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你肯不肯把陈盈霖送到我们公司入职?”
“头天入职,第二天我们就签约。”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自己曾用几千万的项目做“要挟”,只为抢下一位名叫陈盈霖的华为员工。
陈盈霖何许人也?
他凭什么征服罗振宇,宁愿用千万合同拿下他?
这一切都要从罗振宇收到的一封邮件说起。
【得到】公司的数据云服务一直都放在阿里云,每年大约有几千万的支出。
这时,华为云找上门来要洽谈合作。
罗振宇直言:
阿里云是行业老大,我们已经有了良好合作,更换华为云并不能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本来合作无望,可华为云的销售陈盈霖不愿意就此放弃,还特意给罗振宇发来一封邮件。
其中有5个要点,让罗振宇赞不绝口,见猎心喜。
1,听说“得到”要做企业知识服务,我们在自己服务的客户里面精挑细选,为“得到”挑选到了适合的客户,并且做了对方的工作,可立即签约。
2,不要有压力和顾虑,这个和我们华为云与你们的数据服务没有关系
3,我们华为云的总裁和副总裁,都是得到的用户,他们非常关心华为云和得到的合作进展。
4,拒绝我们100次,也不要紧,我们会再沟通101次,因为我们坚信华为云是得到最正确的选择。
5,我们没有“美式装备”,但是在您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金刚川上的那座“人桥”。
通篇没有推销产品的苦苦相求,唯有诚意满满的成人之美。
罗振宇说他看到第三条,“膝盖就软了”,最初不肯换运营商的想法也产生了动摇。
“这个人能送到我们公司来给我们当同事,该有多好啊!”
“我太眼馋这种能力了。”
陈盈霖和罗振宇素未谋面,并且“得到”多次拒绝华为云。
可陈盈霖却用一封邮件,打破了僵局,还让罗振宇迫切地想要和他共事。
陈盈霖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他说话的艺术,而是他无形中给自己建立起一条强大的人脉。
即便这次合作不成,他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经过罗振宇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可了华为云,认可了陈盈霖。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份邮件中无处不在的4个字:
我能帮你
。
《道德经》里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真正的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在中国,可能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青岛啤酒。
它是全球500强,也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
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民族骄傲,曾经濒临死亡。
1995年,青岛啤酒岌岌可危,子公司汉斯啤酒厂更是连亏9年,从出生就没有盈利过。
那一年,40岁的金志国临危受命,从青岛啤酒厂长助理调任汉斯啤酒厂的总经理。
他去了以后才知道,汉斯啤酒根本就无人问津,当年9月已经亏损了3800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金志国做出了两个影响整个青岛啤酒厂未来命运的决定:
第一,
有很多小经销商小本经营,经不起亏损,不愿意进货,金志国就直接给保底、给奖励、给运输车,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
广告商不待见青岛啤酒,金志国就找到当时刚刚起步的《华商报》,让自己的业务员给《华商报》做线下推广,换来《华商报》的支持。
一个月后,汉斯啤酒就扭亏为盈,夺回了50%的市场份额,无数经销商纷至沓来。
2001年,金志国升任青岛啤酒总裁和董事长。
在位11年间,他始终坚持“利他”思想。
结果,青岛啤酒受到无数人的欢迎,成为世界第6大啤酒厂商。
而金志国也成了一个传奇,他是青岛啤酒第一个,不是由上面委派,而是由员工投票选出来的国企总裁。
想起商业咨询顾问刘润的一段话:
想要赚钱,首先要学会分钱。
因为你能成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希望你能成功。
为什么他们希望你成功?
因为他们能从你的成功中获益。
我们很多人在跟别人合作时,生怕别人占太多便宜,所以总是斤斤计较、机关算尽,结果这一次合作结束就没了下次。
任何合作,都要记住一条真理:
顶尖的社交高手,都是极致的利他者。
只有先让人看到你的价值,成为别人的人脉,才能让别人成为你的人脉。
社会心理学揭示过社交的一个重要原则:
功利性。
意思是说,人脉如果不能带来丝毫利益,就会被本能地舍弃。
曾经看过《非你莫属》的一期节目。
24岁的李亮大学毕业,想现场求职公关、市场或者总裁助理的工作。
他自称人脉广泛,认识很多企业家名人,如董明珠、俞洪敏等。
现场的观众一片惊呼。
一位Boss也表示:
“年纪轻轻,能够认识这么多大佬,也是一种能力。”
但是,主持人接下来的提问却让小伙子有些底气不足。
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认识董明珠的?”
李亮表示,董明珠女士是他在中国上市企业协会认识的,并且两人有过交流,董明珠还给了他联系方式。
这时候,现场有嘉宾开始质疑李亮,说李亮是去“蹭会”,“董明珠只是礼貌性的给了你名片”。
起初,李亮还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他提出可以现场连线。
然而,更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在拨打董明珠电话时根本无人接听,他转而拨打俞敏洪的电话,结果依旧无人应答。
这时,现场的嘉宾说了一句扎心而又现实的话:
“也许,你可能确实存了这些成功企业家的电话,但是别人根本就没有存你的电话,况且你只是有他们的号码而已。”
你认识别人,是因为别人对你有价值。
但是别人根本不认识你,是因为你对别人没有价值。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和牛人蹭关系。
罗振宇在视频里也有提及,他的邮箱了塞满了各种各样和他“求交往”的邮件。
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当你和对方建立起联系后,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有效社交?
俞敏洪曾在文章中讲过一段关于社交的故事:
有年轻人问俞敏洪,怎样才能和他变成朋友?
俞敏洪就问那人:你用什么来和我变成朋友?
那人回答说可以帮俞敏洪扫地拎包,俞敏洪的答案是什么?
当然是一口回绝,像他这样的人,哪需要什么人来拎包和扫地。
如果自己缺乏“可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没有用。
真正的人脉包含两个要素:
一是,你能够提供一种或几种利他的资源;
二是,双方现在或未来会达成“有效交换”。
否则,只能被淘汰。
看似很现实,但这就是社交的本质。
罗振宇在去年的跨年演讲中说:
“人的网络是财富的放大器。”
这和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不谋而合:
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
现代社会,人脉也是一种生产力,你借到的人气越多,收获也就越大。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高质量的人脉呢?
第一,要有差异化价值。
每个人都会有做不到或不方便做的事,找到它就能找到人际交往的突破口。
例如罗振宇在视频最后说的那样,他们公司刚刚开展“企业服务”,“真的不会做”。
但是,陈盈霖会,华为会,所以曾经因为数据云服务被拒,一度搁浅的社交关系,再次破冰。
人脉就是如此,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第二,不要计算短期内的付出回报比。
真正的社交高手,从来不在乎蝇头小利。
就像陈盈霖对罗振宇说的那样:“即使【得到】最后没有选择华为云,华为对【得到】的帮助依然会兑现。”
真正的社交本质,是编织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每个人都可以相互帮助。
因为在相互帮助的过程当中,我们必然会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然后加入更多的圈子,进而在各种圈子里面不断获益。
第三,不要当一个“软柿子”。
沃顿商学院社会学教授亚当·格兰特曾经做过一个人际关系研究,最终发现:
建立人际网络和社交圈子,你必须比以往要更加慷慨大方。
但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在给予的同时,不被他人踩在脚下,当软柿子捏。
人脉,是帮出来的。
可那种拼命从你身上索取,而不懂得感恩的人不会成为你的人脉。
最后,不断在人脉里提升自己的价值。
社交圈子里流行一个
“可交换系数”
的说法,也就是说:
你的可交换系数越大,找你社交的人越多。
现代社会,你能很容易接触到各种圈子。
难的是你是否能够精研自己的特长或专业,让自己在特定领域内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才华。
正如陈盈霖的爆红,一定不是因为罗振宇的吹捧,而是在于他出类拔萃的业务水平。
《圣经》中提到:
“你希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
想要别人帮你,你要先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要想遇到贵人,你就要先成为别人的贵人。
共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