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想出家的山寨机  ·  红米AX6 AX3600 ...·  6 天前    · 
爱跑步的回锅肉  ·  Microsoft Certified: ...·  4 月前    · 
高大的小摩托  ·  展览 | ...·  5 月前    · 


2021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3月7日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筹作用,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经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市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体制机制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加大融资支持、强化梯队培育、完善平台服务、构建大数据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本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活跃度和成长性好,贡献了全市30%以上的税收、40%以上的营业收入、50%以上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60%以上的就业机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首都“五子”联动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2021年,随着本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小企业数量稳中有增,营业收入不断增长,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总体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一)企业数量稳中有增,发展梯队渐趋完善

2021年,全市新设企业23.8万家。截至年底,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69.4万家,比2020年底增加12万家。累计培育市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21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7家,境内上市企业425家,中小企业渐进培育、梯次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运行态势稳中加固,生产经营表现良好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445.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总额5325.2亿元,同比增长48.4%。其中,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4%、22.4%、22.3%和23.7%。

图1.2016-2021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

(三)创新研发保持活跃,创新动能继续增强

2021年,全市共接收专利申请预审案件10159件,其中来自中小企业6591件,占比65%;获得授权的专利4935件,其中来自中小企业的3020件,占比61%,平均授权周期78天,远低于我国专利平均审查周期。2021年,累计认定登记技术合同93563项,成交额70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中小企业输出技术合同48640项,成交额1558.8亿元。

(四)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投资较为活跃

截至2021年末,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378.6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各项贷款18.1个百分点;全市小微企业有贷户数50.4万户,同比增长23%。2021年12月,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1%,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1个、12个基点。

1386551690.jpg

图2.2019-2021年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趋势图

二、政策供给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办法》《北京市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实施意见(试行)》等意见办法。

制定支持发展政策。连续出台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复发展新6条措施,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16条”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为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起到了切实有效的帮扶作用。

畅通政策触达通道。开通并不断优化首都之窗、京通企服版APP政策统一发布功能,加大国家、市区在用政策归集力度,注册用户累计超100万,总阅读量超2亿人次;上线“今日申报”和“政策匹配”应用,推出“一图看懂”“局处长讲政策”等解读方式;初步实现13个政策集成申办,推动社保、中小企业服务券等政策“免申即享”“即时支付”。

三、营商环境

推进服务便利化。实现全部企业开办事项一站式办理,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再扩容,在原“二十六证合一”基础上,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纳入“多证合一”改革范畴,做到“二十七证合一”。建成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市级91.8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减轻企业经营负担。落实国家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推动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2021年累计为全市65万户月销售额小于等于15万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为29.3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继续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养老保险单位费率降至16%,失业保险总费率1%,全面推行“失业保险费返还免申即享”的经办服务模式,惠及47.34万家次企业804.08万人次参保人员。

强化12345企业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畅通中小企业投诉、举报渠道,全年共受理企业来电80016件,其中咨询类电话49286件,占比61.6%,诉求类电话30730件,占比38.4%,整体响应率100%,满意率93.9%。结合来电热点周分析、月小结,每季度制定重点“攻坚”任务,责任部门逐一落实。

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清欠和支付保障工作,提前4个月完成无分歧欠款全部清偿,开通及时支付投诉渠道,通过公开投诉渠道受理并转办投诉问题44件,涉及金额1.32亿元。近三年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占比均达到近80%,远高于四成以上份额预留规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共查获涉嫌侵权商品3284批次,较2020年增长20.6%。

四、金融支持

推动融资扩面降费。 2021年累计为8.1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办理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1126.9亿元,累计为102.3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660.7亿元。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378.6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各项贷款18.1个百分点,有贷户数50.4万户,同比增长23%。推出以纯信用、知识产权质押为主要特征的贷款产品“京创融”,使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进行贴息支持。北京市获得信贷指标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

发挥中央降费奖补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差额补足的方式,对2020年小微企业单笔融资担保综合费率较低的业务补贴到2.0,支持范围扩大至10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业务,并对担保综合费率1%(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加大奖补系数,推动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降费率扩规模。2021年,小微企业、三农新增融资担保业务规模637.6亿元,同比增长10.2%,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担保业务新增户数25651户,同比增长43.5%,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综合费率1.35%,较2020年下降18个基点。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助力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贷款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首贷、续贷、确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年末,首贷中心累计完成审批3.40万笔、金额1379.76亿元。续贷中心累计完成续贷审批1.12万笔、金额446.29亿元;确权融资10笔、金额3431.15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2笔、金额15695万元。发挥“畅融工程”、银企对接系统等作用,2021年各银行走访企业30余万次,覆盖企业18.9万户,推动贷款落地767亿元。加强中小基金引领带动,支持初创期早期中小企业发展。截至2021年底,中小基金累计参股子基金共78支,规模总计276.6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44.92亿元,累计对1242家中小企业进行1512项股权投资,累计协议投资金额208.07亿元。

五、创新发展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活动206场,年服务企业37.44万余家次;举办HICOOL、“创客北京”“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系列双创品牌赛事,年参赛企业团队达1万家以上。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扩大产品应用场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累计撮合融资意向企业超500家,融资额约58亿元。

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2021年,以保费补贴的形式精准支持201家企业投保1706个专利,提供保费补贴1900万元,实现保险保障金额达16.67亿元。已完成2家投保企业出险的专利执行险理赔工作,理赔金额近60万元,初步形成知识产权保险“北京模式”。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以中关村昌平园、顺义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大中小融通特色载体发展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促进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为全市各区域发展提供样板。

提升人员技能水平。上线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平台京训钉2.0,首创“自有课”形式,支持企业线上线下按需定制培训内容,6.7万家企业注册开班,133.9万余名职工参训;继续实施以工代训,支持中小企业扩岗稳岗,全市共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120万人次。

六、服务保障

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初步建成全市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支撑运行监测、政策推送等应用,对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进行筛选监测。依托市区两级“服务包”机制,加强重点企业的走访跟踪和诉求服务管理。持续优化服务工具,上线走访助手,匹配行业管家和服务专员,制定服务字典,全面实施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发现培育和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重点企业培育梯队。完善不同梯队企业识别标准,扩充在库企业数量,截至2021年底,形成211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9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隐形冠军”企业的重点企业梯队格局。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全面诊断和专项诊断,针对企业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服务。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六家银行分别发布六款“专精特新贷”专属产品,提供低利率、高额度、易申请信贷服务。

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建立拟上市企业分类分级发现识别和培育机制,建立动态上市培育库;用好市区两级上市企业服务机制,2021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企业47家,其中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1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北交所上市、创新晋层、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和储备等工作。

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涵盖市、区及专业服务机构的“1+17+N”的中小企业平台网络体系,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同服务网络,已汇聚核心服务商331家,累计提供服务产品1200余款;已认定市级示范平台129家、市级示范基地71家,服务场地总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组织创业辅导、创新支持、信息、投融资、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带动社会服务机构5000余家,服务中小企业116万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