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在明朝时期堪称地表最强军队,有着极其强悍的战斗力,戚家军东南抗倭北拒鞑靼,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勋,但是最后却落得个被残酷剿杀的下场。这场剿杀真相到底如何?
戚家军的覆灭在《明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只在《明神宗实录》有寥寥数语——
“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从这段记载中看,戚家军以兵变为要挟向朝廷索要粮饷,但是遭到了蓟镇督抚使的镇压和残酷剿杀,而没有参与兵变的士兵则被遣返回了南方。抗倭名将戚继光一手创立的戚家军由此而覆灭。
戚家军发动兵变的真相是什么?朝廷为什么会宁愿放弃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
首先我们要了解戚家军的创建原因和发展历程。明朝初年,由于时局动荡,东南沿海地区常有倭寇为患,到了明朝中期,倭寇已经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患。
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开始了十年的抗倭生涯。但是,那时候明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于是戚继光便在浙江义乌征兵创立了戚家军。
据说,着手成立戚家军的时候,戚继光还比较苦恼兵源从哪里找,因为他想找到悍不畏死又团结一心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找了,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想安安稳稳惧怕死亡的。
直到有一次,戚继光意外撞见了浙江沿海地区的一次宗族械斗,两方人打得昏天暗地但没有一个人撤退,双方都还在拼了命地想把对方的人撂倒,此时戚继光终于找到自己满意的兵源了。
戚家军创立之后,便开始南征北战,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得倭寇闻风丧胆,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等重创倭寇,嘉靖44年,戚家军基本平定了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之患。
戚家军影视剧形象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大明王朝的主要敌人还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在戚继光抗倭成功之后,朝廷便将戚继光调去了北方抵抗鞑靼。
但是戚继光所领导的戚家军都是从浙江招募的子弟兵,而北方更守边关的士兵大多是来自北方的男儿,时间久了,军中就有了南北之争。
后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戚继光在朝中的靠山没有了,便有人开始弹劾戚继光。因为戚继光功劳太大,而且戚家军战斗力强悍。自古以来,皇帝都害怕将军拥兵自重,所以万历皇帝就将戚继光调回了北京,而把戚家军留在了蓟镇。后来戚继光又遭弹劾被罢免了官职,最终郁郁而终。
戚继光画像
随着张居正病逝,戚继光调走,戚家军在蓟镇的南北之争中就已经处于劣势了。但是此时朝廷还要倚仗戚家军打仗呢,所以不便于撕破脸皮。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强攻朝鲜,朝鲜告急,万历皇帝便派遣军队援朝抗倭,其中戚家军便是抗倭主力。
平壤战役,戚家军将领吴惟忠第一个率兵攻入平壤,按理说,吴惟忠应得首功,但是因为主将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都是北方将领,明明是吴惟忠先攻破的平壤,他们却把功劳给了北方将领杨元。这样一来便激起了戚家军的不满,也为后来的兵变埋下了隐患。
戚家军影视剧形象
朝鲜战役过后没多久,戚家军就以兵变为要挟向朝廷要粮饷。自古以来士兵聚众闹事非同小可,搞不好真的会造成兵变,而戚家军又是当时明朝最强的军队,一旦反了,以当时明王朝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镇压,所以朝廷决定先下手为强。
而已王保为首的那些北方将领早就看戚家军不顺眼了,于是他们将那些闹事的戚家军骗到了演武场上,将他们就此杀害,然后上报了朝廷,朝廷得知消息后将剩余的戚家军遣返回了南方。
以上就是戚家军覆灭的缘由,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戚家军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幸运没死在战场上,没想到却覆灭在了自己人手中,真是可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