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眼下,又到了一年耕耘播种季,江西省南城县上唐镇源头村水稻制种大户张运志忙得“连轴转”,测土配方施肥、母本精细培育……作为一名水稻制种“老把式”,今年他与人合伙流转了1000亩水稻田,采用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生产进行水稻制种。在南城县,像张运志这样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的农户约有600户,发展水稻制种面积10.1万亩。

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南城县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江西省重要产粮区,历史上就有“赣抚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末,南城县试点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在上唐镇建立了连片制种基地。之后,当地不少农民通过反复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他们生产的种子色泽光亮、纯度高、抗病性强,深受种业公司青睐。

“三四十年前,我的父辈们就在自留地实验水稻制种,我在这个行业也打拼了十几年,对水稻制种很有感情。”在上唐镇东湖村的千亩水稻制种基地,年逾六旬的制种大户过旺根告诉记者,仅在他们村,就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参与制种,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

“南城县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探索起步、稳步发展、快速扩张和全面发展4个阶段。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熟的技术经验,南城制种稻作包括早(春)制、中(夏)制、晚(秋)制,三系制种、两系制种均适宜,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上唐镇源头村水稻制种基地指导春种的南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章兴发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批水稻制种专业技术人员很多都来自农村,同水稻制种有着很深的情缘,南城县能够拿到中国杂交水稻种业强县这个名号,与他们的默默耕耘分不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南城县紧扣种源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依托传统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粮食高产创建县的优势,倾力打造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蹚出了一条实现种子“芯”愿的新“稻”路。

为巩固水稻制种这一优势产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编制了《南城县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发展目标、方向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县企共建模式,该县引进上市企业——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种业“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加快制种基地建设,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与省外大型种子生产企业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农民负责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提供烘干、检测、选种、储藏等技术服务,制种公司负责对所有合格种子全部收购。目前,各大合作社已与安徽荃银高科、上海天谷生物、湖南金健种业、江西大地种业、江西春丰农科等10多家种业公司建立合作,形成了科研、繁育、加工、仓储、销售五位一体,选育、扩繁、订单、育秧、种植、收获、烘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2022年,南城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制种面积达10.1万亩,位居全国第二位,产量达2000万公斤。

“实现‘芯’愿景,破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要素制约是关键。”南城县农业科研中心主任周国振说,该县一方面提升制种产业奖补激励,制种面积按70元/亩、机插面积按40元/亩、烘干按40元/吨对制种农户进行奖补,提高制种农户积极性;另一方面采取“专题培训+跟踪服务”的方式,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安排两期以上水稻制种专题培训,建立企业技术人员点对点全方位技术跟踪服务机制,安徽荃银高科还派驻15名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为制种农户提供选种、育秧、烘干、晒种、检测等多方面服务。该县还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烘干、精选、贮藏、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种子精选贮藏仓库、检验检测室,购置种子精选机、重力精选机、现代化激光选种机、发芽恒温箱、种子专用烘干等设备200台(套),每日种子加工能力和包装能力可达500吨,可储藏种子600万公斤。目前,已有9个乡镇完成建设10个种子烘干中心,配备20台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空气能卧式烘干机。

“我们将不断加快培育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以品牌良种、品牌粮食创建为突破口,培育和引进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集团,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种子产业服务与监管系统,争取实现水稻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带动农户数2000户以上。”周国振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