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收藏
0 有用+1
0

虞城县实验小学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创建于1908年的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
创办时间
光绪 三十四年(1908年)
办学性质
公立小学
地    址
虞城县大同路中段
主要奖项
“现代技术实验学校”、“优秀家长学校”(2003)
“优秀少先队集体”、“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试点学校”(2003)
“全国最具影响力作文名校”(2008年11月)
主要奖项
河南省2010-2011年度文明学校(2012年3月)
河南省名片学校(2012)、商丘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3)
所属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现任校长
宋海玉
原名简称
一实小
交    通
1路公交( 任家大院 站)

目录

  1. 1 办学历史
  2. 2 办学条件
  3. 3 课题研究
  1. 4 学校领导
  2. 5 校园名师
  3. 6 交通位置

办学历史

办学条件

课题研究

虞城县实验小学升旗仪式
2003年初,我校被确定为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首批实验校之一。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包括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为本,以学生的表达需要为本,以学生能在宽松和谐的情景中自由抒写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坚持以关注学生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促进学生个性生命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从“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方面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开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个性化生活体验,探索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的方法及途径;通过改革教师的指导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习作的合作伙伴,把作文教学放在大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从而推动了语文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教改如何深人、怎样创新,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仍然是课堂。课堂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科研的主战场。只有课题研究进入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把“教育科研”真正转化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 第一生产力 ”,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题组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在规范课题管理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走进课堂实践,总结经验提升,指导实践完善,提炼理论升华”之路,使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一二三”,即打牢一个基础,突出两个重心,实现三个转变。
一、打牢管理基础,保障实验顺利实施
2002年10月,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开题。当时,我校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的学校之一,启动课改一个多月。在总结多年教科研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顺应课改潮流,决定以此为契机,推进语文课改,从而带动整个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力求实现出新思路、新人才、新经验、新成果、新精品的工作目标。
1、建立保障机制
课题立项后,为强化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教科研的校长任组长的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成立了由教科室主任牵头的课题实验小组。建立了“学校一学术委员会一实验指导小组一教科室一课题组”的管理系统;建立了“校长一分管校长一教科室主任一课题组长一实验教师”的指挥系统;建立了“课题责任人一课题组长一教研组长一实验教师一学生”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师由每个年级的语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经过调查、分析、论证,确定了实验班级,研究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方案和研究思路。根据实际,学校在政策、人员、经费、物质、时间等方面予以倾斜和保证。
2、优化实验管理
管理是基础,是保障;只有管理规范,研究才能深入。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实验课题申报制度、实验教师竞聘制度、学期考核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申报制度、公开汇报课制度、课题组长责任制度、校级领导包课题制度、实验教师培训制度等。二是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制订课题实验计划、实验总结、课题组活动记录、教师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三是加强评价督导。为了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并有效推广,要求实验教师除做好实验常规工作外,还要做到推广自己的研究经验,利用说课、评课、公开课、研究课渗透作文 个性化教学 实验成果。二是研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实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定期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评比等活动。学期结束,通过演讲汇报、检查资料、测试学生等方法、对实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人教师绩效考核,兑现奖惩。从制度上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实验的成效。
二、实施课题带动,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两个重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靠教师来指导和启发。课题的研究,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在提高实验教师素质上下功夫。
1、围绕课题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通过学习理论,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水平。组织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推荐他们参加多种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作文个性化发展理论。每周组织一次教科研活动,做到“四定六有”,“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目标、定主题;二是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我们聘请教科研专家办科研讲座,派出教师参加科研培训。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做到六个一,即读一本个性化教育理论书籍,记一本学习笔记,上一节公开汇报课,发表一篇个性化教育论文,设计一次较成功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总结一套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使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30余篇实验论文在省市研讨会上交流或在报刊发表。十多位老师在“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年会上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45篇作文教学经验在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通讯》上刊登,136名学生的习作在《作文阅读个性化平台》上发表。
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休系,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作文前的指导、活动的重现、作文后的评改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给实验提供更大的支持,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培训,达到每名教师学会上网、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派库辅助教学。举行优质课评比、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指标。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信息资源,提高了课堂时效,保障了实验的顺利实施
2、围绕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确定了我们研究工作的思路是:实践—理论—实践。也就是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论解释经验,在理论指导下,把经验转化成模式;最后,将模式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
首先,明确实验目标,让学生的作文张扬个性。通过实验加强作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五重”,即重观察、重思考、重创意、重童真童趣、重生活经历。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发挥作文向人倾吐、与人交际、自我教育的人文功能,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格内涵。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一一生活和体验,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一方百草园。
其次,从实验开始,我们就注重行动研究。不同阶段围绕不同问题进行探索和交流,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在相互交流碰撞中产生灵感和思维的火花。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强化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及时搜集过程性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验方向。课题指导组成员深人课题组,与实验教师探讨、交流,共同研究。注重对实验效果的检测,使实验更加规范、更具科学性。通过活动促进实验的开展,举行作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研讨会,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实验体会,相互观摩、学习、提高。举办“实小个性杯”实验优秀论文和教学案例评选、学生作文比赛活动等。
第三,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点面结合、共同发展”的策略。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建课题实验研究体系,以点带面,协同研究
课题组教师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力争出成果,带动全校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不断深人。课题立项后,我们根据课题实验总方案,实验研究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五个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以便促进各教研组协同研究。最初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课堂教学入手,围绕作文课堂教学找准突破口,各年级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和教学特点确定教师实验小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确定了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步骤方法,强化了研究的组织方式。第一步,实验老师设计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学前先介绍设计思路及意图,课后课题组共同评析;第二步,执教老师再上一次课,并写出教学体会向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汇报,形成可借鉴的作文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第三步,将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各教研组推广。用课题组这个点带动各教研组、学校 整体教学 这个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阶段:调整研究体系,点面互动
结合实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原来教师只注重作文指导和作文批改,学生写完作文万事大吉。学生个性凸现不明显,反映不出真实自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及时调整研究体系,确定了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由注重作文前的指导转向丰富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由单纯的要学生表达转向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表达;由教师高高在上的批改转向师生合作评改。我们牢牢抓住作文个性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明确作文个性化的理念: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实验教师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式平等对话,彼此交流沟通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个性写作能力,激发了个性认识和个性情感。初步建构了作文个性化 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将这一研究成果通过研讨、观摩、学术报告、研究课、公开课、汇报课、推广到全体教师。
第三阶段:全员实践总结提高
推广个性化教学实践成果,全员实践、体会、突破,形成自己风格。2006年,个性化教学在我校全面铺开,个性化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作文、阅读、口语交际,现代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学生的评价体系,学校的管理体系,乃至各科教学。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实践。尤其是各科教学与新课改、新课标结合,实践“需要、自主、真实、创新”理论,形成了以知识、技能、情感、体验为一体的学科教学风格。
三、彰显实验成果,实现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转变
走过了几年不平凡的探索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学生、教师、家长身上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变化。
1、学生由“怕”作文转变为“爱”作文。开始,我校的实验班只有六个,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写作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畏惧作文。学生作文远离生活,失落了生命体最为本真的人文精神,写作演变成一道神秘的鸿沟,横亘在学生倾吐、表达的“咽喉”上。实验一年后.学生不怕作文了;两年后,学生敢于自由地想象,尽情的表达,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二年级的学生有的写到500多字。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表达的欲望强烈了,情感丰富了,作文的思路打开了。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课下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个性化,是作文。
2、家长由担心转变为支持。实验开始,家长对作文个性化实验不理解、不认可,认为老师是摆花架子,搞形式,老师一布置让家长带孩子走入社会去观察、体验,家长不配合、不支持。随着实验的深人,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尤其是看到孩子充满个性的作文、老师的点评,也忍不住为孩子写下了“家长的话”,对老师的作文教学表示赞赏,对孩子提出希望。争着订阅《作文个性化平台》。家长对实验的支持形成了学校、家庭、教师的教育合力。
3、教师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创新使用。通过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师认识、接受了个性教育观、学生和谐发展观、教师角色观等新观念。认识到作文是真实交流的心理需要,学生应该以鲜明的态度来写、自主自由地写、健康创新地写,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实践了“为需要而写”。合作使我们这个集体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几年来,我校涌现的全国优质课、省教学能手、省优质课,无一不得益于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这块沃土。
因为有了个性化的学生,有了群众满意的名师,才打造了群众满意的品牌学校。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任命为“现代技术实验学校”、“优秀家长学校”,被河南省团委授予“优秀少先队集体”。 2004年,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商丘市示范性小学”,2005被授予“商丘市‘两创两争’文明学校”。 2007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 11月被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作文名校”。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名片学校。
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化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但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我们将秉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传统,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让个性化教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2]

学校领导

总务副主任 高建功

校园名师

2008年6月,金亚丽等6人被评为 商丘市 名师,其中金亚丽被评为虞城县唯一一名学科拔尖教师,并被评为 河南省 骨干教师;11月,李文英等22人被评为实小名师。2009年6月,王利亚等7人被评为 商丘市 名师,其中王利亚被评为学科拔尖教师,王利亚、孟艳丽被评为 河南省 骨干教师;11月,沈兰香等15人被评为实小名师。2010年4月,谢红等8人被评为商丘市名师。三年来,实验小学共评出校名师37人,市级名师21人,省级名师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