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
- 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之「朱雀七聲——我的寫作我的城」今天上午假香港會議中心舉行,講者是《七聲》、《謎鴉》、《相忘江湖的魚》作者葛亮,主持人是劉芳。
1978年出生、原籍南京、現居香港的葛亮,在其著作中透過人物來表現南京的城貌和個性,表達他對這座城市的看法與情懷。他認為南京是一個歷史豐饒的城市,經歷風風雨雨的洗禮,不過,還是有家的感覺。
葛亮指出,現在的南京是一座工業化城市,但它依然優雅,依然有她的尊嚴。葛亮以家族的流轉、代代更替的手法來側寫南京,並為這座城市發聲。
葛亮透過探訪當地老一輩的居民去了解這座城市,他感到上一輩的南京人對歷史是包容的。不過,作為一名年輕人,如何在書中處理歷史倒是一場考驗。他 說,上一輩是歷史的見證者,他所屬的一代,則是憑人家的經歷想像歷史,然後把生活的感覺描繪出來。他坦言開始寫的時候感到有點退縮,後來感到傲然,因為他 理解到該用甚麼身份來寫這座城市。
葛亮指南京是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但這座老城不斷在變化中,難免心感悲涼,所以在書寫南京時,他既有一份使命感,也有一份危機意識,恐怕有一天南京生活面貌的歷史變成了紙上的回憶。他認為要做好保育工作,凝聚離開南京生活的人重回家鄉。
至於葛亮如何看南京、看香港呢?他則認為,兩座城市的古老感不盡相同,反差很大,香港曾是殖民地,滿載殖民地的回憶,地區之間如中環、銅鑼灣有明顯的分野,但南京的現代化和工業化雖是分庭抗禮,卻又是融為一體。
台下觀眾有不少提問,有觀眾很想知道葛亮會否用南京方言書寫著作,像香港人用廣東話著書一樣,葛亮則舉出《海上花列傳》作回應,該著作由清代作家韓子雲以蘇州吳語寫成,後來由張愛玲譯成國語版《海上花開》和《海上花落》才惹人注目,成為文壇重要著作。
收看講座錄像︰
李敏妍
電話:2584 4525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衍欣
電話:2584 4049
電郵:
[email protected]
關永祥
電話:2584 4395
電郵:
[email protected]
若閣下反對我們將閣下的個人資料用於進行直接促銷,請於方格內加上✔號。 若閣下不欲收取香港貿易發展局的任何宣傳及其他資料,請聯絡本局香港書展
[email protected]
。 我們在收到閣下要求後,在不收費用的情况下停止寄給閣下任何宣傳及其他資料。如需查詢有關書展之其他事項,請
按此查詢
。
(若閣下來自歐洲聯盟(“歐盟”)或歐洲經濟區的成員國) , 並同意我們將閣下的資料用作進行直接推廣的用途,請於方格內加上✔號。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
We will provide more upcoming book fair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