接受下來。但是工作搜尋者,尤其是那些在 技能等級 階梯最底層的人,並不總是被允許享有這種奢侈。相反,他們常常都是必須立即決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這是因為,如若不然,這一機會將會很快落到其他求職者身上。那麼一個求職者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應當接受某一特定的工作的呢?戰略之一就是以“ 保留工資 ”為依據來進行 決策 ,即在心理估一個價,然後只接受之上的或左右的。和我們中大多數人一樣,人們往往都有高估自己的傾向,這時職業指導人員可以將市場行情、求職者的實際情況,如實解釋給求職者,使“ 保留工資 ”趨於合適,過高的、穩定的“ 保留工資 ”類似於 勞動力 市場工資剛性,而 工資剛性 是造成勞動力市場功能性障礙的主要原因。

2022年7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穩就業任務依然繁重,要堅持就業優先,以發展促就業,以穩就業支撐經濟加快恢復。第一就是繼續以保 市場主體 穩就業,持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打通落實堵點,實行社保費緩繳、穩崗返還等打包辦理。其次,用更多用 市場化 社會化 辦法增崗位。更要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就業,落實已確定的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政策,出台政策支持 服務外包產業 吸納畢業生,對未就業畢業生“一人一策”不斷線幫扶。

周毅自從被毀約後,已經投了70多份簡歷,他計劃先找一份游戲 交互設計 相關工作,為以後從事 web3.0 等新興行業做準備。孟嶼不敢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大廠的承諾上。“我是組內最年輕便宜的 勞動力 ,被裁的可能性極小,但也不是沒有。”眼看身邊就有在 試用期 被解約的朋友,孟嶼已經開始重新刷題,為未來做好兩手打算。

“在 巨集觀政策 和結構性調整辦法之外,年輕人也要調整自身找工作的心態,不是非要一步到位,可以分步實現自己的工作預期。”盧鋒建議說,年輕人要先接觸社會、接觸企業,通過積累經驗,讓自己成為成熟 勞動者 ,從而改變自己的就業狀態。

本條目相關文檔

更多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 摩擦性失業 "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714a02ac505373079d800bf2daaa736d ( 討論 | 貢獻 ) 在 2019年11月23日 23:06 發表

ACCAf1考點

  1. 奶頭樂理論
  2. 蘑菇管理定律
  3. 猴子管理法則
  4. 情緒ABC理論
  5. 垃圾人定律
  6. 100個最流行的管理辭彙
  7. 破窗效應
  8. INFP
  9. SWOT分析模型
  10. 21天效應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