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
306 个回答
我作为直升机航拍摄影师参与了陕西篇和江西篇部分镜头的拍摄。
【图:我在直升机里的视角,前面是两名飞行员,我旁边还坐着航拍导演】
说一些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吧。
首先,每一个省份的拍摄,都是以招标的形式由有资质的影视制作公司承揽,比如陕西是中视航通传媒,江西是大疆传媒,不是央视员工直接拍摄的,所以每一个省份的摄制也许是不同的人,每个省份也分好几个组、好几次完成拍摄,而且都是有载人机也有无人机,各有不同的航拍导演和摄影师。不过最后都会把素材统一发回央视剪辑和制作后期。(而我作为自由摄影师,既不是央视员工也不是以上两家公司的员工)
所以非常有可能每一集甚至一集里面的不同部分风格或质量上有所不同。
其次,央视导演组实际上在拍摄之前已经做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书,给出了想要拍摄的具体建筑、地貌,绝大多数甚至具体到了分镜头,需要什么方向的、以什么方式拍摄、大概需要多长的镜头。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尽可能的拍摄几个目标书要求的镜头,然后再根据实景现场设计一些其他镜头拍摄供导演组选择。所以有些人评论有太多镜头是发现、浏览感觉的,比如远景接近和高空环绕;视觉冲击力大的高速运动、大范围推拉等镜头少,这种感觉是准确的,而且也是央视有意的选择,不是没有想到或者妥协的结果。与此类似的一点是,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是比较明亮而且小光比的高调画面,少有拍电影时候喜欢选择的日出日落“黄金时段”光效,或者大光比、剪影等等,同样也是央视的选择。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陕西、海南、新疆等是第一批开拍的,拍摄内容和工作方式都还在探索,后面几集也许会有不同的面貌。
我参与的陕西与江西这两个组,直升机上使用的设备是Shotover F1,是目前世界顶级的航拍设备,通过外三轴控制摄影机朝向,进行摇、俯仰、横滚的运动,内三轴抵消晃动保持机器稳定。同时能够加载相机控制面板和跟焦器马达,控制摄影机菜单还有镜头的光圈、推拉、焦点,非常强大。摄影机是RED EPIC,镜头是佳能的电影变焦镜头。
【图:直升机与航拍设备】
航拍纪录片其实是需要很多人合作完成的工程,现场的除了飞行员、摄影师、航拍导演,还需要直升机机务团队、空域协调员、民航塔台、陀螺仪技师团队、制片组、DIT组,在央视的有导演组、编剧组、后期组等等。我个人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很惭愧,谢谢大家!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里说,我不一定回答。
以下是工作之余我和同事用手机和微单拍摄的一些照片。
P.S.我只是摄影师,从飞机上下来我的工作就结束了,对于上映时间、后期、文案、画外音,整体播出规划,以及其他省份的拍摄情况我一概不了解。无需再询。
我只是一个砍树的,你问我房子什么刷的什么漆、什么时候盖好、以后还有什么楼盘,我哪知道啊……
全部考点更新结束,这里就贴前两集吧,答案太长又多图杀流量,请大家去我专栏看吧。
纪录片b站搜索可以看的。
高中文科同学可以关注一下,这是我最近的live,感谢你的支持:
以下正文:
你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美景,燃起心中爱国热情,而我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感觉看到的每一帧 都是考点!是考点!考点!点!(这是回音~)
以下为海南篇:
没错!在这部作品中,考点分布之细密超过以往所有纪录片,可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题目,覆盖考点之全面简直令人发指。以下是所有高中文科生的福利,以第一集海南为例,说说高考可考察或可作为背景的重要考点(敲黑板!):
- 琼州海峡的成因
问:琼州海峡部分 断裂下陷 (填运动形式),导致海南岛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 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2.火车轮渡
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答: 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
4.骑楼
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骑楼。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 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 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 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
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 经济因素 (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
7.湿地
问:列举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 红树林、沿海滩涂等
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
答: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8.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海南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
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 气候 (要素)对 生物 ( 要素)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船型屋更像是黎族人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精心设计,屋顶边缘尽可能向外探出,既可遮阳又可挡雨,十分适合海南炎热多雨的天气
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 气候 (要素)对 人类活动 ( 要素) 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9.农业区位因素
内地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需要8-10年,在这里周期节省了3-5年
问:海南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热量
10.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问: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交通线路多 沿海 分布于 平原 地区
1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问: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 放射状 (填水系形状)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河流 流速快、水能丰 (填河流水文特征)
12.盐场
现代海盐场的规模比古盐田要大很多,海水被引入蒸发池中,浓缩成含盐量极高的卤水,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人们需要常常翻动卤水,经过一周左右,卤水就能结晶成盐。
问: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西南部,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纬度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快;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沿海风力强劲,蒸发效率高;地形平坦广阔,且为泥质海滩,利于晒盐。
13. 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
文昌拥有中国最接近赤道的航天器发射场。在这里发射的火箭,可以更轻松得进入轨道。这是目前中国最开放的航天发射场,2016年,两万多人近距离观看了长征七号火箭升空。” .
问:试分析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
答: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发射后获得初速度大,节省燃料;地处沿海,海运便利,利于大宗设备、部件的运输;安全性好,附近无人口稠密区,火箭落区不用担心国土污染; 为开放性质的发射场,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内陆地区受季风影响较大,阴雨天气占全年比重较大,影响发射。
14.蓝洞成因与气候变化
问: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 冰期 ,随着 间冰期 到来,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逐渐上升,达到目前高度,淹没了这些溶洞,就形成了蓝洞。蓝洞附近的岩石应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沉积岩
15.珊瑚岛
问: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都属于 珊瑚岛 。因为这部分岛屿普遍海拔比较低,极易受到 全球变暖 (填环境问题)的威胁。
以下是第二集——陕西:
陕西这块区域是地理考试中的香饽饽,尤其喜出自然地理这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陕西居中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地处多个过渡地带,南北方的界线,农牧界线,农耕和畜牧界线。水平可推演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也可考察秦岭的垂直地带分异。地形复杂多样,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区域特点显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过渡地带湿地保护都是重点内容。社会经济方面,陕西为能源大省,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经济多年领跑西部。
1.秦岭(地理意义)
超过1600公里的距离,是这条山脉从东到西的跨度。它比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要长三分之一,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
1.问:秦岭大致在 32°N~34°N (填大致纬度)。秦岭和淮河相比较, 秦岭 对季风的阻挡作用更大,其两侧 的气候差异也更为显著。
2.问:问: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界线以外,列举其他地理意义。
答:一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2.秦岭(生物多样性)
1.问: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保护这些珍惜野生动物的方式是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问:秦岭是世界公认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我国的“天然药库”,分析秦岭动植物种类、数量繁多的原因。
答:秦岭对季风的阻挡作用显著,导致南北两侧基带气候差异明显,北侧适宜温带动植物,南侧则适宜亚热带;地势落差大,水热组合垂直差异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山区范围广大,受人类影响小,且地形复杂多样,给动植物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多样的生活环境。
3.华山的成因
从秦岭中部向东北飞行,这片拔地而起的巨石群就是华山。浑然一体的花岗岩,从地层之下直接隆起,成为秦岭余脉中,风格最为独特的石头山。
问:花岗岩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侵入型岩浆岩 ,是由于来自 软流层 的岩浆上升,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后由于 地壳抬升 ,形成华山。因此华山地质构造为 地垒
4.泾渭分明(水土流失)
泾河与渭河在这里交汇,并且诞生了一个成语“经纬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显;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问:渭河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泾河流经黄土高原。说出泾渭分明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在什么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夏季。渭河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普遍较高。泾河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流下切强烈,河道深切岩层,枯水期水位低,含沙量小。夏季暴雨多发,山洪将坡面上的黄土侵蚀搬运到泾河,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不会出现泾渭分明现象。
5.渭河平原(内外力作用与农业区位条件)
陕西人把渭河视作母亲河,不仅在于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更在于它携带大量的泥沙,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冲积出一片3.6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最早就指关中平原。
1. 问:说明渭河平原的成因。
答:渭河平原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 问:评价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答: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接近冬季风原地,易受寒潮、冻害;夏季风强弱进退不稳定,导致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6.直道(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直道和长城,是同期进行的两项超级工程,一个隔绝、一个畅通,长城拦下南下的匈奴,直道则连接了帝国的边疆和首都。
问:我国北方把 马车 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以 陆路 交通为主,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南方则以 水路 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分布。
7.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在城市之中盘旋、穿行,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空同时聚合在古城之中。全新的城市在过去的文化中,继续叠加出新的价值,就像一棵树,长出新枝叶抽出新芽。
问: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保留城墙、鼓楼等大量历史古建,反映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 历史文化 因素。
8.油菜花(农业区位因素)
每年3月,是汉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节,从2月开始,油菜花像候鸟一样,由南向北掠过中国大地。
问:油菜在我国如候鸟一般自南向北依次开放,影响因素是 热量 。
9.油菜花(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这趟旅程要跨越30多个纬度,无论是在最南端的海南,还是最北端的内蒙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汉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纬32°附近,分布着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带,这条油菜花带每年产出的菜籽量,占世界总量的1/4。
问:油菜是我国南方主要油料作物,过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的趋势,是由于 科技 (填区位因素)的变化。
10.梯田(区域差异)
问:秦岭南北两侧梯田类型不同,陕南依靠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较为充足的降水,耕地类型为 水田 ,多种植 水稻 等粮食作物;而陕北梯田的耕地类型为 旱地 。
11.地膜
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保温。
问:梯田适合修建在缓坡上,是通过技术手段对 地形 (因素)的改造。覆盖地膜,通过减弱 地面辐射 提高地温,有效防止冻害。
12.黄土高原的成因
数百万年来,西北方干冷的大风,携带大量的沙土,受到秦岭山地的阻挡,慢慢落下,它们以大约一万年一米的速度逐渐堆积,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问:黄土高原黄土堆积是由于 风力沉积 (外力作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 流水侵蚀 (外力作用);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 河谷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形成早期农业文明。
13.窑洞
在黄土高原上飞行,常常会遇上这些嵌在山坡中的窑洞。这是依托于黄土高原而存在的特殊建筑,黄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而且结构紧密,挖掘后不易坍塌,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
问:列举黄土高原适合修建窑洞的自然条件。
答: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冬夏温差大,窑洞里则冬暖夏凉;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黄土高原地形崎岖,沟壑纵横,少有平地;植被稀疏,尤其缺乏树木,缺少建筑材料。
14.盐湖
这些盐湖原本是封闭的内陆湖,含盐量很高,由于蒸发量大约是降水量的8倍,湖水不断减少,湖泊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盐,是湖泊留给人类最后的礼物。
问:分析西北地区盐湖的主要成因。
答:地形封闭,流域内径流向湖区汇聚,同时通过流水侵蚀和搬运将盐类带入,但无径流流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水量减少,盐类浓度增大,不断沉淀。
15.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节约用水,大型的灌溉系统以水源为中心旋转灌溉,形成了圆形的农田。
问: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水源 ,当地气候干旱,普通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大量地表水 蒸发 ,可能引起 土地盐碱化 ,因此,多采用 喷灌 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16.无定河(荒漠化)
统万城附近的无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绿洲。这条河的位置,几乎划分出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界线。今天,这里仍然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河流北面以牧民为主,南面更多为定居耕作的农民。
问:无定河畔的绿洲逐渐消退是由于生态破坏而导的 土地荒漠化 , 主要和 过度放牧 (人类活动)有关。农牧业界线大致与我国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17.自然资源
亿万年前,黄土高原湖泊密布,生活着众多的远古生命。当这些生命一代代死去,他们的脂肪和蛋白质,变成石油和天然气。远古的生命消失之后,又以能量的方式穿越万年。今天,依靠充足的日照和强劲的风力,太阳能和风能得以大力开发。
问:黄土高原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按照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非可再生资源有 石油 、天然气;可再生资源有 风能和 太阳能 ,按照资源的自然属性天然气属于 矿产资源 ,风能属于 气候资源 。
18.砒砂岩(岩石特征)
问:通过图中岩石特征,具有明显的 层理 结构,可判断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沉积岩 ,是由于 外力作用 而形成的。
19.河流曲流
问:黄河蛇曲蜿蜒曲折,百转迂回,A岸为凹岸,以 流水侵蚀 为主,B岸为凸岸,河流流速比A岸 慢 ,以 流水沉积 为主。
20.瀑布
在这里,黄河的舒缓和平静完全消失,水流突然变得激烈。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
问:黄河壶口瀑布是由于 流水侵蚀 形成。
后面再说点和高考无关的: 这次我原文引用文案也比较多,陕西篇的文案我觉得写得特别好,细腻生动,有趣味。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一个是羚牛
羚牛是群居动物,如果遇见独自行动的羚牛,要小心一点,那可能是只失恋的羚牛,脾气会很暴躁。
请友善对待身边的单身人士。。。。。。
还有一个是说地坑院的时候
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
当说到种树的时候我想这什么原因啊,难道是风水,“囗”中有“木”不是个“困”嘛,也不好啊,难道还有什么深层的科学道理?结果后面说:防止有人看不到,掉到坑里。。。。。。好吧
最后一处是讲盐田的时候
当出现这样画面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在这时,旁白出现
飞得太高,大地有时候会变得陌生。
有没有感受到深深的哲学(不是你们说的那种哲学♂.......)味道。
查了一下撰稿人是聂作平,原来是《四川文学》编辑,还是《中国国家地理》长期撰稿人。果然,nice!
配合书籍来看,更好哦!
以下是航拍中国唯一授权的书,里面还有我出的一套试卷作为赠品。
下面这本书非常好,是星球研究所的书,星球出品,必是精品!可以配合着学习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