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由奥伦·穆弗门自编自导,同时这也是编剧出身的穆弗门的首部导演作品,而他之所以产生了要创作这样一个描述美国军队的特殊服务部门的想法,主要还得归咎于另外一位编剧亚历桑德罗·卡蒙的想象力。
最初的时候,是卡蒙提出的建议,他想创作一个专门描述“伤亡通知军官”的电影剧本,之前从没有人以这样独特的角度去审视战争残酷的一面与造成的伤害,也没有人从这些为军属传达战争结果的'信使'的视角去观察后方的一些情况。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成为一个只要出现就代表着痛苦的结果的“信使”,是一份令人难以忍受且非常可怕的工作。卡蒙的这个想法让奥伦·穆弗门感到非常地兴奋,同时还可以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处理奥伦·穆弗门自己对美国兵役的心魔
主创单位
制作单位
|
All the Kings Horses、The Mark GordonReason影业、Sherazade影业、OscilloscopeOmnilab传媒、BZ娱乐、Good Worldwide
|
发行单位
|
Lucky Red(意大利)、Oscilloscope影业(美国)、E1娱乐(荷兰)、CatchPlay(中国台湾)、Madman娱乐(澳大利亚)、Paris影业(巴西)、WorksUK Distribution(英国)、Zon Lusomundo(葡萄牙)
|
影片上映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美国
|
2009年1月19日(圣丹斯电影节)
|
德国
|
2009年2月9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3月27日(萨拉索塔电影节)
|
法国
|
2009年5月13日(戛纳影展)
|
以色列
|
200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电影节)
|
法国
|
2009年9月9日(杜维尔美国电影节)
|
罗马尼亚
|
2009年9月27日(雅西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1日(伍德斯托克电影节)
|
巴西
|
2009年10月3日(里约热内卢电影节)
|
比利时
|
2009年10月8日(根特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10日(汉普顿国际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
韩国
|
2009年10月10日(釜山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15日(米尔谷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23日(CMJ音乐、电影节)
|
奥地利
|
2009年10月23日(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25日(奥斯汀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1月3日(AFI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1月13日(限定)
|
法国
|
2010年1月31日(世界电影论坛)
|
巴西
|
2010年2月19日
|
葡萄牙
|
2010年2月25日
|
加拿大
|
2010年2月26日(限定)
|
以色列
|
2010年3月11日
|
荷兰
|
2010年3月25日
|
中国香港
|
2010年3月28日(香港国际电影节)
|
中国香港
|
2010年4月8日
|
俄罗斯
|
2010年4月15日
|
意大利
|
2010年4月16日
|
德国
|
2010年6月3日
|
澳大利亚
|
2010年7月26日(墨尔本国际电影节)
|
匈牙利
|
2010年9月23日(DVD发行)
|
墨西哥
|
2010年10月1日
|
澳大利亚
|
2010年11月4日
|
丹麦
|
2011年1月6日(哥本哈根)
|
阿根廷
|
2011年1月19日(DVD发行)
|
中国台湾
|
2011年1月21日
|
英国
|
2011年6月17日
|
影片上映参考资料
《信使》在揭露战争带来不幸的同时又隐隐含有着一份爱国情操在内。该片选取了战争里面最让人心碎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影片通过年轻气盛的青年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之间性格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他俩的业余生活,不过两名军人一同工作时的镜头却是感人至深。
为了避免影片的悲剧色彩过于浓厚,导演和编剧为影片注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角色偶尔的玩笑话就是弥补影片悲情色彩的一大利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也能体会到这个看似铁石心肠的角色内心深处的脆弱。毕竟在战争中,无人幸免,也没有人会是赢家
。
(新浪娱乐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