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被表白的野马  ·  get string array from ...·  1 年前    · 
骑白马的蚂蚁  ·  C++ Template ...·  2 年前    · 

国立中正大学

中华民国时期设立的国立大学(1940年—1949年)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国立中正大学是 中华民国 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 泰和县 (民国29年,日军攻占 南昌 ,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杏岭村 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大中至正 ”。
民国29年(1940年)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村成立国立中正大学。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 南昌大学 ,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
中文名
国立中正大学
简    称
正大
创办时间
民国29年(1940年)
所属地区
江西 泰和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简介

播报
编辑
中正大学奠基石
国立中正大学(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简称CCU),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 泰和县 杏岭村 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大中至正 ”。
民国29年(194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拨款法币一百万元给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校名以 蒋介石 之名而名之(奠基石载,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即蒋中正)。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

调整

播报
编辑
南昌中正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1940~1949)更名为 国立南昌大学 (1949~1950),设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16个系。
1949年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局领导。
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称“南昌大学”(1950~1953)。

规模

播报
编辑
创办之初,正大设政治、文学艺术、理、工、农五学院。学校的创建和胡校长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构想下,他招纳才贤,许多一流学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众多江西籍学者,在爱乡爱国的热忱之下,纷纷放弃原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报效乡梓来正大任教。
中正大学名家汇集,成为一时之盛。到民国37年4月(1944年4月) 胡先骕 辞职离任时,校本部已拥有专职教师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们中,有从本省“法专”“工专”等校调进的 雷洁琼 、王修采、 王易 等教授,有从沦陷区来的 俞调梅 姚名达 等教授,有放弃较为安全环境从西南大后方来的 蔡方荫 戴良谟 周拾禄 等教授,
有舍弃在美国罗杰斯大学优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辗转万里来校执教的双博士 黄野萝 教授。他们造福桑梓、报效祖国,在距抗日火线仅一百多公里的大学辛勤耕耘,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难忘的回忆。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国战区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从立校之始到民国38年(1949年),该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前有抗战艰辛后有内战纷乱,在不平静的时代大背景里,正大师生的勤勉奋进,使正大成功跻身民国一流学府的行列,为全国19所 国立大学 之一,并被誉为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国立大学,诸多学科均为民国时期学界之翘楚。

校长

播报
编辑
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骕先生
民国29年9月(1940年9月),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原 中央研究院 院士,有着中国植物学之父美誉的赣籍学者 胡先骕 博士被任命为校长。

校歌

播报
编辑
作词:王易 作曲: 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葱佳气迎朝曦。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发展沿革
巍巍吾校启宏规,
弦歌既倡风俗移。
扬六艺,张四维,
励志节,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为,
修已安人奠国基。
继往开来兮,责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