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礼貌的佛珠  ·  k8s中pod ...·  2 年前    · 

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因为不良行为所导致的事故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医疗事故必须是治疗结束后经 医疗事故鉴定 委员会,根据病员受损害的程度和《 侵权责任法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 法律 条规,进行 医疗过错 参与责任度鉴定和 因果关系 等级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因违反 医疗卫生 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 不良行为 ,以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了病情加重或死亡所产生的生命财产有额外损失的情况。
中文名
医疗事故
外文名
Malpractice
出现场合
医疗活动
鉴定单位
医疗事故鉴定 委员会
涉及对象
医务人员,患者
等    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赔偿标准
医疗费等

构成要件

播报
编辑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 医疗行为 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事故等级

播报
编辑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 重度残疾 或植物生存的;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 组织损伤 导致严重 功能障碍 的;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死亡。
(二)一级乙等医疗事故
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 医疗依赖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2.极重度 智能障碍
3.临床判定不能恢复的昏迷;
4.临床判定自主 呼吸功能 完全丧失,不能恢复,靠 呼吸机 维持;
5. 四肢瘫痪 肌力 0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三)二级甲等医疗事故
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双眼球摘除;或双眼经客观检查证实无光感;
2.小肠缺失90%以上,功能完全丧失;
3.双侧有功能肾脏缺失或孤立有功能肾缺失,用透析替代治疗;
4.四肢肌力Ⅱ级(二级)以下(含Ⅱ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5.上肢一侧腕上缺失或一侧手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装配假肢,伴下肢双膝以上缺失。
(四)二级乙等医疗事故
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严重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重度智能障碍;
2.单眼球摘除或经客观检查证实无光感;另眼球结构损伤,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VEP)P100波潜时延长>160ms(毫秒), 矫正视力 <0.02,视野半径<50;
3.双侧上 颌骨 或双侧 下颌骨 完全缺失;
4.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失,并伴有颜面 软组织 缺损大于30cm2;
5.一侧全肺缺失并需胸改术;
6. 肺功能 持续重度损害;
7.持续性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四级;
8.持续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三级 伴有不能控制的 严重心律失常
9. 食管闭锁 ,依赖 造瘘
10.肝缺损3/4,并有 肝功能 重度损害;
11.胆道损伤致肝功能重度损害;
12.全胰缺失;
13.小肠缺损大于3/4, 普通膳食 不能维持营养;
14. 肾功能 部分损害不全失代偿;
15.两侧睾丸、 副睾 缺损;
16. 阴茎 缺损或 性功能 严重障碍;
17.双侧卵巢缺失;
18.未育妇女子宫全部缺失或大部分缺损;
19. 四肢瘫 ,肌力Ⅲ级(三级)或截瘫、 偏瘫 ,肌力Ⅲ级以下,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0.双上肢 腕关节 以上缺失、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装配假肢;
21.肩、肘、髋、 膝关节 中有四个以上(含四个) 关节功能 完全丧失;
22.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Ⅰ型)。
(五)二级丙等医疗事故
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明显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面部重度毁容;
2.单眼球摘除或客观检查无光感,另眼球结构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55ms(毫秒),矫正视力<0.05,视野半径<10o;
3.一侧上颌骨或下颌骨完全缺失,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大于30cm2;
4.同侧上下 颌骨 完全性 缺失;
5.双侧甲状腺或孤立甲状腺全缺失;
6.双侧 甲状旁腺 全缺失;
7.持续性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三级;
8.持续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二级伴有不能控制的 严重心律失常
9.全胃缺失;
10.肝缺损2/3,并肝功能重度损害;
11.一侧有功能肾缺失或肾功能完全丧失,对侧 肾功能不全 代偿;
12. 永久性 输尿管 腹壁造瘘;
13.全膀胱缺失;
14.两侧 输精管 缺损不能修复;
15.双上肢肌力IV级(四级),双下肢肌力0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16.单肢两个 大关节 (肩、肘、腕、髋、膝、踝)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行 关节置换
17.一侧上肢肘上缺失或肘、腕、手功能完全丧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18.一手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丧失50%以上,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19.一手腕上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0.双手拇、食指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无法矫正;
21.双侧膝关节或者 髋关节 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行 关节置换
22.一下肢膝上缺失,无法装配假肢;
23.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II型)。
(六)二级丁等医疗事故
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中度智能障碍;
3.完全性 失语 ,伴有 神经系统 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4.双侧重度周围性 面瘫
5.面部中度毁容,或全身 瘢痕 面积大于70%;
6.双眼球结构损伤,较好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55ms(毫秒),矫正视力<0.05,视野半径<10o;
7.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听力在原有基础上损失大于91dbHL( 分贝 );
8.舌缺损大于全舌2/3;
9.一侧 上颌骨缺损 1/2,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大于20cm2;
10. 下颌骨缺损 长6cm以上的区段,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大于20cm2;
11.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
12. 食管狭窄 ,只能进 流食
13.吞咽功能严重损伤,依赖鼻饲管进食;
14.肝缺损2/3,功能中度损害;
15.肝缺损1/2伴有胆道损伤致严重肝功能损害;
16.胰缺损, 胰岛素 依赖;
17.小肠缺损2/3,包括 回盲部 缺损;
18.全结肠、直肠、肛门缺失,回肠造瘘;
19. 肾上腺 功能明显减退;
20.大、 小便失禁 ,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1.女性双侧 乳腺 缺失;
22.单肢肌力Ⅱ级(二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3.双前臂缺失;
24.双下 肢瘫
25.一手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正常,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6.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
27.双膝以下缺失或无功能,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8.一侧下肢膝上缺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9.一侧膝以下缺失,另一侧前足缺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30.双足全肌瘫,肌力Ⅱ级(二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七)三级甲等医疗事故
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较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不完全 失语 并伴有 失用 、失写、失读、 失认 之一者,同时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2.不能修补的 脑脊液 瘘;
3. 尿崩 ,有严重离子紊乱,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4.面部轻度毁容;
5. 面颊部洞穿性缺损 大于20cm2;
6.单侧眼球摘除或客观检查无光感,另眼球结构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50ms(毫秒),矫正视力0.05—0.1,视野半径<15o;
7.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听力在原有基础上损失大于81dbHL(分贝);
8. 鼻缺损 1/3以上;
9.上唇或下唇缺损大于1/2;
10.一侧 上颌骨缺损 1/4或 下颌骨缺损 长4cm以上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大于10cm2;
11.肺功能中度持续损伤;
12.胃缺损3/4;
13.肝缺损1/2伴较重功能障碍;
14.慢性 中毒性肝病 伴较重功能障碍;
15.脾缺失;
16.胰缺损2/3造成内、 外分泌腺 功能障碍;
17.小肠缺损2/3,保留回盲部;
18. 尿道狭窄 ,需定期行 尿道扩张术
19.直肠、肛门、结肠部分缺损,结肠造瘘;
21.一侧肾缺失或 输尿管 狭窄, 肾功能不全 代偿;
22.不能修复的 尿道瘘
23.膀胱大部分缺损;
24.双侧 输卵管 缺失;
25. 阴道闭锁 ,丧失性功能;
26.不能修复的III度(三度) 会阴裂伤
27.四肢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8.单 肢瘫 ,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9.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
30.一手全肌瘫,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31.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拇指功能丧失50%以上;
32.一手拇指缺失或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或无功能,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33.双下肢肌力III级(三级)以下,临床判定不能恢复。大、小便失禁;
34.下肢双膝以上缺失伴一侧腕上缺失或手功能部分丧失,能装配假肢;
35.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36.双足全肌瘫,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37.双前足缺失;
(八)三级乙等医疗事故
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1.轻度 智能减退
2.中度 癫痫
3.不完全性失语,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4.头皮、眉毛完全缺损;
5.一侧完全性 面瘫 ,对侧不完全性面瘫;
6.面部重度异常色素沉着或全身瘢痕面积达60%—69%;
7.面部软组织缺损大于20cm2;
8.双眼球结构损伤,较好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50ms(毫秒),矫正视力0.05—0.1,视野半径<15o;
9.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 听力损失 大于71dbHL(分贝);
10.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11.甲状腺功能严重损害,依赖药物治疗;
12.不能控制的严重 器质性 心律失常;
13.胃缺损2/3伴轻度功能障碍;
14.肝缺损1/3伴轻度功能障碍;
15.胆道损伤伴轻度 肝功能障碍
16.胰缺损1/2;
17.小肠缺损1/2(包括回盲部);
18.腹壁缺损大于腹壁1/4;
19. 肾上腺皮质 功能轻度减退;
20.双侧 睾丸萎缩 ,血清 睾丸酮 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21.非利手全肌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22.一拇指完全缺失;
23.双下肢肌力IV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大、小便失禁;
24.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不全;
25.一侧踝以下缺失或一侧踝 关节畸形 ,功能完全丧失,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26.双足部分肌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27.单足全肌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不能手术重建功能。
(九)三级丙等医疗事故
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之一者,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2.全身瘢痕面积50%—59%;
3.双侧中度 周围性面瘫 ,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4.双眼球结构损伤,较好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40ms(毫秒),矫正视力0.1—0.3,视野半径<20o;
5.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听力损失大于56dbHL(分贝);
6.喉保护功能丧失,饮食时 呛咳 并易发生 误吸 ,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7.颈颏粘连,影响部分活动;
8. 肺叶 缺失伴轻度功能障碍;
9.持续性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二级;
10.胃缺损1/2伴轻度功能障碍;
11.肝缺损1/4伴轻度功能障碍;
12.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伴轻度功能障碍;
13.胆道损伤,需行 胆肠吻合术
14.胰缺损1/3伴轻度功能障碍;
15.小肠缺损1/2伴轻度功能障碍;
16.结肠大部分缺损;
17.永久性 膀胱造瘘
18.未育妇女单侧乳腺缺失;
19.未育妇女单侧卵巢缺失;
20.育龄已育妇女双侧输卵管缺失;
21.育龄已育妇女子宫缺失或部分缺损;
22. 阴道狭窄 不能通过二横指;
23.颈部或 腰部活动度 丧失50%以上;
24.腕、肘、肩、踝、膝、髋关节之一丧失功能50%以上;
25. 截瘫 或偏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26.单肢两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功能部分丧失,能行关节置换;
27.一侧肘上缺失或肘、腕、手功能部分丧失,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8.一手缺失或功能部分丧失,另一手功能丧失50%以上,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29.一手腕上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30.一手全肌瘫,肌力Ⅳ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31.单手部分肌瘫,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32.除拇指外3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33.双下肢长度相差4cm以上;
34.双侧膝关节或者髋关节功能部分丧失,可以行关节置换;
35.单侧下肢膝上缺失,可以装配假肢;
36.双足部分肌瘫,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37.单足全肌瘫,肌力Ⅲ级(三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十)三级丁等医疗事故
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边缘智能;
2.发声及 言语困难
3.双眼结构损伤,较好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30ms(毫秒),矫正视力0.3—0.5,视野半径<30o;
4.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听力损失大于41dbHL(分贝)或单耳大于91dbHL(分贝);
5. 耳郭缺损 2/3以上;
6.器械或异物误入 呼吸道 需行 肺段切除术
7.甲状旁腺功能轻度损害;
8. 肺段 缺损,轻度持续肺功能障碍;
9.腹壁缺损小于1/4;
10.一侧肾上腺缺失伴轻度功能障碍;
11.一侧睾丸、 附睾 缺失伴轻度功能障碍;
12.一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13.一侧卵巢缺失,一侧输卵管缺失;
14.一手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正常,可以手术重建功能及装配假肢;
15.双大腿肌力近V级(五级),双小腿肌力III级(三级)以下,临床判定不能恢复。大、小便轻度失禁;
16.双膝以下缺失或无功能,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17.单侧下肢膝上缺失,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18.一侧膝以下缺失,另一侧前足缺失,可以手术重建功能或装配假肢。
(十一)三级戊等医疗事故
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微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 脑叶 缺失后轻度 智力障碍
2.发声或言语不畅;
3.双眼结构损伤,较好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120ms(毫秒),矫正视力<0.6,视野半径<50o;
4. 泪器损伤 ,手术无法改进 溢泪
5.双耳经客观检查证实听力在原有基础上损失大于31dbHL(分贝)或一耳听力在原有基础上损失大于71dbHL(分贝);
6.耳郭缺损大于1/3而小于2/3;
8. 支气管 损伤需行 手术治疗
9.器械或异物误入消化道,需开腹取出;
10.一拇指指关节功能不全;
11.双小腿肌力IV级(四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大、小便轻度失禁;
12.手术后当时引起 脊柱侧弯 30度以上;
13.手术后当时引起 脊柱后凸 成角( 胸段 大于60度,胸腰段大于30度,腰段大于20度以上);
14.原有脊柱、躯干或肢体畸形又严重加重;
15.损伤重要脏器,修补后功能有轻微障碍。
(十二)四级医疗事故
系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双侧轻度不完全性面瘫,无功能障碍;
2.面部轻度色素沉着或脱失;
3.一侧眼睑有明显缺损或外翻;
4.拔除健康 恒牙
5.器械或异物误入呼吸道或消化道,需 全麻 内窥镜 下取出;
6.口周及颜面软组织轻度损伤;
7.非解剖变异等因素,拔除上颌 后牙 时牙根或异物进入 上颌窦 需手术取出;
8.组织、器官轻度损伤,行修补术后无功能障碍;
9.一拇指末节1/2缺损;
10.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 指间关节 无功能;
11.一足 拇趾 末节缺失;
12.软组织内异物滞留;
13. 体腔 遗留异物已包裹,无需手术取出,无功能障碍;
14.局部注射造成 组织坏死 。成人大于 体表面积 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16.产后 胎盘残留 引起大出血,无其他 并发症

事故鉴定

播报
编辑
医疗事技术故鉴定程序
首先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的启动,《 条例 》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 医疗过失行为 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报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交由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
鉴定材料包括哪些。
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住院患者的病例记录、死亡 病例讨论 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例资料原件;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 医嘱 单、化验单( 检验报告 )、 医学影像 检查资料、 特殊检查 同意书、 手术同意书 、手术及 麻醉记录单 、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 检验机构 对这些物品、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 其他材料 。此外,在医疗机构建有 病历档案 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不予受理 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6种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了不良后果的;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 医疗意外 的;在现有医学科学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无过错 输血感染 造成不良后果的;因患者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因 不可抗力 造成不良后果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这只是在 行政处理 的范畴,如果医疗机构的过错造成患方损害,根据 民法通则 以及相关 法律法规 ,仍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医疗事故,如果医院侵权造成患者损害,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1]
医疗事故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医学会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医学会应 说明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
(2)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
(3)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
(4)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 民事诉讼 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
(5) 非法行医 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
(6) 卫生部 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事故 赔偿范围 及标准
上海今日首次公示40起医疗事故
(一) 医疗费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 医疗费用 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 误工费 :患者有 固定收入 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 平均工资 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 住院伙食补助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 残疾生活补助费 :根据 伤残等级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 丧葬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 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 丧失劳动能力 前实际扶养且没有 劳动能力 的人为限,按照其 户籍所在地 或者居所地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 无劳动能力 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 交通费 :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十一) 精神损害抚慰金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五章第五十条)
赔偿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 医疗事故鉴定 等级,不同的等级,赔偿的数额不一样。
第二,确定 医疗过失 与造成的后果,从医疗机构也好或者做医生来讲,他所负责任的程度。
第三,要考虑到他的原发疾病,跟他这个身体损害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由这三个因素出发,这次规定得比较细,一共是11个方面。一旦确定为医疗事故,将来的赔偿应包括,医疗费,包括病人的陪护费,包括病人在医院的就 餐费 ,包括造成病人残疾以后,残疾的赔偿,以及造成残疾以后,他的残疾用具,病人的误工费,还有陪护人的交通费,病人从外地来的交通费,还包括了将来病人一旦死亡,或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他的16岁以下的孩子的 抚养费 ,丧葬费, 精神抚慰 费,所以这个项目规定是比较详尽的。
精神损失 ,在民法里有这个内容。但考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 医疗过失行为 ,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也包括他精神的损害,应该对他的 精神损害 进行赔偿。其标准,一般根据当地的平均的年 生活水平 ,根据不同情况赔偿若干年。

处理程序

播报
编辑
1.一旦发生 医疗纠纷 ,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委员会的 鉴定结论 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 通知书 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卫生行政部门 申请复议 ,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鉴定程序

播报
编辑
医疗事故申请流程图
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具备4个条件:提供 医疗服务 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有违法、 过失行为 ;必须有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 违法行为 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 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分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 方在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鉴定 和法院指定鉴定。
一、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
如果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 医疗纠纷 的,并且 协商一致 ,通过 医疗事故鉴定 ,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种等级的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赔偿 数额的。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医疗纠纷的,可以由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
按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是由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 卫生行政部门 下属的医学会,专门设有医学会,该委员会是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
如果是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委托鉴定的提出即可以是在 医疗诉讼 前的协商过程中;也可以是医疗诉讼的庭审过程中。不过,该程序也有其特殊性,双方共同委托的,要求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共同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会是不接受单方委托的。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单独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的,当地的医学会是不会受理的。
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
如果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 医疗过失行为 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 医疗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 接到下属的医疗机构的报告组织的鉴定;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单方面要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并且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方可以启动。
该程序的启动往往需要医疗机构的报告,卫生部门认为必要;或者患者自己提出请求,卫生部门同意、许可,才可以启动。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向卫生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卫生主管部门认为没有必要鉴定;或者患者及其家属提出鉴定申请,但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没有必要鉴定,或者拒绝鉴定的,则该程序是无法启动的。患者及其家属是可以单方面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启动鉴定申请的要求的。
如果是 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鉴定的,则往往是在医疗 诉讼程序 前,未进入医疗诉讼程序的情况下。如果纠纷已经进入诉讼程序,往往医学会是拒绝受理的。等待法院的委托或者当事人的协商结果,通过在诉讼中的请求和委托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三、法院要求鉴定的
根据中国 诉讼法 的相关规定,如果在 医疗纠纷诉讼 中,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都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而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做事故纠纷的,那么法官自己也可以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要求,启动医疗事故 鉴定程序
该鉴定程序在设定上是有其特殊性的,与其说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一个 诉讼权利 ,不如说是法律给了法官的一项权利。使法官在医疗纠纷诉讼程序中,可以更好的驾驭庭审程序,给法官的裁判提供法律依据。
法院要求医疗事故鉴定的,不需要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也不存在当地医学会是否受理的问题,只要庭审法官认为必要的,就可以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患者或家属在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前,一定要注意及时搜集和保护证据,如 病历 资料、实物、挂号证、 医疗费 单据、 交通费 票据等。此外,还要认真学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及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按照医学会的要求及时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材料,并委派详细了解整个医疗纠纷案件、 逻辑思维 清晰、会说 普通话 的人员参加鉴定会。
医学会在接到鉴定申请后,会向医患双方发放提交材料的告知书,医患双方交齐鉴定材料后,由医学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专家组成及专家人数,组织医患双方当事人随机抽取专家,向鉴定专家送达鉴定材料,组织召开鉴定会。在专家合议形成 鉴定结论 后,出具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 结论书,由医学会将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书 送达移交方或委托方。一个鉴定周期通常需要60天左右。专家组成事故技术鉴定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由专家鉴定组的专家依据医疗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鉴定的,所做出的鉴定结论具有法律 证明效力 ,可以作为 卫生行政部门 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医疗事故争议案件的证据之一。
患者如果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天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卫生行政部门 或人民法院申请再次鉴定。
根据市 物价局 规定,首次鉴定费用3000元,再次鉴定费用3500元。鉴定费由鉴定 申请方 预先缴纳。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医疗纠纷诉讼 案件种类很多,除了医疗事故 损害赔偿 案件外,还有医疗损害赔偿案件、 医疗侵权 赔偿案件、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等,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作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结论,不能完全满足申请方其他案件的诉讼要求。

司法鉴定

播报
编辑

共同点

二者鉴定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责任程度进行的鉴定。

区别

1.从鉴定的启动次序上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只有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2.从鉴定的委托形式上看,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能委托当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再次鉴定只能委托所属省的省级医学会;必要时, 中华医学会 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 重大影响 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 及层级性。而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各鉴定机构之间也没有 隶属关系
3.从鉴定程序上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医学会应当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 学科专业 ,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 合议制 。而 司法鉴定 是由鉴定机构指定或者选择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 在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遇有特别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但最终的 鉴定意见 应当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
4.从证据的形式上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只盖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用印章,专家鉴定组成员并不在鉴定书上签字,因此,专家鉴定组成员也不可能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作为证据使用的明显缺陷。而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司法鉴定应当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

预防

播报
编辑
在日常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坚持“ 预防为主 ”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做到以事前防范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做到有效防范医疗事故除了设立医疗 质量监控 部门或人员、加强 医疗质量 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改善 服务态度 外,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医疗事故预案是在医疗事故出现之前制定的一系列 应急反应 程序,明确 应急机制 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 协调关系 。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

赔偿标准

播报
编辑
一、医疗费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
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交通费
患者和需要陪护的亲属的转院过程中发生的 大众交通 工具所花费的交通费,特殊病人不能乘坐大众交通工具,租用专业交通工具的交通费由造成医疗事故的医院承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处理事故的患者两个亲属合理的交通费由医院承担。
医疗事故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出台和《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医疗事故中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注意事项

播报
编辑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就医疗事故所达成的赔偿协议的一种文书。
一、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即医疗机构和患方;2、患者的基本情况;3、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4、医疗事故原因;5、赔偿数额;6、赔偿款给付时间;7、 违约责任
二、明确医疗事故等级
医疗事故等级是医疗机构和患方认定赔偿数额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 协议书 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就该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等级鉴定,且该鉴定必须是双方都予认可的。
三、详尽医疗事故原因
患者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应当详细写明医疗事故原因,即医疗机构在该事故中存在过错,该过错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四、赔偿数额和给付时间
作为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核心,赔偿数额应当精确全面,有理有据。赔偿款项给付时间应当具体确定,不宜用“大约、左右、大概”等约数字眼。
五、违约责任
在协议书中应当增加医疗机构逾期不予给付赔偿款项,由此延误患方治疗,病情恶化的后续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或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付款事宜。
综上,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达成必须符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及其他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