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大数据的GDP即时预测
易艳萍;黄德金;王熙;
本文结合EM算法提出了基于Lasso方法的混频动态多因子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GDP即时预测,并可对预测变动进行信息归因。本文采用该模型并使用大量月频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季度GDP同比增速进行了即时预测。实证结果显示:(1)本文模型比传统动态多(单)因子模型和MIDAS模型具有更好的样本外预测表现;(2)在2005-2022年间,国家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以及进口总值的同比增速对于GDP即时预测的影响最为突出。
即时预测; 大数据分析;动态因子模型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全局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聂光宇;赵云霄;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模型。近年来,传统求解该模型的局部线性近似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而全局非线性方法逐渐兴起,在一系列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步,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科发展。本文介绍全局非线性方法的一般性框架及其优势,随后梳理该方法在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结构转型中的经济周期等课题上的最新成果。全局非线性方法可以提高宏观理论和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力推动国内宏观研究的进展。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全局非线性解法; 不完备金融市场
平台经济、声誉积累与市场不平等的实验研究
罗俊;戴瑞楠;黄璐;
本文设计了一个以信任博弈为基础的多轮重复行为博弈实验以模拟平台经济中买卖双方在声誉机制下的交易决策,并探究补贴机制、助推机制及信息延迟机制对提升尾部商家销量、提高市场效率水平和降低市场不平等水平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助推机制可以削弱买者的跟随效应,降低市场不平等水平;补贴机制仅能在补贴发生时改变买者的集中选择行为;信息延迟机制不能降低市场不平等水平,反而严重破坏买者信任、损害市场效率。
平台经济;声誉机制;市场不平等
气候变化提高了居民电力消费
李捷瑜;何坤
本文使用2011-2020年的244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造温度偏离度指标,基于空调适应性行为视角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上偏将推高电力消费,居民购买和使用空调对此约贡献47.5%~72.1%,其中,空调购买和使用途径在北方和南方城市各占主导。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极端气候、相对湿度、收入水平均会强化电力消费、空调购买对温度上偏的响应,但仅有极端气候会强化对温度下偏的响应。
气候;电力消费;适应性行为
智能制造、人力资本升级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黄卓;陶云清;刘兆达;叶永卫;
本文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错配程度较低以及法治水平较完善地区的企业中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制造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升级是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键。此外,相比于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强;且智能制造有利于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
智能制造;人力资本升级;劳动收入份额
劳动力人口高龄化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张明昂;吴楠;
本文研究以高龄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为特征的劳动力高龄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龄化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高龄劳动力与年轻劳动力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0.147个百分点。该影响的作用机制包括劳动力相对成本效应、劳动力结构效应和生产自动化效应;高龄化对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在融资约束较低、更依赖年轻劳动力和技能水平较低的行业更强,而地方政府提高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则有助于缓解高龄化的影响。本文从人口结构角度为理解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提供了解释,也为积极应对人口高龄化以改善收入分配提供了政策启示。
劳动力高龄化;劳动收入份额;生产自动化
授权与信息传递---未来收回决策权下的情形
翁翕;吴凡;尹训东;单欣;
本文比较了未来收回决策权情形下授权和信息传递的优劣。研究采用了两期模型,第一期委托人决定是否授权,第二期委托人根据第一期获取的信息做出决策。Dessein (2002) 的单期模型表明,只要存在有效信息传递,授权总是占优于信息传递的均衡。但在两期模型中,如果第二期委托人收回决策权,则第一期信息传递可能占优于完全分离均衡下的授权。此时,授权导致行动偏离最优点过高,使得授权不一定适宜。此外,折现因子越高,授权导致的偏离越大。
廉价磋商;授权;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
电商市场是否会促进价格水平的稳定?——来自纯牛奶商品的实证证据
陈歆昱;黄益平;邱晗;
2012年以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波动明显收窄,同期电商市场发展也显著提速。本文以纯牛奶商品作为研究对象,将购买自某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的线下零售数据和天猫超市的线上零售数据相匹配。研究发现,线上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每增加1%,线下价格波动率就会降低3.2%-13.2%。反事实模拟的结果则显示,如果没有线上销售渠道,整体的价格波动率可能会上升22.8%。该结果说明电商平台将各地市场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增强了价格的稳定性。
消费者价格指数;价格稳定;网络零售
累退的缴费,累进的收益——养老保险体系的收入分配效应
宁磊;郑春荣;李文杰;
本文探讨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收入分配效应。首先,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养老金缴费端存在累退性,收益端存在累进性的典型事实。其次,通过将养老金缴费准则与收益准则纳入到一个动态一般均衡异不完全市场模型中,并借助于情景分析的方法,本文发现,降低缴费基准下限参数可以起到降低低收入群体缴费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削弱养老金“逆向调节”作用、扩大中低收入阶层消费,改善社会福利这一“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
养老金缴费收益准则;累退累进性;收入不平等
外资进入与就业净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陈勇兵;胡佳雯;杜雨蕊;占超群;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利用2002年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净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2年后,外资管制放松的行业比无变化的行业有更高的就业净增长率,而且就业净增长主要来自就业创造的增加。除了在位企业的就业扩张以外,放松外资管制还会通过促进新企业的进入促进就业净增长。进一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前向关联对就业净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后向关联的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外资进入也会给就业净增长带来负面的竞争效应,只不过会被正向溢出效应抵消。最后,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引入约3.09万美元外资。因此,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稳定经济运行和就业大局至关重要,本文为这一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微观证据。
外资进入;就业净增长;就业创造;就业消失
排污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创新补偿与产品转换的视角
彭水军;吴腊梅;汪金;张亮;
在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政策导致了企业与排污治理相关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以降低政策带来合规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同时多产品企业会通过内部资源再配置,集中于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实现清洁化转型以维持竞争力及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主要显著促进了本土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低污染密集度行业以及高环境执法力度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排污权交易;出口产品质量;创新补偿;产品转换
鱼与熊掌:排污费上调如何影响企业出口
陈勇兵;李笑萦;张欣欣;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持续协调优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09年部分省市上调二氧化硫排污费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地理断点回归方法聚焦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边界区域内,相比排污费未上调一侧,上调侧污染部门企业出口遭受了显著损失。在考虑了一系列干扰后,该结果依然稳健。其主要传导机制是,污染部门企业通过调整为清洁生产、购买减排设备和减产以应对更高的排污费,从而减少排放,最终抑制了出口;而排污费上调短期内尚未激发企业创新。进一步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减少1%二氧化硫排放的同时,我国企业出口损失了约5.42~6.51亿元。
排污费政策;企业出口;地理断点回归
在华外资企业利润转移研究:基于企业控制权的视角
王轩;刘珍岑;李力行
在华外资企业的跨国利润转移行为导致中国的税基流失。现有的国际避税研究多关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不足。本文基于外资企业的出资人信息和2002-2007年工企数据库,发现在华外资确实出于避税目的进行了利润转移。中国和外资来源国的所得税税率差每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转移增加1.2%。进一步地,本文验证了外资控制权对利润转移的加强效应,外资对企业控制越强、利润转移规模越大。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国际避税问题的理解。
国际避税;在华外资企业;外资控制权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改善母国环境质量?——基于中国企业水污染排放视角的检验
田素华;熊琴;
本文使用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到环境规制更严格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污染排放;双重差分法
企业所得税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严兵;郭少宇
所得税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成本构成,会影响外资企业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改革中外资企业税率发生变化为契机,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对外商撤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税率增加会显著提高外商撤资的概率,且这一效应对成本导向型和低竞争力的外资企业、“假外资”、高竞争行业的外资企业以及来自港澳台和未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国家的外资企业作用更大。利润转移是外资企业应对税负增加进而降低撤资概率的有效手段,且贸易价格扭曲是其进行利润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还发现,企业所得税改革促进了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
两税合一;外商撤资;利润转移
一个估计外汇储备币种-资产组合的新框架 ——兼评中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动态演进
王曦;谢睿航;
现有文献仅估计了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但从未探索其资产构成。本文首次构建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资产结构矩阵,推导外汇储备动态演进方程;并使用滚动平均回归方法,实现对外汇储备币种-资产组合的良好估计。然后考虑美元、欧元、英镑与日元四个币种,以及国债、股票与机构债三种资产,估计了2002至2019年间中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动态演进。本文的新框架新方法,有助于弥补当前学术短板,评估国别金融风险以及优化国家外汇储备管理。
外汇储备;币种-资产组合;中国应用
竞争企业间部分所有权、去产能政策与中国煤炭高价
于左;史俊荣;罗天羽;
本文研究发现了中国煤炭行业自产能过剩到2020年以来出现了煤炭价格畸高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本文重点从经营者集中和去产能角度提出了理论假说。并利用2008~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了经营者集中和去产能对中国煤炭价格的影响,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发现,经营者集中与去产能政策对煤炭价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经营者集中和去产能政策对煤炭价格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6年之后煤炭价格上涨是由去产能和经营者集中共同作用导致的,经营者集中是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去产能对煤炭价格上涨的作用有限,但为经营者集中后的煤炭企业单边或协调提高煤炭价格创造了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了以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尽快恢复煤炭市场竞争机制,以竞争机制促进煤炭企业增加供给,进而削平煤炭畸高价格。
中国煤炭高价;去产能;经营者集中;市场势力;反垄断
信息披露的同伴效应与金融市场稳定 —基于创业板注册制信息披露改革的实证研究
陈海强;倪博;宋沐青;廖培森;
基于创业板注册制信息披露改革,构建存量企业与注册制上市企业同伴网络,研究发现注册制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带来的同伴压力越大,存量企业主动信息披露频次越高,负面信息披露占比越大,股价崩盘风险降低越显著,且企业信息不透度越高、行业竞争程度越低,影响越显著。此外,信息披露同伴效应提升了存量企业股价对重大负面事件信息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股价同步性与盈余管理水平,为信息披露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信息披露;同伴效应;金融市场稳定
银行业竞争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业竞争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业竞争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丁辉;刘新恒;李广众;
本文基于200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是重要的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管理者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明显影响;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西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银行业竞争;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
“稳就业”压力下的企业投资与创新创业
解咪;申广军;钟宁桦
本文综合利用多套宏观和微观数据,考察地方政府“稳就业”压力对企业投资与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面临严峻稳就业压力时,当地企业会扩张投资、加快创新,创业活动也更积极。地区间呈现巨大差异:欠发达地区更倾向通过让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甚至低效率企业扩张投资以稳就业,而发达地区更依赖创新创业。信贷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研究对新阶段扩大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政策含义。
稳就业;企业投资;创新创业
征管技术和征管意愿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效果——以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为例
李科杨;吴璟;毛捷;
本文以二手房交易为例,实证检验征管技术和征管意愿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后,二手房交易的逃税程度显著下降。然而,改进征管技术会导致住房市场萧条、制约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政策效果越弱,意味着征管意愿相较于征管技术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不仅丰富了税收征管和土地财政相关文献,而且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税收征管; 土地财政; 房地产市场
隐匿财富:税收稽查与集团避税
冯晨;周小昶;曾艺;
本文利用集团内子母公司关联网络探究了税收稽查对集团公司避税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母公司面临税收稽查时,集团会将利润由母公司转移至未受政策影响的子公司。这种通过利润转移进行避税的规模达1718万元,占母公司因稽查多缴税收的5.56%左右。本文通过税收视角探索企业网络的形成机制与行为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集团公司;税收稽查;利润转移
疫苗接种、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经济收益
何凡;王姣;黄炜;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世纪流脑疫苗接种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脑疫苗接种显著促进了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其中经济社会背景较差个体从中获益更大。流脑疫苗接种还分别提高了受益群体3.2个百分点的就业概率和7.4%的收入,而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发现,流脑疫苗接种的收益是成本的61-110倍,而人力资本回报收益在总收益中占据主导。本文结论为总结我国早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期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疫苗接种;人力资本积累;经济收益
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 ——基于面板数据和事件研究方法的证据
邢春冰;徐懿凡;李溢;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中劳动者教育水平的变动来识别成人高等教育,考察了成人高等教育对个体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由于个体获得成人学历的时间存在差异,且成人高等教育回报可能具有异质性,本文同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更稳健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工资回报率约为15-19%,而且在样本期间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还能提升就业概率,并有助于样本拥有相对较好的工作。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回报率;事件研究
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学前教育普及项目的证据
赵丽秋;李莉;
本研究考察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基于2010年启动的学前教育普及项目导致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的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策略识别幼儿园入学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提高幼儿园密度可以显著提高幼儿园的入学率,而入学幼儿园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数列测试成绩,但是对非认知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前教育普及项目对来自社会经济状况较低家庭的儿童影响更大。
学前教育;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
教育公平与人力资本积累——基于高考招生专项计划的实证研究
张庆;宋弘;罗吉罡;
本文创新性探索高考招生专项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该专项计划显著提高了农村地区个体的受教育水平与高中入学率。该计划对同地区无法享受计划的个体存在一定负向溢出效应,但影响相对有限。同时,专项计划提升了农村家庭对下一代的教育预期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但投资的增加集中在教育背景较好的家庭。本文的结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教育帮扶政策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教育公平;人力资本积累
幼儿园增建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理论与实证
吴贾;张宇霞;楚鹏飞;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幼儿园增建如何影响家庭教育决策和儿童未来人力资本发展。基于手工整理的幼儿园数量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发现我国2010年实施的幼儿园增建政策平均使6–16岁儿童数学和语文成绩提高约0.05-0.06个标准差。机制分析发现,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儿童3–5岁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更高,未来也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投入,显示出更明显的能力的动态互补性。保守估计我国2010年幼儿园增建政策的收益成本之比约为5.06。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增建政策;儿童认知能力表现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卓依;张竞;冯帅章;陈媛媛;
本文以新冠疫情为例分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差异。基于2017-2018年和2020年上海小学调查数据,回归结果表明相比本地儿童,疫情冲击导致流动儿童的情绪稳定性显著下降0.222个标准差。家庭环境是造成流动儿童情绪稳定性下降更多的主要影响机制。在经济条件方面,流动儿童父母更多从事不稳定的工作,更易经历收入下降,心理压力增加;在学习支持方面,流动儿童家长较难提供安静的居家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支持。
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流动儿童;非认知能力
老年就业与青年的就业和职业
申广军;谭韦珊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本文探讨老年就业对青年就业和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就业有助于降低青年的失业风险。具体而言,在同一职业内,老年和青年劳动力在技术类、办事类和服务类职业上的替代性较弱;在不同职业间,更多的老年劳动力从事生产装配类职业,由此产生的重构效应为青年从事服务类和管理类职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此外,从任务结构的角度分析,本文发现老年非农就业推动了青年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老年就业,青年就业,职业结构
家政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女性就业
梁超;熊瑞祥;王素素;孙贺贺;
老龄化时代的照料需求和家务负担抑制女性就业,家政服务业发展能否缓解女性的家庭职场冲突,对于构建老年友好型和生育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个体、家庭和企业数据,利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构造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家政服务业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女性的就业率上升和周工作时间增加。机制分析显示,家政服务业发展从需求端提高低学历女性从事服务业尤其是家政类工作的概率,从供给端促进高学历女性从市场上购买家政服务、减少其照料老人与家务劳动时长。本研究表明,家政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高低学历女性之间的技能互补,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
家政服务业;女性就业;照料负担
教育机会横向转移促进中西部人力资本发展
王伟同;龙周宏;徐溶壑;
本文以2008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为政策冲击,利用队列双重差分识别策略,发现协作计划会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高中入学率,促进地区间教育公平,并改善地区内弱势群体受教育情况。机制分析表明,协作计划会增加中西部个体的教育预期,从而提高教育投资意愿;同时本文也从群体差异角度证明了政策主要通过改善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个体的境况以促进教育公平。此外,教育机会的改善还会提升个体受教育年限、工作层级以及收入层级。
机会公平;招生协作计划;人力资本
基础研究资助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证据
郑世林;张沛康;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检验了基础研究资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仅提升了毕业生收入水平,而且降低了待就业率。机制研究发现,基金资助提高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改善了教学辅助设施与实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题研究机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强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基础研究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非正式经济、国家能力与地方创新
邢亦青;程琛;
本文以“法外创新”为切入点,讨论中央政府政策对地方政府支持民间创新行为的激励作用。地方政府对其类型有信息优势,又可能以支持创新为幌子攫取私利。中央可选择两种政策——对法外事件的终止概率,以及在信息披露后的惩罚力度;前者刻画了地方决策权的大小,后者受国家能力强弱影响。本文强调两者的互动,说明在国家能力较弱(可执行惩罚力度较小)时,仅靠终止概率无法达成有效的分离均衡——此时或放任自流,或一刀切地终止所有法外事件;反之,当国家能力较强时,辅以合适的终止概率,能引导有效的分离均衡,在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创新的同时抑制其攫取私利。上述结果表明,看似宽松的地方决策环境,往往需要较强的国家能力作为支撑。
非正式经济和民间创新; 央地关系;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产业链分工,商标申请与服务专业化:基于企业数据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孙浦阳;杨易擎;许茜;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诠释,在产业链服务分工基础上,生产链位置趋于下游的企业,偏好完成更多核心以及专业服务工序。这是由于企业间交易成本是从价的,产业链上的传递环节越多,交易费用越高。本文使用我国商标管理局提供的“企业注册商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下游企业申请服务商标与产品商标的比值显著变大。这说明下游企业会更加积极主动提升服务专业化。本文为企业申请服务商标,面对产业链分工提供了理论证据。
生产链位置; 商标申请; 产业链分工
如何(不)实行价格歧视?——基于一般消费者分布的二维模型分析
Jie Shuai;刘其宏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的能力,也给企业的盈利性和社会福利带来了深远却尚不明确的影响。这吸引了学术界,政府监管机构,以及业界的注意。通过使用一个具有最佳反应不对称的两维产品差异化模型,我们研究了价格歧视的对企业盈利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1)价格歧视在二维模型中有降低需求弹性效应,但是在一维模型中没有。(2)在一个且相同维度上进行价格歧视能够提高企业利润,并且单一定价处于两个歧视性价格之间。这一结果类似于最佳反应对称的一维价格歧视模型。(3)在一个且不同维度上价格歧视或者在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价格歧视更有可能降低企业利润,这一结果类似于最佳反应不对称的一维价格歧视模型。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建议监管部门在面对具有最优反应不对称特征的寡头市场价格歧视时应该更加谨慎。
价格歧视;最佳反应不对称;多维产品差异化
平台信息传递与轴辐合谋——基于价格歧视的视角
李东阳;罗启铭;叶光亮
本文考虑由掌握消费者偏好信息的垄断上游平台企业与可以进行合谋的双寡头下游企业组成的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型,探究上游企业是否可以通过传递消费者偏好信息促成轴辐合谋及其影响。研究发现,若下游企业不进行合谋,传递信息不会是平台企业的内生策略选择。平台企业可以通过传递消费者信息以及调节批发价的方式促进下游企业合谋,进而形成轴辐合谋。轴辐合谋对不同偏好消费者影响不同,但总体上损害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
轴辐合谋;价格歧视;信息传递
新型基础设施的节能降耗效应——来自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微观证据
任胜钢;潘也;汪阳洁;张鹏
本文以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考察新基建对企业节能降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建设使当地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平均分别降低约5.8%和9.0%。本文检验了两个可能的影响渠道,即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这两种效应在工程输出地和输入地企业中的渠道机制明显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特高压输电工程能够有效校正能源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错配”与“短板”问题,促进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降耗;特高压输电工程
立"竿"见影:策略性环境规制与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
周沂;宗晓雪;贺灿飞
地方政府通过策略性环境规制带来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的现象,是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隐含空间不连续的特征,以此为突破口,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高分辨率遥感PM2.5数据,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策略性环境规制带来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的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策略性环境规制的制度成因以及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监测站设立后,距监测站4km以内区域的PM2.5浓度比监测站4-8km区域多降低了0.74%,即环境质量得到了结构性改善。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目标偏向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制度原因,地方政府对经济目标的偏向强化了策略性动机,而公开环境目标重视环境保护有利于削弱策略性环境规制的动机。地方政府通过城市空间差异化工业用地出让和环保行政处罚,改变污染企业污染排放和区位调整。进一步地,监测站的成立影响了不同行业新企业注册的空间差异进而影响了城市产业与污染的空间结构。本文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策略性环境规制;目标偏向 ;结构性改善
机器人革命降低了离岸外包程度:理论和实证分析
曾荣;颜晓畅;陈仪;
机器人革命意味着机器对人的替代,从而可能对由劳动力成本决定的国际分工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了机器人革命对离岸外包的影响。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自动化和外包的两部门小国模型,发现机器人革命将使得所有部门的外包程度下降,且部门劳动密集度越高,外包程度下降得越多;我们进一步利用国家-行业-年份层面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
机器人革命 离岸外包 制造业回流
早期父母外出务工经历对个体收入的长期影响
呼倩;梁银鹤;秦雪征;
本文利用CHARLS 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和2018年调查数据,研究父母在子女童年时期外出务工对子女成年后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早期父母外出务工经历会显著提升子女长期收入水平,且父亲的影响大于母亲。家庭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和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的提升共同解释了这一促进效应。具体而言,父母在子女6-12岁外出的正向影响最大,但是母亲在子女0-5岁外出不可避免地引发长期福利损失,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母亲外出务工对子女长期收入的整体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补充了长期研究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促进社会流动性的经验证据。
城乡人口迁移;儿童早期经历;长期影响
芳林新叶催陈叶:数字金融发展与银行网点退出
蔡卫星;林航宇;张勋;张海洋;胡英琦;
本文从数字金融的角度研究近年来出现的银行网点“关停潮”的背后原因。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银行网点金融许可证数据匹配后的实证分析发现:首先,数字金融发展增加了银行网点退出数量;其次,从机制来看,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银行网点绩效是导致银行网点退出的直接原因,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挤出效应则是导致银行网点退出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异质性来看,这种影响在老龄化人口占比低和受教育年限高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数字金融; 银行网点; 银行绩效
新一轮农地确权的规模经营含义 ——来自地块离散流转与连片流转的证据
胡新艳;许金海;罗必良;
本文通过地块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将农户农地流转区分为离散流转和连片流转,以更细致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规模经营效应。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通过降低相邻地块流转的交易成本,显著促进农户连片转出。但是,该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性,且会在确权引发的干群矛盾或农户冲突中被削弱。相比于离散流转,连片流转有更正式的交易特征。因此,新一轮农地确权有助于诱导农地规模经营,并缓解“细碎化地权”与“规模化利用”之间的冲突。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新数据、新方法与新发现
申广军;陈斌开;
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本文使用改进的生产函数估计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得到一些新发现。静态来看,制造业企业TFP在中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和东北地区则出现了明显分化。动态来看,样本期间TFP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企业成长效应仍是TFP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源配置效应的贡献则先降后升。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认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TFP变动的新特征,并为提升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提供政策建议。
全要素生产率;产能过剩;能源使用
金融发展促进了市场整合——来自清代票号设立与粮食市场的证据
都帅帅;何石军;黄桂田
本文通过史料收集不同府地的票号设立时间,与1800-1911年米价月度数据相匹配形成府对面板数据,利用票号设立带来支付方式创新的实践,发现金融创新促进了市场整合。具体而言,票号的设立能使连通两地的米价差异降低约7.24%。“票号分中心”作为资金调剂和汇票清算中心,对票号产生的米价趋同效应起到了约16.00%的调节作用。本文为Levine(2005)的“支付服务”假说提供了因果证据,对当今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融发展;支付方式创新;市场整合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效应评估:市场主体增长的视角
卢圣华;汪晖;
本文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农村市场主体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市场主体的增长。机制分析表明,对国有建设用地指标约束的缓解是入市改革促进农村市场主体增长的主要途径。同时,入市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本文为理解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的微观过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要素市场化;市场主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供应链关联与中小企业融资—— 基于供应链金融与商业信用视角
郭晔;姚若琪
利用改进的企业名称匹配方法,本文发现供应链关联可以通过增信效应和供应链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具体而言,受上市公司增信的应收账款将提高上游中小企业保理和票据贴现的能力,但所获得的部分资金将被上市公司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吸收。此外,当中小企业的市场力量越强时,将提供更少的商业信用并获得更多的融资,此时中小企业资金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将得到优化。本文为引导供应链金融充分发挥“稳链固链”作用,提供了经验启示。
供应链金融;商业信用;中小企业融资
公众参与的减排效应:来自环保热线开通的证据
何凡;张静堃;范子英;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个主体构成,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关注政府主导的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及其影响,本文首次考察了我国以监督、举报为主要特征的公众参与的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基于手工收集和整理的我国不同城市开通环保热线“12369”的时间差异,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本文研究发现:(1)各城市的环保热线开通带来了公众参与,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其作用相当于平均排放强度的32%。(2)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电话覆盖率较高、公众环保意识较强、政府环保重视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更大。(3)环保热线开通带来的公众参与显著增加了当地政府环境治理投资和监管力度,并促使企业强化了污染末端治理,最终实现了污染减排。本文的结论为我国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公众参与;污染减排;环保热线;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管促进了跨地区投资
吴滋润;李青原;赵仁杰;王红建
本文基于“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改革,研究了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程度降低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司法体制改革增加了地区作为目标市场的吸引力,改革后上市公司赴该地区投资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对于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非国有企业、诉讼风险更高的企业或不具有法律背景的企业,改革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削弱地方保护主义和降低企业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企业的异地投资。本研究表明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程度降低有助于打破市场壁垒,促进国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企业异地投资;地方保护主义
省际边界效应、区域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基于高频货物运输数据的估计
张皓辰;郭研;吴群锋;
厘清国内区域市场分割程度的基本形态、探究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对于把握我国国内大循环的基本经济背景进而制定针对性政策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基于2018-2020年高度细化的日度物流货运量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估计我国省际边界效应的存在及其大小,考察我国近年来国内区域市场分割的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城市间贸易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省级行政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市场分割。估算显示,2018-2020年间我国省级行政边界上关税等价的省际边界效应的估计值在3.8%到19.6%之间。同时,省际边界效应的大小在研究时期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区域市场分割的现象在此期间内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机制分析显示,省域之间的主官调动、低发展战略扭曲与高要素禀赋结构匹配度均能够显著降低省际边界效应、缓解区域市场分割程度,表明地方保护是造成国内区域市场分割的重要来源;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更相近的地区之间有显著更低的边界效应;在地区间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度更高的地位的省份与其相邻省份之间的边界效应更低。本文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我国国内区域市场分割的新形态,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边界效应;市场分割;国内贸易
为什么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的价格差距不断扩大?
廖谋华;杨广亮;赵敏强;
中国土地市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远高于工业用地,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的理论模型,以需求弹性差异为核心机制,揭示了这种价格差异存在的必要前提条件及行为特征。本文还利用2007-2016年住宅和工业用地成交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越高、对住房供应的垄断能力越强,价格差异就越大。
土地市场;需求弹性;土地价格差异
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经济与福利效应
李博;王霄;张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多部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的经济与福利效应。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升了居民租房需求并降低自有住房需求,导致租金上升和房价下降。对青年人租房实施补贴将带动其住房服务与存款的上升,存在显著的福利改善。在实施租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同时在供给面增加土地供应或租房供给,更有利于发挥保障性租赁住房对青年人消费与住房服务提升的促进作用,青年人福利改善更多。
保障性租赁住房;福利分析;异质性
共享单车促进了居民消费吗?
陈勇吏;朱喜;李经;白玉各
本文利用共享单车分批次进入各城市这一准实验,基于2010-2018年CFPS数据,采用渐进DID的方法发现:共享单车进驻使得当地居民的人均家庭支出显著增加了3.9-6.8%,外出就餐支出增加3.8-4.9%。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共享单车进驻通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了单位消费的时间耗费;通过减少通勤时长增加了闲暇时间;通过降低租房成本增加了净收入;其对工资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共享经济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现实证据。
数字经济;共享单车;消费
地方政策不连续与容积率规制:来自城市土地出让的证据
秦蒙;杜聪;刘修岩
住宅容积率规制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和民生福利改善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 Python 软件提取了 2005~2015 年间的 5.1 万余条住宅用地出让数据,从微观地块混合截面和地级市截面样本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带来的政策不连续会导致容积率限值上升,这一效应在中国的北方和东部地区更明显,且仅存在于政策不连续发生当年。考察竞争性假说和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检验表明,这很可能是因为地方政策的不连续性减少了住宅用地的出让面积,进而需要更高的容积率来容纳城市人口。本研究关注了地方政策不连续性对住宅容积率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强度,为理解不同城市或不同片区的空间结构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政策不连续性;容积率规制;住宅用地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