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3年6月7日晚,厦门一公交车在行至蔡塘和金山之间突然起火,紧接着一声爆炸……这起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
事发后,厦门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最终确认是车上遇难者之一“陈水总”故意纵火。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陈水总随即成为社会焦点。
有人认为,他是报复社会,应该受到谴责。
也有人认为,他事发之前的经历不应被忽视,一味谴责于事无补。
陈水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预谋已久?
陈水总又读了一遍《杨家将》。他喜欢看武侠小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爱看那些东西,他知道他们问这个问题的动机:他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底层游民还有心思读书?读那些玩意能干啥?能当钱花吗?
但他们不会知道,正是因为他一路经历苦难和现实的打击,他才需要通过读书获得片刻的安宁,这是他唯一的疏解方式,不然他很难想象自己能不能够挺得住。
陈水总放下书,盯着房间的墙壁。他住的房子在厦门最老的城区中一条狭窄昏暗的巷子里,旁边就是繁华的老城商业街。
在陈水总眼里,这条窄巷子和繁华的老街分别是这座城市的半个故事,单看哪一个都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城市,只有合在一起看才能完整地了解这个城市。
可是那些在老街漫步的旅客,那些置身繁华城区的达官显贵,他们愿意了解这样一条窄巷子里的贫穷吗?
陈水总知道贫穷的沉重,那是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而他面对的就是一场对抗贫穷的旷日持久的战斗……
黑暗经历
陈水总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人,父母从老家同安老家到厦门做生意而后便安顿下了。夫妻俩先后生了五男二女,还有一个儿子是花钱买的。
在那个年代,孩子多是普通家庭的常态,而孩子多收入少也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陈家也不例外,陈水总的父母体弱多病逐渐干不了活了,家庭重担落到了陈水总和两个哥哥身上。
当时听说哥哥们在郊区和人一起养羊,陈水总放学后就去帮着放羊,后来大哥又在一个运输队找到推板车的工作,就这样三个年轻的劳力勉强养活十口人。
那段时间对陈水总一边放羊一边读书,用知识稀释生活的艰辛,以苦为乐。
但是这样的清苦日子也成了奢望,政府在1970年取缔了哥哥所在的运输队,而此举等于直接断了陈家的生活主要来源。
无奈之下,陈家三兄弟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同安老家,可在乡下他们更是举步维艰,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根本没有能干力气活的劳力,只能靠亲戚们接济,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老家的生产队与厦门商量,将陈家送回到厦门。但彼时他们已无处安身,之前的住处被政府征用改成了工厂。
最后陈水总一家被安置在一条窄巷里一间28平米的房内,当时他们得到的说法是“暂时居住”,但这一住就是30年。
30年来,这条窄巷子就像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日的反面:靠低保过活、家庭不睦、失业、吸毒……
在这样的环境中,忍受贫穷的陈家兄弟姐妹中有4人染上吸毒恶习——一个烧钱、要命的深渊,而其余的兄妹还在与贫穷斗争。
陈水总深知身处贫穷之中与贫穷斗争是个什么滋味,他对堕落的兄弟姐妹一时流露同情,一时又很愤怒,最后也只能唉声叹气。
他想,他为什么没有认命,放弃,甚至堕落呢?可能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也可能是他后来成家了,也可能是大哥混得不错一直帮扶他……
总之,陈水总一直努力生活。他起初在街区摆摊,小本生意勉强糊口,后来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婚后一起摆摊为生,日子也算过得去。
后来,摊位被城管查封了,陈水总一家失去了生活来源。之后他们尝试在别处摆摊,也是被城管追着跑,没赚到啥钱,被迫领了几年低保。
2009年,为了生计,陈水总夫妇放弃了摆地摊,开始出去打工,陈水总在离家不远的物业公司当保安,妻子在鼓浪屿找到一份工作。
不用领低保了,陈水总心里多少有点安慰,但他打工也不顺利,四年时间他换了3家物业公司,其原因无非是现实:他对工资有期待,而他年龄大了不具竞争优势。
2013年年初,辞职在家的陈水总听说,厦门市通知为未安置就业上山下乡的已达退休年龄的本地人办理养老保险。
陈水总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赶紧到街道办社保处办理,而后才知道当年户口迁移过程中派出所把他的年龄写错了,比实际年龄小一岁,他需要把户口上的年龄改过来才能办理。
于是从3月份开始,陈水总就一直为改户籍上的年龄奔走,公安局分局户籍科、公安局分局档案处、公安局信访处……
他看出来了,这些单位一直在踢皮球,就是不诚心办事。可是作为最底层的小人物,他能怎么办呢?没钱送礼,没人拉关系,他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思一次次跑来跑去……
最终,陈水总在得到市信访局回复“管不了”后,他彻底绝望了。他想,他们不给我活路,我该怎么办?
2013年6月7日晚,厦门一辆公交车在行至蔡塘和金山之间突然起火,紧接着一声爆炸……这起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
事发后,厦门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最终确认是乘客之一陈水总故意纵火。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陈水总随即成为社会焦点。
有人认为,他是报复社会,应该受到谴责,甚至有人将他当作“社会公敌”。
也有人认为,他事发之前的经历不应被忽视:要不是逼不得已,谁会铤而走险。
对于这起公交纵火案,很多人都有一种心声:同情陈水总,谴责纵火犯陈水总,反思纵火案何以发生。
参考文献
徐芳.走出媒体报道的伦理困境——以厦门公交纵火案为典型个案[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4):53-57.
詹奕嘉.厦门公交爆炸案呼唤建立社会减灾意识[J].中国减灾,2013(14):42-43.
观察者网《厦门公交纵火案嫌犯陈水总被评价通情达理 一家8兄妹4人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