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钢价起起伏伏钢贸商生存困境急盼破解
来源:期货日报 时间:2021-12-15

今年以来,受疫情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钢价走势起伏不定,让很多钢贸企业陷入债务寒冬不可自拔。尤其是11月以来,钢贸商亏损加剧,系统性危机逐步逼近,钢贸商似已到悬崖边缘。面对如此状况,后市钢贸商该如何应对并化解呢?

回首  以史为鉴知兴替

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这是钢贸行业的启动兴起阶段,不少钢贸商下海经营钢材。

2000年至2005年,钢贸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钢贸商只要手中有货就能赚钱,有道是“傻子”也能卖钢材。

2006年至2008年,钢材市场尽管起起落落,但只要把握好行情,钢贸商依然能够获利。2008年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受国家4万亿元投资拉动,国内钢材市场依然平稳运行,加上钢厂给予一定的补贴,钢贸商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2011年至2014年,钢贸企业真正进入微利时期,赚钱少、赚钱难、甚至亏损,这使钢贸企业通过转型谋求出路,而有些钢贸公司由于转型不当,企业倒闭甚至还出现了跑路事件。

2014年至2016年,“钢贸长征”开启。系统性风险爆发以后,众多商家退出。同一时期,电商平台崛起,抢资源、抢客户现象屡见不鲜,留下来的钢贸商只能在迷茫中愈发踏实勤奋,并开始思考未来路在何方。

2016年至2020年,供给侧改革、环保措施等因素推动钢价一路上行,投资拉动保障了有效需求,知名钢铁电商折戟上市促使资本回归理性,外部环境变化给了钢贸商再次崛起的机会。不少钢贸商专注于服务和降本增效,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2021年至未来,钢贸行业将迎来春秋争霸期。钢贸是万亿市场,仅仅建筑钢材的交易规模就达五万亿,未来留下来的钢贸商,一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且不断与时俱进的。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当前的钢贸商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钢厂代理模式是传统的钢贸企业发展之路,从钢材行业供不应求开始,取得钢厂代理商不但是取得利润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做钢厂代理开始发展壮大。钢厂代理模式的优点是资源稳定,可以保证连续性供货,对于开拓下游客户和影响市场有利;缺点是订货政策由钢厂单方面指定,代理商没有发言权,处于被动地位。

上海凯景彩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坤告诉记者,2003—2005年是钢铁行业产能极具扩张的时期,这也是2005年钢价出现暴跌的根源之一。由此钢厂进入强势时期,其对代理商的政策也越来越严格,导致代理商从2007年开始出现较大变化。部分大公司从钢厂协议户中退出,进入到现货领域,与短期期货资源争夺,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

绑定终端模式。钢贸行业企业众多,有部分企业专门服务大型终端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保持连续性业务操作。这种模式往往在资金和业务上有多种捆绑式合作条件。比如湖北汇通之于奇瑞汽车、杭州新泰之于浙江东南等。

“绑定终端模式的优点是大型客户,需求稳定持续,可以保证销量和利润稳步增长;缺点是单一客户在公司业务中的比例较大,客户方面一旦发生变动,就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导致销量和利润突然减少。”华东地区一位钢贸商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期现结合的模式在钢贸商圈里也较为常见,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贸易商手中一直持有大量现货,主要品种为热卷、螺纹钢、线材。“客户在现货市场上的大量资源无法满足公司的销售要求时,则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锁定风险,避免无法预测的情况,保持日常业务的连续性;缺点是往往在价格上涨时提前出货,出现因市场变动而带来的超额利润损失。”黄坤说。

经历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年以来,螺纹钢行情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初至5月12日,主力合约从4300元/吨上涨至6200元/吨,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对钢材需求的拉动,特别是制造业需求和出口增加明显。其间价差呈收敛趋势,包括期现基差和跨期价差都处于较低水平,期货呈现节奏性升水状况,吨钢利润最高增长至1400元。

第二个阶段是5月13日至10月11日,主力合约5月12日见顶下跌,在4800—5800元/吨区间波动。市场交易逻辑是供应端减产与需求端下滑博弈。其间期货强于现货,远月强于近月,吨钢利润呈现V形走势。5—6月因全球粗钢产量增长,铁矿石价格强于成材,成材价格下跌加剧吨钢利润收缩,螺纹钢利润一度出现亏损。7月中旬后,铁矿石价格因国内钢厂减产而走弱,钢厂利润扭亏为盈,利润再度增长至1200元/吨。

第三个阶段是10月12日至今,钢价高位趋势性下跌,从5800元/吨下跌至4300元/吨。主要逻辑是旺季需求被证伪。其间期现价差走扩,期货贴水现货,远月贴水近月。吨钢利润趋势性下滑,后因原料价格补跌,吨钢利润近日修复至500元。

钢企利润可观,反观钢贸商,就显得有些悲戚。据黄坤介绍,今年1—4月,华东地区钢贸商多是保本经营;5—6月,华东地区吨钢大概毛利润是300元;7—8月,吨钢毛利大概为80元;9—11月,华东地区钢贸商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少则吨钢亏损300元,高者吨钢亏损1300元;进入12月,吨钢亏损有所收窄,大致在200元。

买涨不买跌,钢贸商也是如此。就在今年4月中旬,随着环保政策加码,钢企转型求存,罕见的一幕发生了。部分钢厂停产、钢坯告急、钢贸商低姿态求货……

唐山一位钢贸商李先生告诉记者,4月向钢厂采购时明显感到了对方的强势。对于4月最紧缺、价格涨幅最大的钢坯,公司有几千吨库存,但基本都是锁货。即使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上涨,钢坯价格已不算便宜,但下游依然照单全收。

记者在采访其他钢贸商时获悉,不少钢贸商在去年以来这波行情中均有所收获。“去年四季度至今,扣除资金成本及运营费用,收益率在20%左右。”郑州一位钢贸商郑先生说,这在行业内并不算高,成本主要集中在资金和人工方面,此外还有仓储、运输、房租等。不过,其所在公司将仓储、运输均进行了外包处理。

五一节后十余天,多数钢材品种大涨并刷新历史纪录,八大品种吨钢均价超过6600元。5月12日,国务院强调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这一信号立即在市场引起反应,钢价开始大幅下行,期货及现货市场各品种均价下跌约千元,基本回落至大涨前的起点。采访中有钢厂人士告诉记者,与涨价期间每天近万吨左右的出货量相比,近期出货量明显下降,最低只有两三百吨。

钢贸商未等到“金九银十”,钢价就开始迅速下跌。黄坤告诉记者,黑色系期货盘面自10月下旬大幅回落,接下来也未出现预想中的超跌反弹,反而进一步下行。10月底11月初,部分反套交易被套400—700元/吨,唐山市场上已经有十几个贸易商爆仓,其他集散地也差不多情形,很多远期现货的交货时间集中在11月15日—11月30日之间。如果11月15日之前基差继续扩大,那么大部分期现公司和贸易商将面临巨额亏损甚至爆仓的风险,这个时候反套被套的一方利益达成一致。如果期货盘面不能拉升,那么只能是现货降价的方式促使基差收敛。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受益于政策红利,钢贸商赚得盆满钵满。自10月开始,有部分贸易商前期高价拿的货,会有部分亏损,不过综合全年利润的话,应稍有盈利。“目前钢贸商普遍面临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结算价格不到位、倒挂亏损的状态。终端厂家话语权大,每年都有降低成本的要求,原材料上涨,导致他们降本任务重,回款压力大。”黄坤说。

探索  远期交易风险大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前钢贸商和钢厂拿货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锁定价格,简称锁价,谈好价格,签订合同,钢贸商付好货款后,钢厂开始排单生产,一般交货周期为45天到65天左右,这种方式在国有大钢厂里面已经不多;另一种是目前较多的后结算模式,钢厂给一个合同指导价,一般比当天的钢铁市场现货价格高600—1000元/吨,让钢贸商打款。

黄坤给记者举例说,东北某钢厂每月15日到20日接受钢贸商下单,50天后的当月16日,该钢厂选取半月内的现货市场均价做最终结算价格,一般是偏高价,如果出现大跌,钢厂会追补款,追补款要压3个月到6个月。例如,10月16日上海市场1.0×1250×C冷轧当天最低价为6330元/吨,本钢给的后结算价格是6400元/吨,贸易商8月打款合同价格在6800元/吨左右,钢厂每吨追补400元/吨。后结算模式的风险是贸易商价格完全被动,钢厂结算的价格一般都偏高,很多时候都是结算完后,市场开始下跌。例如,2021年10月16日,结算完后,冷轧价格一路跌至5330元/吨,算上3个月的资金利息,钢贸商没有卖完的冷扎就要每吨亏1220元左右。所以,钢贸商给钢厂打款时,钢厂规定的打款价格太高,资金占用严重,结算价格不到位,倒挂是常态。

记者发现,当前钢贸商圈里不少资本雄厚的公司选择远期交易模式。黄坤解释称,一些资本雄厚的公司制定的钢铁远期期货价格比目前的现货价格低很多,而且只需要支付15%—20%的保证金,不少钢贸商看到远期价格相对很低,心怀侥幸心理,积极参与进去,期待后市能够大涨。2021年10月之后,参与的贸易商更多是因为当时钢铁现货价格有价无市,钢厂订货成本太高,而远期价格相对低很多,是一个订货渠道,结果遭遇了持续两个月以上的暴跌,这些公司反复下调远月钢材价格,导致钢贸商损失惨重。

记者发现,今年10月12日钢材遭遇断崖式大跌之后,11月10日,螺纹钢2201合约最低达4026元/吨,10月11日最高5870元/吨。很多手握远期期货合同的公司开始采取措施,没交货的就通知贸易商追加合同保证金,不能追加保证金的贸易商,马上没收保证金和还没有生产的钢材期货。

华东地区的一位钢贸商告诉记者,国内大概有四成的钢贸商在用远期交易,钢价持续下跌时,其损失较大。不少人士会有疑问,何为远期交易?期货和远期的区别是什么?

行业人士直言,期货和远期的区别在于:一是交易场所不同。期货合约在交易所内交易,具有公开性,而远期合约在场外进行交易。二是合约的规范性不同。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除了价格,合约的品种、规格、质量、交货地点、结算方式等内容者有统一规定。远期合约的所有事项都要由交易双方一一协商确定,谈判复杂,但适应性强。三是交易风险不同。期货合约的结算通过专门的结算公司,这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投资者无须对对方负责,不存在信用风险,而只有价格变动的风险。远期合约须到期才交割实物、货款早就谈妥不再变动,故无价格风险,它的风险来自届时对方是否真的前来履约,实物交割后是否有能力付款等,即存在信用风险。四是保证金制度不同。期货合约交易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证金,而远期合约因不是标准化,存在信用风险。五是履约责任不同。期货合约具备对冲机制、履约回旋余地较大,实物交割比例极低,交易价格受最小价格变动单位限定和日交易振幅限定。远期合约如要中途取消,必须双方同意,任何单方面意愿是无法取消合约的,其实物交割比例极高。

展望  期现结合助发展

跟现货贸易相比,期货交易具有资金占用低、流动性好、规则透明、违约率低等优点。不过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很多涉钢的现货贸易企业在尝试期货套期保值的实操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 多数初涉期货市场的企业,依据套期保值的传统“月份相同、方向相反”的理论进行期货操作,却为何没能取得较好的保值效果呢?

海通期货黑色系研究员邱怡宏告诉记者,从钢材贸易商面临的风险敞口来看,贸易企业作为现货流通的中间环节,企业采购和销售端多数都会跟随现货市场走势,随着期货市场的日益发展,期货市场走势往往也会干扰现货价格,使得贸易商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有所放大。企业的风险敞口主要来源于面临价格波动而没有套期保值的部分,对于贸易商企业而言,其最终风险将源自企业采购钢材面临的价格上涨风险、采购钢材之后面临的价格下跌风险,以及常备库存面临的跌价风险。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贸易商企业的敞口量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贴合企业实际状况,需根据采购、销售以及库存情况频繁核算敞口量,进而也可能会导致阶段性套保方向的变化。

“在实际套保过程中,有些钢材和贸易企业反映,在期现结合过程中,还遇到了行情匹配方面的问题。比如,目前一般螺纹钢、焦煤、焦炭等黑色期货合约并非连续活跃合约,往往主力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移仓换月,而移仓后的主力合约多在4个月以后,走势逻辑是完全的期货思维了,最近的主力合约走势此时并不能覆盖现货的短期波动,周期的不同往往意味着套保效果很容易南辕北辙,给企业连续套保和期现结合的规模扩大带来了一定阻碍。”锦泰期货高级研究员陈捷说。

邱怡宏认为,从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流程来看,由于贸易商所处环节的关键性,除了基本对期货及现货市场的认知及了解外,各流程的每一环节均有其重要性,一是确定套保方向和周期,套期保值不同于短期投机,不对每天的行情波动过度关注,应结合企业定位、风险敞口情况、价格运行周期性规律以及供需形势分析综合考量,以市场长期趋势为主。一般情况下,贸易商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可统一为对库存的风险管理活动,但若出现企业库存较低,或下游订单已锁定售价等情况,则也需通过买入性套保来对冲风险。二是确定套保比例和手数,此方面需结合企业风险敞口量、企业对供需形势和库存风险预估程度,以及可用资金的规划三个方面对套保比例和手数灵活调整,既保证可满足对风险敞口的优化,也保证后续在期货市场中不被动。此外,由于贸易商企业每日的产销未必平衡,每天的风险敞口通常也会存在差异,需定期对套保头寸进行调整。三是选择套期保值合约,此方面需考虑现货交割、流动性和换月等问题。

此外,由于期货价格运行逻辑不唯一,往往会存在现实与预期的博弈,甚至是逻辑的切换,近远月表现往往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套期保值合约时对期货市场以及期货合约运行强弱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灵活将风险敞口量分散至不同期货合约上。四是预估套保中的资金占用情况,结合期货市场波动率,充分预留一部分资金,尽可能规避因为行情异常波动对套保流程的干扰。五是对套期保值时机的选择方面,可根据采购和产品库存水平,以及销售顺畅程度或产品销售淡旺季周期判断是否为套保的最佳时机;根据钢价的季节性规律或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择机套保;也可根据价格区间预估或选择保有一定安全边际的位置介入套保;结合基差分析,在合适的基差范围内建仓,从概率上规避基差风险,保证对于风险敞口的覆盖性能,基差风险较普遍,因此对基差的分析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在建仓方式上既可以单一价位一次性建仓,也可以分批分阶段建仓,通过不同的点位降低风险,保留一些补仓机会。

陈捷提醒,在交易细节上,可以根据企业现货利润和库存情况灵活调整保值比率,在现货利润微薄、维持低库存经营策略阶段,可适当减少期货保值头寸,降低保值资金占用。同理,在现货利润相对丰厚、市场趋势较为明朗的阶段,可以适当提高保值开仓数量,提前锁定部分现货利润。原则上企业单个月份合约最大开仓量不能超过企业单月现货的贸易量(产量),同时针对短期市场波动,应合理安排套保资金,提前预留部分保证金以应对极端行情。对于常备的周期性保值头寸,要根据历史基差和期、现货价格走势变化,做好行情预案,在极端行情和基差处于合适位置时可提前完成期现转换,做好止盈止损。

在上述人士看来,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分析市场是基础,需要从企业情况、市场供需、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投机情绪、技术分析等多维度进行行情研判,因此,这需要扎实的分析及研究能力。但更重要的一点仍在于企业的理念,企业须做到期现结合,要将避险理念贯穿始终,不以任何一方的盈利而受投机理念的干扰。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您在阅读时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