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宋咸平五年(1002年) 归义军 内部发生兵变,归义军领袖 曹延禄 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延禄的族子 曹宗寿 在众人推举下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政府遂任命曹宗寿为 归义军节度使 。战争和内乱使曹氏归义军政权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 此时,归义军政权已不堪一击,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骚乱都足以使其倾覆。这使得在归义军政权庇护下的沙州佛教势力感到极度恐慌。 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 法灭 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 莫高窟 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 经卷 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 17窟 ),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 藏经洞 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 唐宣宗 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 洪辩 的影窟。约在11世纪, 西夏 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 佛像画 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 幽闭 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 王圆箓 ,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出土了 敦煌遗书 中最大宗文献,尤为 历史文化名城 锦上添花。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 北魏 西魏 梁朝 北周 、隋、唐、五代、 北宋 、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 姜亮夫 教授认为“整个 中国文化 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 金石学家 叶昌炽 ,他在《 语石 》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 道经 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 文化发展 的宝贵文献,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
敦煌石窟 密洞中,所藏遗书以 佛教典籍 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 方志 图经 、医书、民俗、 名籍 、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 中国文化史 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敦煌遗书以汉文最多,又有 吐蕃 文、 回鹘文 西夏文 蒙古文 粟特文 突厥文 、于阗文、梵文、 吐火罗文 希伯来文 等多种 古代民族 文字,成为研究这些古代民族 语言文字 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它又具有 民族学 价值和国际意义。敦煌遗书以卷轴装为主,又有 梵箧 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绣本,在书籍发展史及书籍装帧史、印刷史上都是难得的 实物资料 。 尚有更多材料,犹如明珠还埋于砂砾之中,有待识者发现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