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21:55)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
   
   
    (21:54)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1:54)
   
  
  
   ·
   
    香港降按揭成数为楼市降温
   
   
    (21:23)
   
  
  
   ·
   
    梁振英:特区政府必将用好财政收入
   
   
    (21:23)
   
  
  
   ·
   
    外交部发言人驳美国家情报总监关于南海言论
   
   
    (21:22)
   
  
  
   ·
   
    李克强会见斯里兰卡外长
   
   
    (21:19)
   
  
  
   ·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1:19)
   
  
  
   ·
   
    “新闻+创意”: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下载量超3100万
   
   
    (21:10)
   
  
  
   ·
   
    德国议会批准延长希腊救助协议
   
   
    (20:52)
   
  
  
   ·
   
    击楫中流 迎难勇进——两会时间看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棋”
   
   
    (20:43)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委员长会议在京举行
   
   
    (20:41)
   
  
  
   ·
   
    中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新增九省区
   
   
    (20:38)
   
  
  
   ·
   
    陈吉宁履新:给中国环保带来“新风”
   
   
    (20:38)
   
  
  
   
    
     核心提示:
    
   
  
  
   
    
     伊朗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之间的矛盾在第85届奥斯卡之后聚焦在一部影片上,这部电影叫“逃离德黑兰”,该片在本届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影片的殊荣。不过这部片子在伊朗国内却引发了强烈不满,伊朗方面认为该片丑化了伊朗,抗议好莱坞“公然歪曲历史事实”。
    
   
  
  
   
    
     伊朗媒体认为,影片“把伊朗文化和文明作为攻击目标”,且因为由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来揭晓该片获奖,奥斯卡评选因此“带有政治动机”。伊朗国家电视台称“逃离德黑兰”是一则“美国中央情报局广告”。
    
   
  
  
   
    
     与此同时,伊朗文化部门26日宣布,他们将会很快投资拍摄一部真实反映当年这段历史的影片来还击“逃离德黑兰”。
    
   
  
  
   
    
     看来,伊朗与美国之间的一场“电影大战”悄悄上演。而就在当天,伊朗与六大国启动新一轮核谈判 。在这样的背景下,核谈能取得进展吗?
    
   
  
  
   
    
     在“小金人”的光芒下,电影又一次“不小心”与政治联姻了。事实上,这远不是电影和政治、价值观之间的第一次联姻了,它们的结合真的是由于“不小心”吗?那么,电影史还曾经有过多少次“不小心”呢?
    
   
  
  
   
    《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海报。
    
   
  
  
   
    
     
      伊朗抨击《逃离德黑兰》“反伊朗”
     
    
   
  
  
   伊朗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尼26日抨击了刚刚获选今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称其“反伊朗”且“无艺术价值”。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6日报道,侯赛尼说,《逃离德黑兰》之所以获奖,是因为美国好莱坞对该片的“巨额投入”及“大规模宣传”。但该片歪曲历史,伊朗有责任拍摄相关题材的影片,向全世界揭露历史真相。
  
  
   伊朗电影导演纳德尔·塔利布扎德表示,《逃离德黑兰》完全是一部“政治影片”,其获奖完全是因为“政治原因”,从艺术和技术角度讲,该片不过是一部普通的美国动作片。
  
  
   伊朗影评家佩曼·卡西姆哈尼评论说,如果抛开政治因素,该片剧情一般,无吸引人之处。
  
  
   伊朗媒体26日纷纷发表文章,批评影片《逃离德黑兰》不具艺术性,获奖含有“政治动机”。
   
    >>>详细
   
  
  
  
  
   
    
    
    
     英国人不满遭《逃离德黑兰》诋毁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5日报道】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只不过是好莱坞诋毁英国人、胡编乱造历史的又一个作品。
  
  
   这部由本·阿弗莱克自导自演的影片讲述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时,加拿大政府和美国中情局如何从占领美国使馆的伊朗学生手中救出六名美国外交官的故事。
  
  
   《逃离德黑兰》没有严肃对待事实。毫不奇怪,英国人的形象被歪曲了。根据阿弗莱克对这次援救行动的描述,英国外交官拒绝为那六名美国使馆工作人员提供庇护。在片中,一位中情局高官说:“英国人把他们拒之门外。”
  
  
   不过,这可能是颠倒黑白。英国人的确给美国同行提供了庇护。英国人根本不是懦夫,而是英雄。当时驻伊朗的很多英国外交官仍然健在,他们气愤极了。
  
  
   当时驻德黑兰的前英国外交官约翰·格雷厄姆爵士说:“最初听说这部影片我非常生气。”
  
  
   当年帮助实施最后救援行动的中情局官员门德斯在《逃离德黑兰》一书中回忆说:“英国人友好地招待他们,拿出一所房子给他们住,给他们热乎乎的饭菜,甚至准备了鸡尾酒。”
  
  
   外交界都知道,英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也尽了力。最近公布的1980年2月6日的国务院简报备忘录显示,英国使馆参与了救援美国人的行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