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宋子文日记记载,他分析了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方面的局势,坚信“拯救中国唯一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他认为“应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由戴笠代表黄埔系来西安,亲身观察当地局势;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发生的军事问题。他的想法获得张、杨同意。于是他向蒋介石辞行回南京。蒋嘱咐他不要让宋美龄来西安,也让宋子文不要再返回。当日下午,宋子文回到南京。他先见了宋美龄、宋霭龄和戴笠,“毫无保留”地报告了他西安一行的所见所闻。并根据戴笠的建议,拜会了政府要员叶楚伧、顾祝同、蒋鼎文、孔祥熙、熊式辉、何应钦等人,告知西安方面所提四项条件。为了说服“讨伐派”以和平手段解决西安事变,他说明采取军事解决只能危及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并模棱两可地说:“若能寻得和平解决之道,委员长不希望看到再发生内战。”他要求:“四天之内,飞机不能轰炸,陆军不得进攻。但假若四天期限已过,尚未寻出解决方案,此时委员长亦离开西安,他们可放手让飞机大炮轰炸攻打西安,及其他任何彼等欲攻打之地方。”
蒋介石是日日记,仅简略记录了宋辞行前两人生死离别的情形,以及他坚持主张南京出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对比蒋介石、宋子文21日日记,相同之处,两人都记载了宋回南京前与蒋告别,蒋叮嘱他不要再来西安,并转告宋美龄不要来西安,宋反复说后天一定返回的凄惨情形。不同之处,蒋记载他授意宋,南京迅速出兵攻打西安,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要挟他们早日释放自己。宋子文记载他经仔细考虑,坚信只有采取政治解决,才能营救蒋介石,因这是他自己的思量,所以在蒋的日记内没有记述。至于宋回到南京进行的和平活动,蒋的日记更不可能涉及了。
22日下午,在宋子文的陪同下,宋美龄从南京飞抵西安救蒋介石,同行者有端纳、戴笠、蒋鼎文等人。宋子文是日日记载,他们到达西安后,先让宋美龄去照顾蒋,由他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讨论,戴笠和蒋鼎文也在场。晚间,宋子文见蒋,并探询他对中共代表周恩来要见他的看法(应张学良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于17日到达西安,参与和平解决事变的工作)。蒋主张宋氏兄妹先去见周,并提出必须要求周同意以下条件:(1)取消中华苏维埃政府。(2)取消红军名义。(3)放弃阶级斗争。(4)愿意服从委员长作为总司令的指挥。倘若中共接受,他将同意:(1)国共联合。(2)抗日容共联俄。(3)他将给汉卿发布手令,收编红军。这是蒋对谈判的基本态度。
蒋介石这天的日记主要记了下午四时他与宋美龄见面谈话事。在当时的情况下二人相见,悲喜交加,不可名状,当是实情。宋美龄向蒋简要介绍了他被拘后外间各方面情况,并劝他“能先设法出去再说”。蒋说:“妻来此,须知为公而非为私,为国家而非为夫君,决不可允其有签字违法之事,如签一字,则余即违法,更无离此希望,即使离此,则余虽生犹死。”
对照宋子文、蒋介石是日的日记,虽然蒋没有记载晚间和宋子文会见的事,也没有记录宋子文所记上述蒋对谈判所持的基本态度,但不能说没有发生。因第二天宋即和西安三方面开始谈判,如果没有蒋的同意,没有蒋提出谈判条件的底线,后来的谈判是不可能开始的。而宋美龄劝蒋先设法离开西安,蒋答说不可有签字违法事,也可佐证。至于宋美龄向蒋建议的什么办法,蒋虽没有只言片语的吐露,但不难判断,应是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对其所提条件做某些让步。
23日,宋子文日记记录:上午,张学良、杨虎城交给宋一份拟好的条件:由蒋介石出面,即刻在西安召集包括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冯玉祥、宋庆龄、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宋子文、张学良等朝野各界官员名流出席的大会,“落实17日委员长讨论过的四项条件”。俟大会作出决议,蒋可离开西安。宋子文担心南京方面不会接受,经与戴笠、蒋鼎文会商,提出如下“反建议”报蒋介石批准:一、不召开名流与政府官员参加之大会。二、改组政府,排除亲日派。三、释放在上海被捕七人。四、中日战争爆发,将自动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蒋介石让宋子文和张学良一起去见周恩来,但主要听周谈。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主要为,“若委员长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政府”;中共将为共同的事业而战,然红军的人数不应限定在3000至5000人之间;中共欲保留其军事系统;中共同意于国民大会召开时参加大会,以一个民主之中央政府来取代中华苏维埃政府。周并说,“他愿意会见委员长”。另据周当日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周在谈判时提出中共及红军的六项主张(见《周恩来选集》上卷,第70――71页),并说这六项主张宋同意,承诺转达蒋介石。但宋日记没有记录这六条,却记录了周电报中没有的上述谈话内容。
下午,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继续谈判,主要讨论未来新内阁人选问题。谈判结束后,宋氏兄妹一起见蒋介石,向他汇报谈判内容,蒋答复:一、他将不再担任行政院长,拟令孔祥熙出任;新内阁保证不再有亲日派。二、返南京后,释放“七君子”。三、1、设立西北行营主任,由张学良负责;2、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3、中共军队应当易帜,改变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4、中日战争爆发,所有军队一视同仁。四、1、派蒋鼎文命令中央军停止进军;2、将与张学良讨论双方共同撤军,在离开西安后,他将发布手令。随后,宋子文将蒋介石的答复交给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
当日深夜,周恩来拜会了宋美龄,“同时他亦与委员长简单寒暄了几句”。
蒋介石是日日记记述简略,说他与宋美龄私下商量,派宋子文和周恩来相见,并要宋子文委婉拒绝周见蒋的要求,约定蒋夫人明日上午代见。
蒋介石、宋子文23日的日记,其最大差异,宋详细记载了他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的谈判内容和蒋所同意的条件,蒋却只有一句话“子文对其所谈结果颇觉满意”。由此蛛丝马迹我们断定,蒋自己对谈判也是满意的。其次,蒋与周恩来见面问题,在此日之前,蒋一直拒绝与周见面会谈,是日他主动提出先由宋子文与周谈判,并同意翌日由宋美龄代他与周恩来会谈,而当天深夜,宋美龄和蒋介石均未与周见面。这也可从周恩来23日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得到印证。周电报说:“在蒋同意上述办法下,我们与蒋直接讨论各项问题(即前述六项)。宋答可先见宋美龄。”“如你们同意这些原则,我即以全权与蒋谈判,但要告我,你们决心在何种条件实现下许蒋回京。”显而易见,宋子文日记说周恩来23日深夜拜访宋美龄,同时与蒋见面简单寒暄,日期记录错误。再者,宋子文日记提到的附件B和附件C,前者是次日上午周恩来交给宋子文中共方面所提解决西安事变办法的备忘录;后者是当天下午宋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讨论新内阁人选情况的备忘录。因日记内没有附件内容,令史学工作者感到遗憾。笔者以为,附件B的内容不出宋子文记录的23日上午周恩来的大段谈话及23日周发给中共中央电报的第一部分(见《周恩来选集》第70――71页);附件C的内容则是周23日发给中共中央电报的第二部分(见《周恩来选集》第71――72页)。
【编辑:
张中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