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阴影函数可生成地形表面的灰度 3D 制图表达,并且在对图像应用阴影时会考虑太阳的相对位置。山体阴影是一种用于可视化由光源和高程表面的坡度和坡向确定的地形的技术。这是一种用于可视化地形且不给出绝对高程值的定性方法。此函数可提供两个生成山体阴影的选项:传统和多方向。传统方法使用高度和方位角属性,从单一光源方向计算山体阴影,并以此指定太阳位置。多方向方法能够将来自多个源的光线进行融合,从而表示山体阴影地形。多方向山体阴影法相比于传统山体阴影法的优点是,通常受过饱和和深阴影影响的区域可显示更多细节。
坡度为像素大小系数。坡度所表示的是较大距离的平均坡度,因此像素越大,坡度值越小。因此,在较小比例下要素显示较为平坦。从制图角度来看,这会造成明显的地貌缺失。为了抵消这种效果,可以根据比例更改
Z 因子
参数。关系呈指数分布而非线性分布。更改
像素大小倍数
和
像素大小因子
的同时会更改
Z 因子
的变化率。这表示需要根据比例设置合适的 Z 因子。
Z 因子
z 因子是用于转换高程值的比例因子,它有两种用途:
将高程单位(例如米或英尺)转换为数据集的水平坐标单位(可能是英尺、米或度)。
为实现视觉效果添加垂直夸大
单位转换
如果 z(高程)的单位与 x、y(线性)单位相同,则 z 转换因子为 1。如果您的数据集使用投影坐标系,则比例将设置为
无
,如果高程单位和线性单位不同,则需要定义 z 转换因子来解释差异。
要在英尺和米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参阅下表。例如,如果 DEM 的高程单位是英尺而镶嵌数据集的单位是米,则应使用值 0.3048 将高程单位从英尺转换为米(1 英尺 = 0.3048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