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因,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IC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和重要途径。ICT技术联接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班级,使农村的孩子也能跟大城市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山区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得到提升,大大缩小了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和数字鸿沟。
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647个村(社区),73万人,作为西部欠发达县,想要真正改变基层教育困局,简单依靠课程改革很难奏效,如何借助ICT技术手段改变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
为了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全县孩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蓬安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简称:蓬安县教科体局)从2015年开始启动新一轮教育信息化项目,华为有幸参与其中,助力建设“全光校园网络”,为全县80所乡村学校提供“万兆出局、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宽带联接。基于光纤网络广覆盖的优势,蓬安县教科体局建立起覆盖14个镇、5个乡和2个街道办学校之间“学科资源”、“教育管理”和“信息宣传”的共享平台,促进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学数字化和现代化水平,让70000多名偏远地区学校师生能够公平地接入优质的教育资源。
过去,农村学校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课程无法开齐开好,音乐、美术这些课只能由其他科老师兼带,质量不高,学生提不起兴趣。如今,与蓬安县实验小学结对帮扶、相隔60多公里的农村学校石柱小学,利用在线课堂,不仅能开齐开全音乐、美术等通识教育课程,而且上课的都是专业教师。石柱小学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他们塑造丰富完整的人格,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自由心灵的栋梁。
教育信息化让我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素养。以前一堂语文课以课本为主,老师起一个主控的作用,如今有了信息化手段,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
提升教师授课质量,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在光纤高速网络的基础之上,蓬安县建立了三大高效率的数字服务平台——学科资源共享平台、教务管理平台、信息宣传平台。其中以“教学视频应用”为代表的学科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通过观摩学习,帮助各城区和乡镇学校的老师不断提升授课水平。在疫情期间,学科资源共享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学科教学解答”栏目和专用备授课工具为老师在家备课提供便利,保障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教务管理平台将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应用集中管理, 蓬安县80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均可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协同办公、文档查阅、资源调度,打破校际壁垒。
通过建立1+1+X的帮扶机制,让城区优质学校帮扶每一所农村学校,让乡村学校的课表和师资都常态化同步城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共享同一张网络,同一套资源,甚至同一套师资,让均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川省蓬安县电化教育馆馆长
通过教育信息化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快捷性,让我们的管理者、学生、家长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网络学习和家校的共育,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发展,促进了教育的优质均衡,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川省蓬安县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