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收藏
0 有用+1
0

朱森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地质学家
展开 9个同名词条
11岁初小毕业后即返家随大哥 朱品三 攻读中国古典诗词,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历史基础。他一边在家自修,同时亦辅助父母料理家务,所以养成了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他16岁时,直接考入中学。18岁时又插班入中学三年级。至20岁中学毕业后,到北京考取了 北京大学 理学院预科。他善于与同学切磋研讨,自励励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预科转本科时,经过考试,淘汰率高达2/3(80人中只有20多人考上), [1]
中文名
朱森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2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
1942年7月6日

简介

朱森
北京大学 地质系学习,为朱森奠下了一生事业的基础,有著名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他们讲授 岩石学 与构造地质学,有著名的美籍地质学家A.W. 葛利普 为他们讲授古生物学、地史学。其余教师中,较著名者还有 何杰 李学清 王烈 杨铎 金绍基 赵亚曾 等等。这些老师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待人诚恳,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教益,他们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而且躬行实践,重视野外现场考察。北京西山是他们实习的重要基地。著名地质学家 翁文灏 也曾带他们去热河实习。朱森还在学生时代就勤于写作,他1927年夏,三年级暑假返 湖南 故里探亲就兼做乡土地质工作,并初试锋芒,写成了《湖南 郴县 瑶林之古生代地层及动物群》(英文)一文,发表于当时权威的刊物—— 《中国地质学会志》 上,这堪称他在地质科学上的处女作。此外,他还在自己办的刊物—— 《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 发表了很多文章,有的是翻译作品,有的是他调查乡土地质的材料写成的,另有一些是他与同班同学出外实习后的材料经过整理研究写成的。 1928年,朱森以优异成绩毕业于 北京大学 地质系。这时,李四光正受中央研究院院长 蔡元培 之托,积极创办该院地质研究所,他立即将自己教导多年的高材生朱森招聘到该所担任助理员,继升研究员。朱森在该所工作了6年。他曾随 李捷 考察鄂北、豫南的秦岭东段地质,又与李四光、 李毓尧 、李捷等一同研究南京附近地质,工作范围扩大到 安徽 等地,后来他又由 湖南 广西 ,考察南岭地质,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这段时间的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他先后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10多篇重要著作。
朱森
湖南郴县

建立名称

1933年,他又发表了《金陵石灰岩之 珊瑚 和腕足类化石》这一专著,描述详细,图版清晰,共记载了 珊瑚 化石3属8新种,腕足 动物化石 11属23种,其中有1新亚属——“始分喙石燕”和12个新种,此书堪称朱森在古生物学上的代表作。由于朱森在古生物学、地层学上的卓越建树,在他逝世以后,深为后学者所纪念。1942年,徐煜坚曾创立一个?类新属,以朱森命名,叫“朱森?”,此属以后为陈旭加以修订。1948年, 曾鼎乾 又创立了一个以朱森命名的 珊瑚 化石新属——“朱森珊瑚”。
在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方面,朱森也是成就卓著。他1932年调查皖南地质时,曾发表了《记 安徽 南部海西运动幕》(英文)一文。同年他调查 广西 地质时,发现下石炭统燕子组与上泥盆统地层间之不整合,因而创立了“ 柳江运动 ”这一地壳运动名称。1934年,他与 李捷 联名发表了《 广西 中部马平市附近地层并记述“马平石灰岩”》(英文)一文,对“ 柳江运动 ”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附有地层剖面与素描。同年,他与李毓尧联名发表了《 湖南 宜章艮口之地质及其与南岭造山作用之关系》(英文)一文,创立了“ 湘粤运动 ”、“ 艮口运动 ”这两个地壳运动名称。
朱森参加李四光领导下的 对宁镇 山脉地质研究的大项目,得到极其重要的成果,堪称该地区区域地质学之权威性著作。1932年,朱森与李四光联名出版了《南京龙潭地区地质指南》一书,该书中英文对照,并附有1幅7500分之一的彩色地质图,是研究该区地质之重要工具书。朱森与李毓尧、 李捷 合写的巨著—— 《宁镇山脉地质》 一书于1935年以《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第十一号》的形式出版,该书图文并茂(共387页附6图版,20照相图版,79插图),阐述透辟,深得地质学界赞许,该书中又提出了“ 茅山运动 ”、“ 金子运动 ”、“ 南象运动 ”三个地壳运动名称。

海外地质名家

1934年,朱森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远涉重洋,留学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他从D.WD. 约翰逊 研习地文学,从G.M.凯伊攻读地史学,暑期中又去 耶鲁大学 去访问C. 舒克特 ,学习古生物学。
1936年初获 哥伦比亚大学 理学硕士学位。他决心遨游美国,作长途地质考察,于是约好一同留学的张更,自购汽车一辆,在两个星期内学会了驾驶,考领了执照,于是从 麻萨诸塞茨州 剑桥城出发经 波士顿 康涅狄克州 至纽约,再经 华盛顿 弗吉尼亚州 ,横穿 阿巴拉契亚山脉 ,再经 田纳西州 俄克拉何马州 新墨西哥州 亚利桑那州 犹他州 等地,又向北经 爱达荷州 怀俄明州 ,又向南到 科罗拉多州 ,再往东北经 内布拉斯加州 衣阿华州 伊利诺斯州 芝加哥 ,最后经 印第安纳州 俄亥俄州 而回到纽约。此次“汽车地质”工作历时两月,行程19560公里,跑遍了大半个美国,不仅认识各地之地层及构造,且对 科罗拉多大峡谷 黄石公园 大盐湖 等地质名胜区有更深的研究。
朱森虽然取得了学位,但也抓紧机会在国外游历和进修。1936年秋,他离美赴 英国 ,后经 比利时 德国 ,与当时留德的同班老同学 李春昱 相会,共同考察德国地质。同年11月,朱森到了 波恩 ,学习德文,并从H. 克鲁司 研究矿田构造、小型构造。
1937年春,他又去 柏林 从H. 史蒂勒 (S出le)教授学大地构造学,并搜集中国已有之地质资料,与 欧洲 之造山运动时期相比较,写成 《中国造山运动》 (英文)一文。同年夏,他去苏联 莫斯科 参加第17届国际地质学会议时,即宣读了此文,该文次年摘要发表于 《泛美地质学家》 杂志上。会后,他又从苏联转往瑞士,本欲继续考察阿尔卑斯地质构造,但此时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已全面爆发,朱森爱国心切,迫不及待地要回国效力。于是,他托李春显代购船票。后李与他会合,游历考察了 意大利 罗马 维苏威火山 。然后至热那亚港乘船经 地中海 红海 印度洋 南海 而抵 香港 。他乘车返回 湖南 郴县 故里,专程省视七旬老母及各位亲邻。

地质教育

朱森回国时,本拟继续作研究工作,正好这时大后方的重庆大学校长 胡庶华 聘朱森去该校新办的地质系任教授,朱森商得李四光同意,乃于1938年春,带着全家老小,去 重庆大学 任教。他深感中国地质人材缺乏,决心努力培植后进。因此,他教学工作十分勤勉、认真,深得学生爱戴。
1939年即升任地质系系主任,他自编了英文讲义《地层古生物学(现代古生物学)纲要》,又编了 《地史学》 讲义。他对学生诲人不倦,除课堂讲授,对于课下辅导及野外实习更加重视。他带学生至野外时,总要在晚间问遍每个学生,耐心答疑,并指导编写报告,一切安排妥当,他才最后归寝。
朱森从事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着科研工作。他1939年暑期调查了川北龙门山地质,1940年夏又研究灌县地质,1941年春又率学生研究南川地质。1942年他逝世以后,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由于朱森是该所特约研究员,乃在该所 《地质丛刊》 第4号上登载了朱森与 吴景祯 、叶连俊合著的《四川龙门山地质》一文,以后又将此文作为《朱森先生纪念刊》,以单行本形式出版。
1941年夏,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李学清 辞职,校长顾 孟余乃 聘朱森去接任,朱森商请俞建章主持重庆大学地质系系务之后,去中央大学上任,同时也在两校兼课。接任不久,他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而 中央大学 、重庆大学两校都给他家送去了一个月的平价米5斗,朱夫人文化不高,未问清情由就照收不误。后来,别有用心的人向教育部与粮食部告密,诬指朱森重复冒领平价米,教育部长 陈立夫 竟通令给朱森记大过一次处分。朱森一生清廉,遭此不白之冤,心情忧郁, 胃溃疡 陈疾加剧,多方救治无效,于1942年7月6日磕然长逝,年仅40岁。
当年10月25日,在中央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朱森先生追悼会,会场四壁挂满愤怒哀悼之词,不少人在讲话中声讨这种迫害行为。
朱森虽然遭到迫害而英年早逝,但他短暂一生留下的学术遗产和精神永为后人所珍视。

人物简历

1920年 考入长沙岳云中学。
1922年 考入 北京大学 理学院预科。
1924年 北京大学 地质系本科学习。
1928年 毕业于 北京大学 地质系,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
1934年 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36年 获硕士学位。
1937年 到莫斯科参加第1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后经瑞士、意大利返国。
1938年 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
1939年 任重庆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1941年 任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1942年7月6日 因受迫害而患重病,救治无效逝世。

主要论著

1 朱森.江苏西南部山脉之研究. 国立中央研究院 第十八年度总报告.1929:154—158,图版1.
2 李捷,朱森.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30(7):1—103,插图1—30,图版1—2(其一为着色地质图).
3 刘祖彝,朱森.栖霞山与龙潭地质考查纪略.国立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总报告,1930:142—145,插图3,照像图3.
4 李捷,朱森.自 湖南 武岗至 广西 柳州之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一年度总报告.1933:159—166,图版2.
5 李毓尧, 李捷 ,朱森. 宁镇山脉 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35(11):1—387,图版1—6,照相图版1—20,插图1—79.
6 朱森,吴景祯.嘉陵江观音峡天府煤矿区之地质观察.地质论评,1939,4(3—4合期):153—160,图版5.
7 三木(朱森笔名).地质与国防.中央日报元旦增刊,1942. 22 朱森,吴景祯,叶连俊.四川龙门山地质,上册.1942:1—80,地质图1—2,剖面图1—31,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出版.

参考文献

〔1〕 李春昱 .朱森先生传.地质论评,1942,7(6):239-245.
〔2〕 黄汲清 ,吴景祯, 李星学 .朱森先生著作目录.地质论评,1942,7(6):247—250.
〔3〕 翁文灏 .悼朱子元.地质论评,1942,7(6):251—252.
〔4〕 李四光.南岭何在.地质论评,1942,7(6):253—265,图版1.
〔5〕 吴景祯.追念朱森先生.地质论评.1942,7(6):291-297.
〔6〕 斯行健 .忆朱子元兄.地质论评,1942,7(6):313—315.
〔7〕 张更 .追念老友朱子元先生.地质论评,1942,7(6):317—321.
〔8〕 吴景祯.朱森先生追悼会记略.地质论评,1942,7(6):37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