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有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時刻,在信主前,奧古斯丁離開北非啓程前往羅馬,但是他對母親莫妮卡撒了謊。
奧古斯丁的母親爲他信主熱切禱告多年。他寫道,「日復一日,她爲我禱告,淚流滿面,把地面都打溼了」。奧古斯丁的離開對莫妮卡來說,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挫折。如果他們不再在一起,她怎麼能看著他,影響他,鼓勵他走上信仰之路呢?這說不通。
然而,奧古斯丁在回首往事時,從這悲傷的一幕中
看到了上帝的作爲
:
天主啊,你是知道我爲何離此而他往,可是你並不向我點明,也不指示我的母親;我的出走使她悲痛欲絕,她一直跟我到海濱。她和我寸步不離,竭力要留住我,或跟我一起動身;我欺騙她,推說有朋友等候順風開船,在他出發之前,我不願離開他。我說謊,欺騙了我的母親,欺騙了這樣一位母親!(86 頁)
奧古斯丁後來意識到,他離開的「真正原因」是神要他與安波羅修見面,這位傳道人的生命和話語預備了奧古斯丁的心,讓他接受救恩。與此同時,上帝也在莫妮卡的生命中做工,爲了她的好處而讓她經歷悲傷。她渴望兒子信主,這沒錯,但有時她會太關注兒子,看不到神會如何利用她不在兒子身邊而讓他信主。上帝要利用這次挫折讓她在聖潔中成長。
「她真正核心的渴望」
奧古斯丁是這樣描述
他離開前的那個夜晚的:
可是就在那一夜,我偷偷地溜走了,她還在堂中祈禱痛哭。天主啊,她淚眼迷茫中向你乞求什麼呢?她肯定是在求你不要讓我揚帆而去。但是在你深奧的智慧中,你行了最符合她真意的事:你聽到她真正核心的渴望,無視她那時那刻正在乞求的事,因爲你要將我塑造成她始終在求的那個我應該成爲的人。
莫妮卡所經歷的,她以爲是神的沉默,其實是神的恩典。她以爲這件事讓她的願望無法實現,其實這恰恰是神用來回應她許多禱告的辦法。那天晚上,當她懇求神把奧古斯丁留在迦太基時,神拒絕了。祂正在制定計劃,來滿足她內心深處最迫切的願望。
奧古斯丁後面又寫到
:「你爲了掃除我的私慾,使我的慾望攫我而去;你用痛苦的鞭子懲罰我母親偏於骨肉的愛」, 神同時在這兩個人的生命中做工,使奧古斯丁得救,使莫妮卡成聖。
神知道你更深的渴望
神不僅知道你想要什麼,祂也知道你真正想要什麼。
在那些淚水溼透枕頭的夜晚,請記住這個真理……你求神讓你的浪子回頭,或讓冷漠的配偶重新火熱,或醫治教會給你帶來的痛苦,或幫助你脫離一個困難的工作環境,然而,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日子悄悄地過去,神沉默無語。你曾在某時某刻向神求某事,也許你甚至求助於基督的應許,因爲祂說過,無論我們求什麼,祂都會成就(約 14:13),但神依然沉默。更糟糕的是,祂拒絕了。現在,你淚如泉湧——渴望與傷害、困惑和背叛交織在一起。
18 世紀的約翰·牛頓牧師(John Newton)最出名的作品是《奇異恩典》,
他寫道
:「你需要的一切神都會賜給你;他沒有賜給你的,你都不需要。」
提摩太·凱勒將牛頓這句話應用
到自己的身上,當上帝拒絕了他發自肺腑的請求後,他的幻想破滅了,他說,「我回首往事才看出來,上帝當時是在告訴我:『孩子,當我的孩子提出請求時,如果他們知道的和我一樣多,他們就會向我求我正在賜給他們的東西』」。
禱告之下的禱告
「上帝是一位好父親,祂賜給我們的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東西」。奧古斯丁用「真正核心的渴望」來形容母親禱告之下的禱告, 那表面請求之下的根本訴求。
彼得·克里夫特(Peter Kreeft)在評論《懺悔錄》中的這段話時寫道
,
想得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東西,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去獲得我們有意想要的東西。上帝經常通過拒絕我們所祈求的,來實現我們最深切渴望的目標,或者通過剝奪我們的短期手段來實現我們的長期目的。因爲祂看得很清楚,而我們卻不知道。祂能看清整個護理的全貌,在鼠目寸光的我們只求當下的好處時,祂能看到如何爲了我們真正的最大的好處而供應我們。
上帝正在繪畫一幅肖像。黑暗佈景是畫的一部分。藝術家比他筆下的對象更了解他們自己。相信他的手。順從他的筆。上帝常常對我們某個特定的禱告說「不行」,這樣才能對我們最深刻的禱告說「行」。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
God Knows What You Really Want, Not Just What You Think You W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