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一手创立的中新地产之后,已经久未露面的前中新地产主席郦松校遭香港廉政公署通缉,而原因为涉嫌串谋诈骗。
观点网 武瑾莹
香港廉政公署通缉信息显示,郦松校与中新地产集团前执行董事车汉树及张曜晖三人,涉嫌串谋为中新地产与一些英属处女岛(又译维京群岛)公司进行多宗有欺诈成份的物业交易,目的在于人为地抬高中新地产的利润及资产,致使中新地产于2003年至2007年间在公告、通函及年报中作出虚假陈述。
事实上,这并不香港廉政公署第一次盯上中新地产。
2008年1月22日,中新地产宣布停牌,其股份、可换股债券暂停买卖,此后中新地产一直未向投资者解释停牌原因。
2009年5月11日晚,中新地产发布公告,首次披露停牌一年多的原因。公告称,2008年1月10日,廉政公署因中新地产涉嫌触犯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9条中的三项条款,搜查了其在香港办事处。同时,逮捕了中新地产的一名雇员。但中新地产对其遭受香港廉政公署调查的原因,亦没有做出具体解释。
而后,有媒体报道称中新地产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起因于内地某房地产公司对中新地产违规拿地行为的举报。当时,被廉政公署调查的人员包括中新地产副总裁、合资格会计师及法定代表陈俊霖,以及公司秘书陈艳琴。
随着案件进一步得到关注,终于被查出中新地产涉嫌违规拿地的就是“珠海淇澳岛项目”。
2007年9月,中新地产从另一开发商手中以31亿元拿到珠海淇澳岛项目,被认为是中新地产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资料显示,该项目土地面积222万平方米,但仅有20%可用于地产开发,容积率是2.0。
为了拿地,中新在此前大举融资。2006年5月,其发行价值13.4亿港元2011年到期的零息可换股债券;2007年7月,又发行了总额达4亿美元、利息9.75厘、2014年到期的高息票据,每半年需为此支付约1.5亿元人民币的高额利息。
其实,除了珠海淇澳岛项目,中新地产在当时大量获取了不少土地储备。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4月,中新地产的土地储备只有300万平方米,但到了2008年,已高达1500万平方米。
如此急速的扩张并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偏偏遇上“股票停牌”, 导致银行对中新地产催债,销售利润都用来偿还银行,没有多余的钱发展项目或偿还融资利息。
无奈之下,郦松校选择出售项目“割肉填仓”,这对于一手创立了中新地产的郦松校来说,的确称得上巨大的打击。
现年46岁的中新地产创办者郦松校,曾就职于建设部和物资部等单位,行事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1996年下海打拼到了2008年,积累的个人财富已位列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73位。
2003年,郦松校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科建集团,成立中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并陆续注入地产资产,最终形成中新地产集团。此后,郦松校多次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已名下的土地储备。
在郦松校的带领下,短短三年时间,中新地产便闯入全国“十强”。虽然业界曾发出预警,担心中新地产重蹈顺驰覆辙,但郦松校坚定不移地推行发展“快速论”。
直至2008年中新地产停牌,其“快速论”才戛然而止。而在苦撑一年多之后,中新地产的财务漏洞全面爆发。2009年1月,中新地产没有按时支付4亿美元高息票据的半年利息1.5亿元,被认为资金链断裂。
在被种种困境逼迫之下,郦松校最终选择出售中新地产。
2010年1月18日,上实控股宣布了收购中新地产股权、认购其增发股份以及出售淇澳岛项目的一揽子交易。
2010年6月24日,上实控股以27.46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新地产45.02%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同时上实还提出向中新可换股债券、购股权、认股证持有人以及余下小股东实行强制性全面收购,涉及金额约38.198亿元。至今,中新地产相关资产依然在重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