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緣由於年前政府已決定本港大學本科生的課程將於2012年,從三年制轉為四年學制。同時亦決定屆時全港大學每年招生的人數不變,所以在校本科生人數將增加三分之一。因此,從2012年開始,中大每年收生人數即使維持不變,亦將須增加約三千多名本科生。中大實行書院制,理論上現行四書院可按比例,吸納新增的學生。但若硬性擴大四書院的學生人數,由現時每院約二千五百人增至三千二百人,可能會影響書院制的功能。所以校方認為有成立新書院的需要。
校方於去年年底,組成「新書院研究小組」,由副校長廖柏偉教授任主席,今年初率領小組,往英美六所著名大學考察。考察結果於二月十六日發送給中大校友、學生和職員,並進行一連串的簡報會和論壇,與教職員、同學、校友及校董交換意見。四月底校董會審視了小組的報告,並通過成立新書院的指引。5月23日,中大宣佈校董會通過,接受晨興基金和晨興教育基金,及何善衡慈善基金捐贈共港幣二億七千萬元,籌建晨興書院和善衡書院。
在諮詢過程中,校友對成立新書院,也有不同迴響。部分校友就擴大學生人數、新書院的規模及數目,新書院的精神及理念,有不同的意見。本刊訪問廖教授,回應校友對新書院的多項疑慮。他表示,書院是為學生提供親切的環境安排通識教育,非形式教育和關顧服務的地方,讓學生成為才德兼具的優秀人材。同時也可讓師生維持較緊密關係,減低同學在學生人數眾多的大學裡可能產生的疏離感。
書院制是本港其他大專院校所無,唯中大獨有,因此中大是有需要自己尋找資源去維持書院制。就一些校友的意見,廖教授首先感謝他們對母校的關懷,並就有關疑問作下列解答。
最後廖副校長補充說,長遠而言,個別書院會發展出不同文化,例如某種活動和學術方面特別出色。當年錢穆先生創辦新亞書院,其辦學精神,亦是因應身處的時代,才慢慢發展成形。
雖然政府一直沒有撥款支持中大書院制,然而中大深信書院制有利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歷年來一直堅持這個教育理想,致力優化書院制。廖教授說,近年教統局的獨立調查,顯示中大學生進入社會,表現優越且受僱主歡迎,間接證明了中大書院制和全人教育的價值。
廖教授說,籌建新書院,是一項新挑戰,但大學深信書院制的價值,所以才列為策略發展的重要環節。他保證校方會繼續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希望校友大力支持,使新書院成長更快。
晨興書院是由晨興基金及晨興教育基金捐助港幣一億元成立。晨興書院計劃錄取300人,並採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
晨興基金是由陳啟宗及陳樂宗昆仲於97年在美國成立的私人基金。因著教育對促進個人在社會階層的流動及社區經濟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晨興基金一直十分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年來捐資多所美國大學,以及協助在中國安徽省黃山區創立耶魯中國計劃。
晨興教育基金乃陳氏家族於04年成立,主要為有需要的學生及非牟利教育機構提供經濟資助。
善衡書院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助港幣一億七千萬元成立。善衡書院計劃錄取600人,並採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
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是由何善衡博士捐資成立。何善衡慈善基金會向香港中文大學捐資設立善衡書院是要秉承何博士熱心栽培青年求學與做人的宏願。同時,亦表達基金會贊同香港中文大學設立善衡書院的教育理念。
香港中文大學自創校以來,獲何善衡博士家族鼎力支持,以促進大學多方面發展。如工程學大樓、學生及醫科生宿舍、走讀生舍堂等;學術科研方面,基金會曾捐資成立楊振寧訪問教授基金及贊助成立研究中心。何氏家族也設立了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教育基金,大力支持中大多個學科的研究,範圍遍及工商管理、建築、電腦工程、英國文學及精神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