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羲
- 拼 音
- xī
- 部 首
- 羊 [17]
- 五 笔
- ugtt|ugty
- 仓 颉
- TGHDS
- 郑 码
- uczh
- 平水韵
- 上平四支
- 注 音
- ㄒㄧˉ
- 总笔画
- 16
- 部外笔画
- 10
- 异体字
- 𢐱、𦏁、𢐯、𦏡
- 字形分析
- 上下结构
- 规范汉字编号
- 6166
- 四角号码
- 80253
- Unicode
- CJK
- 统一码
- 基本区 U+7FB
- 笔顺编号
- 4311213123415534
- 笔顺读写
- 点、撇、横、横、竖、横、撇、横、竖、撇、点、横、竖折折钩、斜钩、撇、点
字源演变
字形结构
字源构造
字形演变
异体字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xī
|
名词
|
形声。从兮,义( yì)声。本义:气
|
gas
|
羲,气也。——《说文》
|
-
|
假借用于专名。传说中古代帝王伏羲的简称
|
Fu Xi (Fu Ηsi)
|
伏羲氏之有天下也。——《书·序》
基隆于羲农,规广于 黄唐。——《文选·班固·答宾戏》
|
羲文(指伏羲和文王);羲轩(指伏羲和轩辕);羲唐(指伏羲和尧帝);羲皇(指伏羲氏);羲炎(指伏羲和炎帝);羲黄(指伏羲和黄帝)
|
||
传说尧时掌天文的官吏羲氏(羲仲和羲叔)的简称
|
Xi
|
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书·尧典》。 陆德明释文:“ 羲、 和, 马云:‘ 羲氏掌天官, 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
-
|
||
原指神话中太阳御者羲和,后用以指代太阳
|
sun
|
朱羲将由白。——郭璞《游仙诗》
|
羲庭(羲阳。太阳的别称);羲娥(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泛指岁月;亦指日夜)
|
||
古姓氏
|
surname
|
-
|
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
||
形容词
|
疲惫
|
weak;tired
|
-
|
羲老(衰弱年老);羲疾(因过度疲惫衰弱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音韵汇集
音韵方言
上中古音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
羲
|
我
|
歌
|
牺
|
hŋral
[15]
|
-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
魏
|
-
|
支
|
-
|
-
|
jei
|
-
|
晋
|
支
|
jei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支佳
|
jei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支
|
je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支
|
je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
|
x
|
jie̯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h
|
ǐ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x
|
jĕ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x
|
ie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x
|
j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x
|
ǐɛ
[16]
|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