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莆田学院用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的历史物件、鲜活的历史人物、与时俱进的党史教育课程,将学校百年党史、百年校史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封来信,翻开学院百年医学教育发展史

“感谢!并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想。莆田,我们心中最美的家乡。”

日前,莆田学院收到了一封跨洋而来的感谢信。写信人是兴化圣教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前身)第三任院长余景陀的直系亲孙女余娟,现居美国,已近耄耋之年。

这封感谢信缘何而起?正是源于莆田学院近年来不断挖掘百年校史的丰富内涵而来的。

2018年6月起,学校党委组织拍摄校史纪录片《百年医学》,历时13个月,辗转福建、浙江等地,全景式呈现莆田医学教育事业从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到现如今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之路。再现了众多杰出医学人才、海外侨胞、杰出青年的奋斗史,再现了先辈华实、陈宠耀、杜泗艳、余景陀等人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先辈为莆田医疗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身在美国的余娟女士及其家人,正是观看《百年医学》纪录片后,欣然复信,追忆莆田医学百年往事,情辞恳切地表达了对莆田学院师生的感谢之情。

莆田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与师生共话《百年医学》,从纪录片中总结出坚持爱国奉献的办学宗旨、大仁大爱的培养目标、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以才育才的办学战略、中外融通的办学特色五大启示。

“我们应该努力向前辈们学习,以更细心、耐心、专心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能力,把一件事做到底,做到极致。”护理学院学生周珺如是说。

在纪录片的基础上,学院进一步对莆田学院医学教育发展史资料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出版了《莆田学院医学教育发展史》,作为莆田学院医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向2019级医学生正式开课。今年上半年,全校师生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观看了《百年医学》纪录片。

一座校园,诠释万千莆籍海外乡亲家国情

在莆田学院的校园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位老先生,提着一个陈旧的手袋,经常出入课堂为青年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讲校史故事,他就是现年已87岁高龄的黄波生老先生。黄波生15岁参军,19岁入党,参加过抗美援朝,曾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后来担任原兴化职业大学(莆田学院前身)第一任党委书记。

“香港爱国人士许国雄先生是为兴华职业大学捐建校舍的第一人,捐资51万元,兴建许楼光图书馆。”

“许国雄先生的四个儿女都是爱国爱乡的好后辈,忠实继承并发扬了父亲爱国兴学的精神,于1991年,捐资200多万元兴建雄馨教学楼。

“1998年许奇峰四兄妹再次捐资350万元兴建雄馨图书馆。”

在莆田学院老校区,几乎每一栋楼都有一段海内外莆籍乡亲捐资兴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已被拍成校史记忆,告诉一届又一届莆院人。

“只要是对学校有帮助的事情,我就会尽力帮忙。”已故新加坡侨领黄日昌先生在94岁高龄到访莆田学院时,深情地说到。

黄日昌先生侨居海外,却时刻挂念莆田学院发展。在莆田学院升格本科时,老先生就多方联络,帮助解决师资难题。2010年起,他又捐资160万元,以母亲的名义设立“北楼基金”,用于每年请20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来莆田学院开展讲座。2013年5月,他再次出资,在莆田学院设立北楼博士基金项目,资助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以提高莆田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早在2008年11月10日,莆田学院就被中国侨联、福建省侨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一份嘱托,谱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在莆田学院的校史馆内,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2002年4月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莅校考察,关心莆田学院的发展。当时,正值莆田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这些年来,莆田学院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道上。

当前,莆田学院正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实际效果。(作者系莆田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网站编辑:朱 琳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