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医院会计制度

2011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规范
收藏
0 有用+1
0

修订背景

播报
编辑
为适应2009年新医改方案要求,解决旧制度存在的预算约束力薄弱、成本核算体系缺失、固定资产管理滞后等问题,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于2010年启动修订工作。修订依据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规,并参考国际医疗机构会计实践经验 [1]

制度框架

播报
编辑
全书文本包含六个主体部分:
  1. 1.
    总说明 :明确公益性事业单位属性及“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原则,规定会计科目编号规则及报表编制周期
  2. 2.
    会计科目 :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大类52个科目,新增“待冲基金”“累计折旧”等科目
  3. 3.
    财务报表 :包含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等12类报表,要求同时编制中期与年度报告
  4. 4.
    成本报表 :建立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及行政后勤类四级科室成本核算体系 [1]
  5. 5.
    会计调整 :规定会计政策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规则
  6. 6.
    附则 :明确非营利性医院参照执行原则及新旧制度衔接办法

核心内容

播报
编辑

资产管理

专业设备单位价值标准提升至1500元,要求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专用设备10年、建筑物50年),基建工程账目并入医院大账统一核算 [1] 。库存物资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明确药品收支合并核算规则。

预算管理

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机制,三级医院须设立总会计师岗位,预算调整需经主管部门审批,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成本控制

建立三级分摊体系:第一级将行政后勤类费用按人员比例分摊至临床科室,第二级将医疗辅助类费用按工作量分摊,第三级将医疗技术类费用按收入占比分摊 [1]

新旧制度差异

播报
编辑
  1. 1.
    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扩展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要素
  2. 2.
    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合并医疗与药品收支核算
  3. 3.
    新增现金流量表与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
  4. 4.
    坏账准备计提范围限定为应收医疗款,计提比例不得超过5%

实施进程

播报
编辑
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执行新制度,同步废止1998年版医院会计制度。全国非试点地区于2012年1月完成科目转换、资产清查等衔接工作,原"药品"科目余额转入"库存物资"科目核算 [2-3]

学术影响

播报
编辑
该制度被学界视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实践样本,其权责发生制核算模式为《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供参考。研究显示需在后续修订中增加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规范,并建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系统核算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