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無相,建築只以精神的方式存在」
路易斯康以充滿哲理與智慧的建築語彙被譽為建築界永遠的精神導師。五十歲方大器晚成的他,在一次歐洲之旅後,深受古典派建築啟發,從中古世紀建築中找出創作靈感。建材選用簡單的混凝土與磚瓦材,創造出厚實巨大的量體,幾何線條與窗口營造出莊嚴而具豐富哲學層次的空間。德國Vitra Design Museum首次集結路易斯康二十年來的作品,從三個不同面向包括城市、科學及景觀探討其創作理念;他曾提出「建築無相,建築只以精神的方式存在」的想法。在世時就預言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界限模糊的今天,人將會居住在「沒有建築的城市」中,建築不再有形體,而是透過氣氛與精神的傳承,喚醒心靈的本質。
文|李思穎、 圖|Vitra Design Museum
本文取自La Vie雜誌第108期
隨之誕生的,便是此屆世博的地標建築——周長
2,025
公尺、高
12
~
22
公尺的圓環廊道「大屋根」。大屋根包圍著共
84
座國家/國際組織展館和
8
座主題館,彷彿圈出了地球的縮影;步行在展館間時,也會感受到世界各國的人們正共享著圓環所框出的同一片天空。
藤本壯介提到,細看各個國家館的腹地形狀,會發現少有單純的四方體,而是各自呈現些許複雜的多角形。這也呼應了此屆世博的主題「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大屋根內的展館彷彿一個個細胞,讓會場看起來就像一個會呼吸的有機生命體。有趣的是,完工後大屋根周長卻奇蹟似地與今(
2025
)年的西元年相同。問及這是最一開始就事先規劃好的嗎?他笑說,原先只有預估周長會落在
2
公里左右,沒想到會這麼巧合地出現這個數字,純屬「美麗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