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欢迎来到全球新媒体艺术盘点的2023年12月版!每个月,MANA平台都会向大家分享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跨界创新作品,涵盖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这些作品来自MANA APP月度榜单中优秀创作团队上传到MANA网站(www.manamana.net)的原创作品以及MANA网络上的精选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月度盘点,能够让大家及时了解到全球范围内优秀创作团队和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激发灵感,并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2023年12月全球盘点作品涵盖: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波兰、荷兰等多个国家,共计20件作品。

01

中国:2023中国·重庆国际光影艺术节

中国·重庆第二届国际光影艺术节将于2023年12月29日在重庆美术公园璀璨启幕,作为国内首创集“灯光影像、灯光艺术、灯光装置”于一体的国际性光影公共艺术活动,首届重庆国际光影艺术节在黄角坪涂鸦街一经点亮,即显现了四川美术学院赋能社会的学术力量,成为今年重庆市标志性的文化盛事。

秉承“流光绘影,艺术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在本届光影艺术节中,四川美术学院充分发挥在数字艺术学科中的创新力、引导力,以全球化的视野整合联动国内外学术资源,运用艺术+科技的媒介载体,展现智慧创新的视觉艺术表现力,通过沉浸式的艺术视觉盛事最大化的将艺术直观地介入日常;用作品去言说我们今天新时代所凝聚的风貌与品格;让艺术来显现重庆这座城市所蕴含的个性与气质。

展览时间:2023.12.29-2024.01.07

开幕时间:2023.12.29 19:30-20:00

地点:重庆美术馆公园

02

波兰:波士顿机器狗作画

创作者:Agnieszka Pilat

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三年展上,机器艺术家Agnieszka Pilat利用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狗在公众面前作画。这已经不是这位波兰艺术家和作家第一次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狗合作了。

Agnieszka Pilat在 NGV 三年展上名为 "Heterobota "的装置作品探索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她以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三款机器狗为对象进行创作,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它们独立地绘画、玩耍和探索白墙环境。参观者被邀请进入这些四条腿机器人的家中,观察它们的日常活动并与之互动,包括在它们量身定制的工作室中休息、玩耍和绘画等。

艺术家在 NGV 三年展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机器制造的绘画窥探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是否可以将这些艺术作品视为有生命的机器人创造的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该公共艺术装置将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三年展展出至 2024 年 4 月 7 日。

03

中国:未来黑灯车间

数字沉浸交互展厅全案:NILLab媒艺思

全球首座以未来美妆护肤品流水线为主题的数字互动体验展厅,以未来感的设计,融合沉浸式新媒体技术里各项多元化形式,展现未来护肤品流水线的无线可能和黑科技。

在体验上,创新性的运用置景全息+沉浸式裸眼3D+通电玻璃+机械臂等影像与物理机械结合的互动装置,为观众塑造一个可体验、可感知的护肤工厂未来科技图景。

04

意大利:一部探索人类梦境的视听作品

MANA平台创作者:fuse*

Onirica () 是一部探索梦境的视听作品,通过合成语言诠释了人类在睡眠中的创造能力。通过使用能够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像的算法,作品将夜间幻觉的故事带回了可见的领域,对人类与机器、工具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

05

美国&荷兰:迈阿密艺术周上的概念车灯光雕塑

创作者:Marjan van Aubel

2023 年迈阿密艺术周上,来自荷兰的设计师Marjan van Aubel为雷克萨斯设计了 一个发光装置。该作品第一眼看起来似乎是一辆雷克萨斯未来零排放催化剂(LF-ZC)概念车。走近一看,这辆汽车的外形栩栩如生,就像一件互动艺术品,当人们走近时,它就会发出光和声,这一切都由太阳能提供动力。

Marjan van Aubel 的装置作品 "8 分 20 秒"唤醒了观众的存在感,他们在作品周围移动,探索汽车大小的不同视角。四个独立的运动传感器发出的光线像水一样在艺术品的底座上反弹和荡漾。灯光在雕塑上层层叠叠,旋律渐入佳境,反映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让人从感官上领略到驾驶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射在 OPV 片上的日出暖色调逐渐变为冷色调。

06

中国:可穿戴互动装置

探讨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MANA平台创作者:

许洋洋、朱缘、曾祎蕾、张译予

《流·肢》是一件以机械义肢为表达形式的可穿戴互动装置作品,表达了在信息过载的语境中,信息机器规训身体行为后人与信息最终关系异变的理念。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一部200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2:无罪》,再从1989年冢本晋也的日本恐怖科幻电影《铁男》中提取的Cult美学元素,加以Donna Haraway的赛博格理论为文本基础,最终确定本次创作的主体方向。

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探讨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更是在探索当代科技深刻介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背后所引发的广泛而复杂的议题。通过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作品展现了信息如何以直接且切实的方式渗透到人体中,实际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思维和感知。这种信息介入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改变,更是在根本上削弱了传统意义上“人类”的自然性。

作品以独特的创意方式,将人体与信息的相互影响相融合,展现出信息与肉体之间不可忽视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不仅仅是机械的,更是涉及到意识、身份和存在的深层层面。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我们开始思考,当科技介入得如此深入时,我们所认知的“人类”是否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是否正在成为一个超越传统界限的“后人类”。

这个作品深刻地引发了人们对于科技进步影响人类本质的反思。通过将这一思考融入艺术创作中,作品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展示,更是一个引导人们深入思考的媒介。它唤起了我们对于身体、技术、自然以及人类未来的种种问题,以一种独特而挑战性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当代社会中科技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此项目受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智能时代的数据可视化艺术创作型人才培训》资助。

07

日本:与风共舞的柱群

创作者:teamLab

结构诞生于流动之中,从混沌中创造秩序。作品受风的影响,风越强,动作就会越“僵硬”。作品也与人们相互关联。

08

加拿大:以健康为基础的互动剧场

MANA平台创作者:Joasop

这是一个以健康为基础的互动剧场,旨在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互动剧场最多可容纳 20 人,通过计算机视觉编程对观众的集体和个人动作做出反应。实时高清三维动画内容被无缝拼接并投射到 180 度弧形正面屏幕和舞台地板上。共有 5 个实时互动游戏环节,每个环节时长 2 分钟,互动活动包括原木跳跳跳、消散反应雾、光冻标签、集体控制木筏沿河而下以及随着动作越大,电线的强度越高等。

09

中国:宇宙之镜

MANA平台创作者:Y&Z

宇宙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最终在其中照见了自己。

Y&Z全程参与由中国科协和央视合作的4K科学纪录片《宇宙来电》的数字特效制作。《宇宙来电》尝试从宇宙演化的角度,解读FAST天眼的观测任务,带你穿越了138亿年的时空。这部硬核科普上下集在央视频播出,超过百万的观看。

只有建立在对现实边界的探索和跨越的基础上,才能拓展我们在想象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疆域。Y&Z通过数字模拟的计算宇宙,从大爆炸、中性氢、恒星诞生与死亡、银河系的未知边界、超新星爆发、脉冲星、黑洞、引力波等揭示宇宙演化过程中的各个瞬间。《宇宙之镜》试图将数字化的计算宇宙演绎为一场沉浸式的时空之旅,以FAST为镜,放眼于天文学的大尺度,让观者在虚实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宇宙计算机运行演化的在场亲历者。

10

中国:星域漂泊

生成艺术:Aooooxixi

声音创作:Albit

合成器音色模拟出星际射线、宇宙尘埃等太空中的奇异景象,失真弦乐营造出外星生命体降临的神秘旋律。声音纹理从柔和缥缈逐渐变得尖锐激烈,描绘出广阔宇宙中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法则。画面根据音乐叙事,讲述了一艘宇宙飞船在星际航行中发现了某个未知文明,与之短暂交流后对其实施了毁灭性打击,最终向下一个星域漂泊的故事。该作品致敬了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的宇宙法则——在茫茫的无垠宇宙中,每个星际文明的命运都如同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们既是“猎人” 也是“猎物”。

11

意大利:沉浸数字作品 "坠落的天空”

旨在提高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MANA平台创作者:WÖA CREATIVE COMPANY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仰望星空,寻找关于真理的答案。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仰望的天空如今已经发生了变化,空间污染等环境问题常常被忽视,却是影响整个世界的关键问题。这件名为 "坠落的天空 "的数字沉浸式作品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

那么,太空污染究竟是什么呢?它表现为地球周围的太空坟场,由失效的卫星和有形的碎片组成,不断在我们的星球周围 "航行"。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在过去的 50 年里,平均每天都有一块碎片落到地球上。

"坠落的天空 "是一个生成图形和数据可视化作品,旨在提高人们对太空污染现状的认识。这是一个生成图形和数据可视化作品,旨在提高人们对太空污染现状的认识。

12

中国:数据游鲤——珠江新城惊现中华锦鲤

MANA平台创作者:艺数中华 CTC Lab

《数据游鲤》——以中华锦鲤为主题的数字艺术作品,通过粒子的表现形式解构重组锦鲤游动的场景。通过氧气密度、水流速度和锦鲤游动速度等数据塑造粒子的变幻,再现了锦鲤游动时的优雅曲线和灵动姿态。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作品传递人与自然交融的美好寓意,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拟的艺术空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锦鲤游动的悠然自得和宁静,也能够触摸到自然界的能量和生命力。

13

中国:在一片银杏叶上放映北京的秋天

MANA平台创作者:心砚

艺术家自述:秋天拍了不少银杏,看到网上很多才艺青年在上面写字画画,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发挥一下特长,做一点不一样的创意,然后就有了在一片银杏叶上放映的秋天。

14

中国:NBA ON SHOW 奇境光影秀

MANA平台创作者:Digital FUN

2023年9月29日,NBA ON SHOW 奇境光影秀在上海标志性地点徐家汇体育公园全球首次亮相。该项目是 NBA 中国首次呈现的全球首个大型沉浸式投影映射表演,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利用了100多台工业投影仪。Digital FUN受到错图文化的邀请,参与了此次沉浸式展厅的视觉特效动画和音效设计制作。

整个光影秀分为5个章节,包含超过40分钟的动态效果和高分辨率渲染。此外,项目还涉及NBA球星卡的设计和声音制作。尽管时间紧迫,但 Digital FUN 通过与多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呈现了令人惊叹的沉浸式体验,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

展览现在还在进行中,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现场近距离感受奇境光影秀的魅力。

展期:2023年9月29日-2024年3月31日

地点: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体育场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800号(徐家汇公园9号门)

15

中国:人工智能装置“神经收敛”

MANA平台创作者:林万山

持续性重组,生成,信息诗本,对抗脑-眼-融合关节”人工神经网络在光路中窃窃自语。(该文本由“神经收敛”装置系统自组织生成)

16

中国:沉浸数字空间体验“艺术三角”

出品:ATM DigitalArt

创作:LEOW王点

数字艺术家兼音乐制作人LEOW王点作品《Art Triangle》,视觉艺术的风格已经被无数大师占据了,这不是评价,这是历史。Scott McCloud曾经把图画(甚至任何视觉艺术)的风格分为三类:写实:现实就是很像,很接近原图;符号:很抽象,文字符号就是这一类;重构:Piet Mondrian这样非常抽象的一提炼概括。
那么关于视觉的艺术,在各种风格的领域里面,我们只能无线的接近大师。一座又一座大山就放在你的眼前,无数大师就站在你的身上,你没有办法回避他们。如果作为一个用视觉艺术来作为职业的话,那么我们无疑是与历史上素有的画家在竞争。艺术家的语言,就是没有语言,艺术家的语言,是音乐,是AI了。

17

美国:声光雕塑"昼夜节律机器 "

MANA平台创作者:Daric Gill

"昼夜节律机器 "是一个对运动敏感的声光雕塑,它利用 GPS 定位系统,根据太阳的日周期动态改变内部时钟和声光显示。它的所有动作都由一块可编程电路板控制。有一个板载实时时钟,每当时针变化时就会触发灯光和声音显示。另一块电路板可连接 Wi-Fi 并定位雕塑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位置。有了这些信息,"昼夜节律机器 "就能计算出该特定地点每次日出日落的时间,并在日光时间内做出额外的动作。随着季节和可用日照时间每天的变化,特殊功能之间的时间也在变化。

18

中国:沉浸式视听装置-基石

创作者:甘健

垂直的光束以独立的空间维度显示其特殊地位,以不同的形态透露出宗教与科技意涵,构成地图上变化与扩张的工业与现代化结构的轴心。作品从城市、政治与象征建筑中获得结构灵感,使用高度同步的声音、光、影像与阴影以对称集中的形式创造出极限的视听体验,呈现一个航拍视角下现代与工业化图景背后强劲的脉搏与不可抗拒的趋势,在空间中创造处出深邃凝重的崇高体验。是对一个由共识与集体无意识贯彻的、不可抵挡的高速技术与现代化进程做出的回应。作品官网:axisgan.com

19

中国:巫山两馆展示体验设计

MANA平台创作者:丝路视觉X实验室

巫山县自然遗产馆与规划展示馆,位于巫山县红叶广场。希望通过展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巫山,并能够为市民和广大游客提供更加详实的旅游信息,同时也成为巫山新的旅游打卡地之一。基于这样的设计要求,我们为其设计了诸多既方便信息了解.又具备体验感的展示形式。

20

中国:中式圣诞

MANA平台创作者:席陆晨

中文汉字勾勒的圣诞树,宛如迷雾中的思维缤纷,述说着年轻灵魂对于融合的美好期望。绚烂的字彩在树上交织,勾勒出西方与中式传统的和谐,如在树影下翩然起舞。观者或能捕捉到对于中国传统与异域文化融合的悄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