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八块腹肌的小刀  ·  环球人物·  4 月前    · 
慷慨大方的毛巾  ·  QT教程— 1.4 ...·  11 月前    · 

汉字在历史上遭遇过两次危机。一次是在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当电脑和互联网普及时,西方许多人声称:中国人将在互联网时代全面落后,因为汉字无法输入电脑!这促使中国人开始研究汉字输入法,从早期的五笔字型开始,到现在的拼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中国人不但完美解决了汉字输入问题,更在效率上超越了拼音文字:我们敲击一个或几个按键就能输入一个文字,但英文至今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可以想象,这种原始的输入效率多么低下!



电脑时代,曾经成为汉字的一个障碍

另一次是在上一世纪30年代。

1930年,"文艺大众化"问题引起作家们普遍讨论。瞿秋白指出,"文艺大众化"的首要改革是"文字革命",只有通过汉语拉丁化来取代汉字,才能解决"用什么话写的问题",并且认为各地的方言也应该拉丁化。在苏联人的帮助下,瞿秋白编辑出了《中国拉丁化的字母》一书。随后,在"大众语"的讨论中,瞿秋白的意见得到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蔡元培、鲁迅等人的热烈赞同。尤其是鲁迅,几乎全盘接受了瞿秋白的意见。



《中国拉丁化的字母》

1935年,鲁迅联合蔡元培、郭沫若、茅盾等600多名文人提出了《我们对于新文字的意见》"倡议书",开宗明义地说道:"中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必须教育大众,组织起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一教育大众的工作开始就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写、难学……"目的直指文字改革,"汉字"成为教育大众的最大障碍!



鲁迅与青年

在鲁迅30多年的文学生涯里,先后在中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和史论方面取得重要成就,除此以外他的另一项工作,是积极呼吁进行文字改革,也就是倡导瞿秋白等人的提议:取消汉字,全盘进行拉丁拼音化!他先后写出《论汉字难》、《论汉字必须改革》、《论国语罗马字》、《论拉丁化中国字》、《论世界语》等长达10多万字的论文,并在他的很多杂文里进行呼吁。



探讨汉语拉丁化的理论书籍

在《且介亭杂文》里,他写道:

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己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难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代替这种障碍。

在《关于新文字》一文里,鲁迅又写道:

汉字是中国劳动大众身上的一个脓疮,病菌都潜伏在这里,假使不首先把它除去,结果只有自己死。



废除汉字的主张,曾在五四时期形成一股风潮,许多人都喜欢发明新文字

鲁迅并喊出了口号:

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可见其改革汉字的意愿是多么强烈!



鲁迅论述汉字改革

在今天看来,鲁迅改革汉字为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倡议,无疑是有些激进的。他所说的汉字这些"危害",也有些危言耸听。但在那个时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中,与西方列强相比,中国无论在社会、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已经全面落后。鲁迅作为曾经留学东洋的人,与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郭沫诺一样,是亲眼看过西方文明模样的,接受了很多西方先进思想和理念,因此与中国当时的情形相对照,就看出中国的巨大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高举"反传统、反孔子、反文言文"这3面大旗,基本的认识是:凡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律都是坏的,凡是西方传进来的大多都是好的、先进的,所以需要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拯救,但在拯救的同时,首先要把"障碍"清除掉,汉字就是首当其中的障碍!



激进的汉字改革,各地的方言,都推出了拉丁化改革方案



粤语拉丁化改革方案

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汉字是文明进步和普及大众文化的障碍。但在那个年代,鲁迅等人有这样激烈的反应也是无奈之举,出发点还是好的,目的是快速革新中国的文化,跟上西方文明发展的步伐!旧社会下的汉字确实处于需要改革的境地,繁体字笔画多,难于书写、难于辨认,不仅仅是普通大众,也是知识阶层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把汉字改成拉丁字母,毫无疑问会简单很多。尤为主要的是,与西方先进文明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唯一的表意文字,就愈发让鲁迅等人认识到:拼音文字是世界文字的发展趋势,鲁迅特意写了《论世界语》一文,认为未来的人类只需要一种文字,那就是"世界语"——也就是"英语",汉字拼音化是大势所趋!



汉语拉丁化课本

这是鲁迅在当时,激烈地要求改革汉字为拼音文字的基本认识和出发点!



汉语拼音化的报纸

应该认识到的是,鲁迅如此主张的目的,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策略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之所以如此激进,目的就是尽快促成进行文字改革,并不是普遍意义上所说的,鲁迅是个全盘西化者,他有一个"开天窗"与"拆屋顶"的理论很有意思。在《无声的中国》里,鲁迅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这是鲁迅在香港的一次演讲。已经说得很明白,他主张废掉汉字改用罗马字,就是一种 "拆屋顶" 的策略 :倘若能取消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则就算跟上西方“先进文明”的潮流;倘若不能全盘西化或者拼音化,那么也会产生"开天窗"效应,汉字向更简便的方式改革——比如简化汉字——以"拆屋顶"来达到"开天窗"的目的!



汉语拉丁化课本,一次彻底失败的尝试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并非一面倒地全盘西化。也有很多留学西洋的知识阶层,如辜鸿铭、林纾、杜亚泉等人,反对全盘西化,尤其是辜鸿铭,生在南洋留学西洋,懂得好几国语言,见识到西洋文明的发达,但他却逆潮流而动,极力维护中华传统文化,被反传统的知识阶层称之为"封建余孽"!但不能不承认,这些人的主张很温和、中庸,目的是以中华文化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比激进的鲁迅等人更加理性!



已经成为古董的汉语拉丁化课本

鲁迅是人不是神,他有很多不准确的主张,比如改革汉字为拼音文字。时至今日,汉语和汉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联合国5种常用语言之一。在联合国发布的文件中,最薄的永远是汉语文件。它的高效、简洁为人所称道。可以预见的是:拼音化不是汉语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世界其他语言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