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注采优化、调剖调驱、井筒治理等措施,板19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由81.4上升至83.4%,月度综合递减率由2.3下降到1.1%。”这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稳产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为筑牢油气稳产根基,我们重点坚持油田开发‘五重’技术路线,突出抓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精准制定开发政策,实现老油田精准挖潜,助推油气开发上水平。”地质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老油田稳产目标,该厂着力开展降递减、提水驱、提采收率和页岩油稳产四大稳产工程,以旬度生产监控、月度动态分析、季度油藏评价为抓手,强化“单井挖潜+平面调整”同发力,有效控降自然递减。聚焦“精准水驱、有效水驱”,不断调整水驱流场,精细注采优化调整、老井分注、问题水井治理等工作,提高全厂水驱动用程度,持续开展山156转变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试验,探索实施天然气、CO2驱等前沿技术应用,持续提升最终采收率,实效油田效益开发。
“在板19油藏综合治理中,针对含水上升矛盾,我们持续开展注采优化与连片堵水调剖,优化调剖技术参数,重新调整平面流场,控制含水上升,治理效果明显。”西峰采油一区技术负责人说。
如何让老油田保持活力?开发了近三十年的南梁油田,在老油田“压舱石工程”上做足文章,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生产动态分析会,层层传递压力,逐级细化指标,把任务靠实到每个干部员工身上,精准核对每一口油水井实际生产状况,研判全区原油稳产形势,加强对重点区块技术攻关,强化“憋、碰、调、校”等措施执行力度,为油田持续稳产、上产找准方向、把准“脉搏”。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油水井历年生产数据,精细分析堵塞特征、油层连通情况,深挖油藏潜力,合理制定与之相宜的方案计划,着力突破制约油田开发瓶颈问题,油区整体开发水平显著提升。”南梁作业区生产技术室负责人说。
如果说综合治理焕发了老区新活力,那么注水就是稳产上产的催化剂。结合油田开发实际,该厂强化注水提升,全面贯彻“油水并重、注水先行”理念,开展注水井综合治理和水质达标提升活动,实施检串、增注、大修等井筒治理,恢复注水量,实施各类水质提升措施,进一步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在注水方面,我们重点做好日常精细注水工作,加大注水工作监督与落实,认真执行各类增注措施作业,定期做好水质监测工作,通过数字化进行实时监控,做好注水数据的采集与核查,杜绝超、欠注现象,确保‘注好水,注够水’。温台采油作业区技术负责人说。
为守护好原油“生命线”,该厂持续加大井筒治理,深化“一井一法一工艺”,加强源头方案优化,强化重点区块及四类井治理,控降维护作业频次,持续提升泵效,持续完善系统配套,优化工艺流程,全面加快拉油点、隐患场站、管道治理,多措并举疏通老油田稳产“经脉”。
同时,该厂狠抓气田稳产,坚持“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持续优化技术开发政策,充分发挥气井产能,深化气水分布规律、气藏压力评价研究,持续开展“积液、低压”两类井专项治理,积极探索储层解堵等进攻性措施试验,全力控降自然递减,实现气田开发持续提质提效。(张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