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后,再次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又一次新时代国企改革重大行动。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大格局擘画改革、高标准推进改革,河南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率先启航,实施方案全国首批出台,成为全国范本。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攻坚之年,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将按照“高于全国、先于全国、快于全国”标准,乘势而上、纵深推进,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新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打头阵、挑重担,勇当高质量发展标杆,助力河南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交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优秀答卷。
一、聚焦功能使命,全力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一是服务重大战略。围绕“十大战略”,聚焦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认真研究、逐条对照、主动认领,更好发挥战略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保障作用。着力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围绕优化“两高”加快“两航”谋划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重大项目;聚焦产业新赛道,在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领域集聚资源、放大功能、加大投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力军”。二是提升质量效益。实施创利增效攻坚,围绕“一利五率”体系加强精益管理,完善经济运行圆桌会议等机制,做强价值创造“基本盘”,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合理增长、能快则快,实现开门红、全年红。做强增量,优化产品结构,抢抓市场机遇,提高高端市场占有率,向市场要效益。激活变量,推动司库体系建设,对内深度挖潜,推进“两金”管控和亏损企业治理,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和经营创现能力。开展降低资产负债率攻坚,形成全级次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多部门联动风险预警机制,稳妥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债券违约底线。三是培育一流企业。只有一流企业才能更好承担全省重大战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一流企业培育行动,落实特别监管、绿色通道、联系直通车制度,建立政策集成“工具箱”,在新材料领域推动平煤神马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强重点企业、后备企业培育,搭建梯次明确、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流企业梯队。
二、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一是完善创新机制。落实好科技创新“24条”和“12条”激励措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用好考核“指挥棒”,持续强化企业创新意识,“一企一策”推进硬考核,确保2025年省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科改示范企业”达到6%。启动省级科改示范行动,筛选培育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国有创新型企业,享受等同国家“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的支持政策。二是强化科技攻关。启动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动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深度耦合,加强与中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科研项目,持续推动创新联合体“开新、扩围、提质”,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共建共用,打通技术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通道,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技术突破。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土壤孵化创新因子,发挥国企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通过用户企业和链主企业供需结对,推动关键技术单点突破、化点成珠、穿珠成链,让创新成果助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探索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落实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让企业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形成引育人才“小气候”“强磁场”。
三、聚焦布局优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聚焦主责主业。主业是立企之初心、兴企之要领。要以高质量落实全国国资三级规划为基础,梳理明晰核心业务。结合战略重组动态调整企业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视同主业管理,开展子企业主业核定。加大对“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力度,推动资金资源向核心业务、擅长领域集中,心无旁骛锤炼主责主业“看家本领”。二是推进新业倍增。深度融入“7+28”产业链群建设,实施省管企业新业倍增行动,以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倍增”、未来产业“启航”,到2025年实现省管企业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未来产业投资规模较2022年年底“两个翻番”。三是实施战略重组。围绕战略部署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企业、围绕企业配置资源,实施重组提质行动,在14个重点产业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战略领军企业,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重点支持河南钢铁集团有序整合省内冶金企业,尽早实现千亿级目标;河南机场集团、河南航投集团现有产业专业化整合;中豫港务集团加速整合全省内河航运资源,打通中原出海新通道。
四、聚焦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现代新国企。一是治理机制重在走深走实。深化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科学设置党委研究事项范围标准,“一企一策”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刚性落实董事会评价、董事长年度述职评议问询、向出资人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做实专职外部董事职权,全面提升外部董事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运行机制重在提质扩面。全面落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真正做到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强化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和全员绩效考核,更大力度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提升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促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探索集团总部“六定”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加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工制度体系。三是分配机制重在精准高效。坚持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探索多种激励方式改革分配机制,分类施策,确保合理拉开差距,破除“高水平大锅饭”,对核心人才、优秀创新团队、科技型企业要完善激励政策,及时给予有效激励。四是内控机制重在规范精益。建立亏损企业治理长效机制,将减亏控亏结果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与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加快解决“控股不控权”等问题,构建起科学规范、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切实依法维护国有控股股东合法权益。
五、聚焦职能转变,提升监管能力威力效力。一是以授权放权蓄势。转变监管方式和履职理念,修订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动态优化授权放权事项,根据企业不同经营状态实施“红绿灯”监管。“一企一策”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授权放权,定期评估行权情况。对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国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实施个性化授权放权,给予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二是以分类考核赋能。完善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聚焦功能类别、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考虑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考核指标,构建导向鲜明、重点突出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建立追溯调整机制,做到“实打实”制定考核目标,“硬碰硬”兑现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奖惩更加紧密挂钩。三是以穿透式监管提效。持续推进智能化国资监管平台迭代应用,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化监管平台升级版,加快构建全系统集成、全过程在线、全级次穿透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场景可见、业务可知、风险可控、责任可溯,打造智慧监管全景图。四是以协同监管聚力。完善数据共享、定期会商、要情通报、联合调研、协同考核、监督问责等六项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贯通协调,凝聚监督合力,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追责问责的监督闭环。
六、聚焦“五新”党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探索思想教育常态长效机制,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守“姓党为民”政治本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二是以建优队伍为关键。聚焦国企改革、资本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中心任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梯度培养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政治家+企业家+专家”的通达之才,打造“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三是以从严治党为保障。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党风和党纪齐抓,持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企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持续开展“四下基层”,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加大对违规经营投资行为问责力度,对贪腐现象零容忍,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全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河南能源集团党委坚持改革赋能,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塑造先进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省能源保障主平台和国企一流旗舰劲旅,奋力创建一流能源企业。
一是突出科技创新增动力。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化工新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持研究总院积极融入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建设工作和科研项目研发,打通技术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通道。发挥“一院四中心”研发平台作用,加快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河南能源集团大数据中心。
二是突出产业优化调结构。加快推动“2+2+N”现代产业体系落实落地,坚持深耕主业、做强实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畅通带动作用。立足全省能源保障主平台定位,做精做强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以“生产+服务”促高质量转型,打造成为拥有亿吨级产能的煤炭企业。聚焦化工新兴产业领域,做优做强先进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产业,着力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落实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以风、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
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城郊煤矿。
三是突出机制优化提效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动态调整决策事项清单,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全面落实好新型经营责任制,启动“六定”改革,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健全更加合理的干部任用机制和更加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为重点,聚焦“质优量稳、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绿色清洁”,锻造有品质、有精神、有内涵的河南能源品牌。
河南能源集团濮阳园区。
河南能源集团党委将通过本轮深化改革,在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提高企业效益效率、深化市场化机制运营、建设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新成效。
改革破题 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着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创新突破、改革攻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突出主业做强做优,以更快步伐精产品增实力。打造世界领先的高品质原料煤生产基地,深化“大精煤”战略,实施煤炭精细化、智能化开采,积极布局先进接续产能,推动原料煤产品比重提高到70%以上,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的转变。打造世界一流的尼龙全产业链,坚持国际化布局,加快建设己二腈、氨基己腈等关键补链项目,做深做精做尖差异化尼龙66、芳纶制品等前沿领域,推动尼龙产品总产能突破260万吨以上。打造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进军高纯硅烷、区熔级多晶硅、超硬材料、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一体推进风光资源开发、绿电绿氢、源网荷储,打造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
品质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主焦煤生产基地。
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双30万吨己二酸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尼龙科技公司。
二是突出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创新生态,健全完善节点重奖、里程碑重奖等激励机制,拓宽“聚凤筑巢”柔性引才用才新路径。强化科技攻关,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研发平台、全流程实验室协同发力,强力攻关全钒液流电池、井下充填开采、煤基碳材料耦合工艺技术等“6+2”重大创新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依托“科技+资本+产业”培育模式,推进7家“专精特新”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力争5年内2—3家公司上市,进一步壮大平煤神马“上市军团”。
三是突出治理高效现代,在战略谋划上坚持高水平,试点设立企业风险管控部门,增强集团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在经营管理上坚持高效益,加快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探索实施业绩薪酬市场“双对标”。强化五级对标管理体系,推动数智赋能管理、生产、经营,激活对标管理和数智赋能“两大引擎”。在经济运行上坚持高效率,纵深推进135个集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事项,重点深化管理人员“四制”改革,打造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现代企业。
河南省内最大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基地——平煤隆基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将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打通束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锚定“三化”和特钢转型塑优势
勇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制造强省排头兵
□河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河南钢铁集团党委聚焦降本增效,聚力创新突破,聚势转型赋能,以凤凰涅槃之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勇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制造强省排头兵。
深化企业改革,勇当先锋打头阵。坚定不移推进内部改革,构建更好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优化提升组织架构,精简总部机关人员比例达36%,对子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构建以利润为导向的“赛马”评价机制,推行超额利润奖励等措施。降本增效成果明显,生铁成本大幅降低,安阳基地排名进入行业中游,周口基地进入行业前四分之一。持续推进竞争上岗,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拿薪酬,以能力定岗位;积极开展“六定”改革,健全薪酬分配体系,优化目标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实效。
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先进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与河南省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共建“河南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毛新平院士团队开展紧密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先进金属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拳头产品、前沿产品、填补空白产品的研发,构建起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矩阵。加快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建设,优化运作模式,构建钢铁、有色一体化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把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2023年12月22日,河南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
推进重组整合,构筑发展新高地。加快推进周口二期——世界最宽宽厚板项目建设,预计今年10月建成并陆续热试投产。推进钢铝铜镁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构建多种金属集团化一体精深加工新业态,实现全省冶金板块集群发展、协同创新、能级跃升,共建生态圈、产业链。充分发挥盟会长企业带头作用,丰富延伸再生不锈钢、高端无缝钢管等特钢产品系列,带动全省钢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
河南钢铁集团党委将坚定“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和特钢转型”发展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做强“空中丝路” 做大枢纽经济
奋力打造一流航空产业集团
□中豫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豫航空集团党委着力打造航空经济发展主引擎、现代航空枢纽建设主平台、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主力军,努力建成一流大型航空综合产业集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空中丝路”做大做强、越飞越广。
河南航投充分发挥“双货航”优势,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再造航空枢纽新优势。
自成立以来,中豫航空集团持续壮大航空枢纽,加快培育河南航空产业体系,发展势头强劲。在郑卢“空中丝路”建设引领带动下,今年截至2月底,郑州机场客运业务屡创历史新高:完成客运量4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7%,聚焦洲际客运航线,开通直飞航线5条。完成货运量8.6万吨,同比增长7.2%,其中“双货航”主力军凸显,卢森堡货航在郑州货运量1.53万吨,本土基地货运航司中原龙浩完成货运量1.05万吨。完成对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重组控股,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
郑州机场不断扩大连通世界朋友圈,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能级。
中豫航空集团党委将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为抓手,围绕八大业务板块,优化集团产业布局,持续做强做专。一是再造航空枢纽新优势。加快航空货运发展,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培育壮大本土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发力国际客运,在开通郑卢国际客运航线基础上,加大航线开发力度,推动本土客运航空公司组建。二是激发航空产业链群新活力。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建设全省通用机场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我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空中120”航空医疗救援;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的战略合作,打造全国一流的航空仿真产业集群,合作开展维修改装业务,积极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三是推动“空中丝路”能级新跃升。在全球布局复制、拓展“双枢纽”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布达佩斯、吉隆坡海外货站等项目;依托郑卢客运航线开发特色商旅产品,促成文物展出、文化交流等丰富活动。四是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发展。加大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投入,发挥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研究院、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通。
聚焦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努力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豫资控股集团党委以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重构“四大业务板块”为契机,聚焦功能定位,构建了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主体,以基金矩阵和金融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初步探索出了具有“豫资特色”的国有资本运营之路。
发挥科技创新助推器功能,构建创新生态。以融促研,持续完善科创基金群,放大国资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对科创类企业直接投资的研究和储备。以园聚研,打造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协同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中心,助力园内企业成长。以引助研,打破科技创新资源瓶颈,主动链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依托高校、科研和资本“朋友圈”,设立各类产业研究院等,助推我省产业发展。
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项目顺利开工。
担当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先行军,助推我省产业升级。聚焦“新车医数”四大产业领域,以“产业集团+专项基金+研究院+产业联盟”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专业化产业投资集团。河南中豫产投集团促进国有资本加速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新材料集团重点推动超硬、生物基、化工、铝基、储能等5大新材料产业链条,联合国机精工发起设立金刚石集团。河南省汽车集团成功打造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智行盒子,依托整车制造向上下游延伸,培育做强我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豫健生物医药集团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两院一中心”项目顺利开工,助力河南省打造生物大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丰富金融服务工具箱,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丰富金融工具,利用融资增信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科技债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有序进入创新领域。持续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保持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豫资金融“小生态”促进优化我省金融“大生态”。
联合国机精工发起设立金刚石集团。
豫资控股集团党委将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重点发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加快培育先进生产力,推动我省产业发展“入圈、立群、加链”。
勇当改革先锋 争创改革标杆
全力打造我省国有资本运营主平台
□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河南资本集团党委不断夯实体制机制改革,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为抓手,抢滩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塑强核心增长极,全力打造我省国有资本运营主平台。
强劲厚植创新沃土,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勇挑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担。一是加速权属企业技术革新,支持卫华包装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设立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研究院,引导创新要素向权属企业集聚。三是组建河南中豫格林新能源公司,积极投资布局风光储能重大项目,加速打造能源先进生产力。
2023年5月18日,河南资本集团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聚合要素提升能级,力促现代产业见实效。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抓手,加速构建“一业一企一强”发展新格局。一是统筹推进全省钢铁行业战略性重组,推动洛铜集团、安钢集团作价出资河南钢铁集团,牵头设立规模50.01亿元绿色钢铁产业基金。二是完成省产权交易中心整合至省联合产权交易集团,集聚河南省内各类交易业务,打造全省统一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三是推进省医学生物检测公司转型发展,全面整合省内国资医药科技资源,打造河南省生物科技标杆企业。
2023年3月6日,河南联合产权交易集团揭牌成立,“全省综合性要素和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同步上线。
深化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增动能。坚持以综合制度、机制改革、内部活力激发与风险防范为抓手,提升公司整体动力与效能。一是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行动,创造性提出“赋能”党建工作品牌和“118”党建工作法。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打造“方舟计划”招聘品牌,面向全国100%市场化选聘108名优秀人才。三是深入实施“四制”改革,建立干部召回、退出和“两卡一函”制度,破除任职终身制,实行“全员考核,考核全员”,开展业绩和薪酬市场化双对标。
2023年7月18日,河南资本集团新能源公司与大唐林州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清洁能源项目——林州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开工。
河南资本集团党委将以“四优化 两提升 一确保”为抓手,聚焦功能使命扛稳改革任务,勇当改革先锋,争创改革标杆,努力打造出新、出彩、出色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强功能 担使命 创一流
擎起河南农业发展大旗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党委牢牢把握统筹农业投资的主渠道、统合涉农资产的主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建设农业强省的主力军的企业定位,全力服务“三农”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三业”并举,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强主业,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参与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农产品仓储冷链、批发市场,建设一流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做大实业,支持黄泛区农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花花牛乳业成为奶业一流企业;打造“豫农优品”品牌矩阵,推动“豫农优品”产销衔接、叫响品牌、走向全国;做优新业,实施“新业倍增行动”,加强生物育种、农业大数据等未来农业领域的战略投资。
积极参与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支持花花牛乳业打造奶业一流企业。
二是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培育先进生产力。推进我省种业振兴,推动集团种业资源向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集聚,支持中原农谷建设国家级、国际化种业创新高地。投资培育科技农业,孵化和控股一批“专精特新”农业企业。实施数智赋能行动,建设农业大数据场景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和“数智农投”大数据体系。
助力中原农谷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深化改革提升,打造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新型经营机制,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以“小总部、大产业、强管理”模式,加快打造高效总部、创新总部、价值总部,实施战略决策集中、经营决策分权的运营管理机制。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争创省管国企党建标杆。开展“双五星”党组织创建,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双向印证。实施“青马工程”和“1520”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引进和内部流动机制,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年轻人才库。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党委将推进“资本+产业+科技”融合运营,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分“两步走”打造“两个一流”企业: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农业投资集团,力争到2035年打造世界一流农业企业初见雏形。
织网连链当好方面军 攥指成拳立好顶梁柱
扛牢全省陆港河港整合发展主体责任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豫港务集团党委扛牢全省陆港河港整合发展主体责任,打造陆港“一张网”和河港“一条链”,着力构建“一业一企一强”发展格局,推动再造河南交通新优势的动能加速集聚。
内河航运启航起势,助推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紧盯“11246工程”目标,协同地市形成合力,拓宽航道拓展航线,深度推进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省际合作,对接江苏、湖北、安徽等省份及中东部地区,外引内联、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加快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
中欧班列扩量提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同郑州、新乡、商丘、南阳等省辖市,实现全省中欧班列统一运营管理,对外开放竞争力得到夯实,2024年全省班列将开行3500班,创新巩固“七个率先”运营优势,持续保持中欧班列综合运营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瞄准中欧班列“万列千万吨”目标,加快建设郑州国际陆港,充实平台功能,拓展班列线路,赋能开放强省建设落地落实。
驰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南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十周年纪念班列发车。
推进机构精简扁平管理,实现角色转变效能提升。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价值型总部和规模型子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集团总部做精做优、二级公司做大做实、三级公司做强做专。持续推进集团直接管理的子企业整合优化,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机构科学配置,管理效能提升。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实施数智赋能三年行动,提升“四路协同”信息化水平,“中豫港通”智慧港航系统工程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淮滨中心港综合型码头生产操作系统试点项目投入使用,漯河港智慧港航项目已开工建设,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致力于实现穿透式监管全覆盖,培育发展数字化物流新业态,推动物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增效提速。
中豫港务集团党委将发挥“全国领军型”物流“豫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国际陆港,做实内河航运,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变为枢纽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运贸产”联动发展。
用好“两个途径” 做强“五型精工”
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中开拓创新担当作为
□国机精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国机精工集团党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精于企业客户员工的价值共享,工于品质服务效率的共同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中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推动国机精工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业务布局方面,踏踏实实办实业、沉下心来做主业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宝。布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与河南省合作成立国机金刚石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专业能力,深入推进精工博研、精工锐意公司化运营。开展15项战略运营重点项目,着力推进电主轴、风电主轴轴承、超硬材料、特种装备、刀具材料等产品研发、产线建设及产业化发展。
落实国家战新产业要求,加快新材料应用高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方面,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先进生产力。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切实把新兴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转化为企业实力,全年开展130余项重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其中国家级31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104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发布标准142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8项;8MW全系列风电齿轮箱轴承、18MW风电主轴轴承、25MW风电机组主轴轴承及全系列齿轮箱轴承研制成功投入市场,填补国内空白。
世界首台25MW级风电主轴轴承及齿轮箱轴承下线弥补国内空白。
企业改革方面,围绕国之所需,聚焦重点攻坚,制定实施新一轮科改方案、工作清单。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攻关机制,推进72项关键任务落地实施,以更强信心、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进深化科改行动。
国机精工集团党委将用好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做强科技型、效率型、开放型、数字型、奋斗型“五型精工”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围绕超硬材料、工业母机功能部件等领域,积极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产出更多战略性、关键性、原创性重大成果,努力建成担当时代重任的强国基石,为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深度参与河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铁装备集团党委坚持科技引领、践行实业报国,在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和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深度参与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积极融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一是建强高端装备创新平台,汇聚科技创新硬件要素。扎实推进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首个“高端装备智能化研发与智能化制造+地下空间开发”的产业集群;在河南先后建设并运行科研平台10个,其中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河南省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
2023年12月29日,中铁装备集团自主研制的两台“中铁1400号”土压敞开双模盾构机(直径9.68米)在郑州基地顺利下线,该设备将应用于意大利特伦托高速铁路项目。
二是彰显科技企业功能使命,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本地重大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水建集团等河南省内多家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百余台盾构/TBM设备。在煤矿方面,针对河南平宝煤业瓦斯治理巷工程,中铁装备研制了针对性、定制化产品——国内首台超小转弯半径深井矿用TBM“平宝号”。水利工程方面,自主研制的排水廊道TBM,成功应用于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廊道及自流排水洞的开挖建设等。轨道交通方面,郑州地铁多个项目累计使用掘进机100余台次,洛阳地铁项目中累计使用10余台次。
2023年5月9日,世界首台绿色盾构机“中国中铁1237号”在郑州中铁装备总装车间下线,该设备是业内第一台应用绿色理念的盾构设备。
三是强化盾构产业带动作用,建立高效协同创新范式。积极推进本地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联合攻关,破解关键部件国产化和“卡脖子”难题。如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化产业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联合国内主轴承、减速机技术优势企业——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和郑州机械研究所,成功申报工业转型升级国家强基工程,推动主轴承、减速机等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
2023年12月,国内首台大直径大倾角斜井硬岩掘进机“永宁号”首线贯通。
中铁装备集团党委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发挥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带动河南省盾构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勇挑重担 践行使命
持续服务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
中建七局党委以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持续服务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省之要者”。优化机构设置,立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在豫资源投入,目前在豫设置11家法人机构,18家分支机构,每年在豫纳统产值超千亿元。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融投建管运”一体化优势,“十四五”以来在豫投资建设规模超1700亿元,涵盖城市更新、水务环保等,建成并交付了以三门峡国道310、许信高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生工程。
中建七局投资建设运营的三门峡国道310南移新建项目, “十三五”全国投资最大的干线公路项目。
引领链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扩大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聚集发展,每年带动省内5000余家分包分供企业共同发展,稳定带动30余万人就业,已构建形成河南最大建筑产业集群。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保持产学研合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股权合作、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创新引领,成立“三院一中心”和科创公司,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等重点领域系统开展技术研发,2023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由中建七局开发运营的滨河国际新城,通过上线智慧运营平台,实现“一张屏幕管全城”,获评国家“2023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转变发展方式,聚焦“双碳”目标,牵头组建河南省绿色建筑产业链,研发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等绿色新材料;搭建碳排放检测平台和智慧建造平台,推广装配式建造方式和绿色建材应用,被认定为“河南省绿色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建七局投资建设运营的郑州滨河国际新城,郑州市32个城市建设核心板块之一。
中建七局党委将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发展动能,在属地急难险重任务、乡村振兴、公益活动中,持续勇挑重担,践行使命,充分发挥战略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保障作用。
抢抓机遇 换道争先
在“芯”材料赛道上提速竞跑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宜创芯公司党支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宜创芯公司锚定高端功能性新材料发展方向,奋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生产企业。
在“芯”材料赛道上提速竞跑,重在用好“全链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从建设之初,中宜创芯就立足集团硅、碳、特气等领域基础材料优势,积极对接下游储能锂电和光伏等产业,在90天内推动项目建成并实现试生产,成功打通全国领先的“煤—氢气—针状焦—高纯硅烷—碳化硅—碳化硅半导体—储能锂电和光伏”高品质产业链,填补河南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空白。目前,中宜创芯年产能已达500吨,稳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正围绕“提质扩容”目标,争取到年底总产能达到20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河南中宜创芯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碳化硅半导体粉体项目(一期)生产现场。
在“芯”材料赛道上提速竞跑,重在下好“先手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借助尧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全面布局和打造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全产业链。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院所技术团队合作,加快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超前谋划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前沿储备技术,积极对接参与集成电路等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掌握更多独门绝技,塑造未来产业竞争力。
年产2000吨碳化硅半导体粉体项目(一期)展厅。
在“芯”材料赛道上提速竞跑,重在扩大“朋友圈”,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综合利用“招大商+高峰会”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吸引带动上下游关联和配套企业落户平顶山,衔接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加快打造衬底、外延、设计、芯片、封测和应用等千亿级递进循环产业链,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基地建设提质加速。探索实施“资本+实业+创新”的模式,以资本力量助推新兴产业迅速提质扩容,争取2026年启动IPO推动科创板上市。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宜创芯公司将加快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基地,叫响河南“芯”名片。
打造“四新”一流国资国企
谱写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郑州市政府国资委党委
郑州市国资委党委打造发展方式新、布局结构新、治理体系新、经营机制新的“四新”一流国资国企,推动国有经济规模发展、创新发展,谱写省会国资国企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国资布局优化,在资本配置效率上取得更大突破。探索组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和调整基金,打造“国有资本母基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产业集团”的投资体系,吸引带动社会各类资本开展战略布局及资源赋能。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专业化资源整合,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推进郑州建设集团挂牌运营,组建检验检测公司,构建专业分类清晰、平台资源共享的检验检测市场化服务体系。组建农业科技公司,探索“院地共建平台+实体化运营”合作模式,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城发集团建设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产业结构升级上取得更大突破。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有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组建郑州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逐步提升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力争到2025年达到15%。
郑州智慧公交:运营中的自动驾驶1号线。
聚焦创新赋能发展,在提高科创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组建科创集团,积极打造国有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设立郑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健全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到2025年,市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以上,“双百企业”达5%以上,“科改企业”达10%以上。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人才发展研究院,与科研院所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打造跨区域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聚焦以管资本为主,在增强监管效能上取得更大突破。坚持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完善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紧密挂钩、刚性兑付。强化资产负债率约束,落实“631”债券偿还机制,推进债务重组置换,推动国资监管与公司治理更好衔接。
搭建“两箱一平台”
提高企业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
□洛阳市政府国资委党委
洛阳市国资委党委充实完善“两箱一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助力洛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丰富改革的“工具箱”,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一是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探索建立以尽职免责为中心的市属企业跟投容错机制,支持企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中开展跟投试点,对关键岗位核心人员实施强制跟投,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坚持业绩与干部任用、薪酬分配挂钩。深入推行经营业绩“四挂钩”改革,实现经理层成员经营业绩目标全覆盖,全面实施中层及以下人员绩效考核强制分布及结果运用,建立以业绩为衡量标准的优秀经营人才库,作为干部培养、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坚持放活与管好结合,修订完善《洛阳市国资委企业监管权责清单(2024)版》,外聘专家组建战略投资委员会,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平行论证。
2023年10月13日,洛阳市人才集团揭牌成立。
充实防范风险的“医药箱”,扎实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壮大化险资金池,为企业救急。设立10亿元规模的信保基金,帮助市属企业解决临时性资金“过桥”支持。二是提信用降成本,为企业健体。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底前完成洛轴LYC和盛龙实业上市申报。持续推进企业信用评级提升工作。三是加强数字风险防控,为企业预警。完善国资监管平台“债务管控”功能,在线监测企业债务规模及偿还情况、担保情况等。
2023年11月13日,成功举办“走进洛阳投资人恳谈会”。
健全“147”服务矩阵,搭建合作共赢平台。以市政府国资委为1个平台,打造信息发布等4个功能,链接市属国企、投资机构等7个端点,更好深挖内部和借力外部优势资源。一是强化地企合作。组织走进央企、民企、要素保障单位系列活动,到优质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二是强化要素集聚。打造国资路演平台,助力优质项目与投资机构对接;梳理企业研发和创新需求,匹配科创机构和平台。三是强化“飞地”牵引。发挥国宏集团深圳分公司功能,一头连接本地,汇总产业、人才等需求形成定制菜单,一头连接外部,发掘项目、资源等。
2024年2月22日,百家基金走进洛阳产业峰会,洛阳制高转型省级股权投资基金设立。
精准施策 奋力攻坚
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
□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国资局)党组
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国资局)党组推动辖区国有企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高起点、高质量开局起步,精准施策,奋力攻坚,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取得新成效。
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济源聚焦新兴特色产业,引导投资集团积极承接河南省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投资3亿元设立济源融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首期出资4200万元投资智慧互联电信方舟(深圳)创业投资基金,以吸引更多产业基金落户济源。由资本运营集团投资10亿余元主导建设的中原地区唯一具备专业化配置的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持续加强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合作,目前已具备纳米新材料研发、中试放大、工程验证、成果转化熟化等功能。
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
加速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济源示范区管国有企业2023年共承接重点项目62项,完成项目投资58.64亿元。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A区项目完成投资8亿元,从签约到投产使用,用时150天,再次刷新济源速度。作为国家大宗固废骨干企业“示范项目”之一的再生铅闭合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达产后,豫光集团废铅蓄电池拆解处理能力有望提高到54万吨,废铅蓄电池处理总量将占到全国总量的10%左右。
豫光集团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技改项目直炼生产线。
加大市场化转型力度。济源挖潜工业基地优势,突出有色冶炼、白银、纳米等产业化路径,深度参与河南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建设,投资1亿元建成豫光集团产业研究院暨科研中心,完成有色金属领域国标和行标等9项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豫光集团成为行业首个实现绿色工厂及铅、锌、铜绿色设计产品全覆盖的企业。成功举办白银文化博览会,启动“百城千店”计划,坚持做大做强白银行业,叫响“愚公故里·中国银都”品牌。
济源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A区。
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国资局)党组将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更好地统筹现有资产、资源、资金、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切实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积极发挥国有企业作用。
以数据资产运营新型智慧城市
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国有科技创新集团
□郑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郑州数智科技集团党委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布局结构新、治理体系新、经营机制新的现代新国企。
一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组织新活力。加快推动集团及子公司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配强,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大力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分配结构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技术人员岗位倾斜,更大力度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锻造发展新动能。深化与郑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嵩山实验室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承担高层次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实施股权、分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中长期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郑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数智创新联合实验室。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发展新质效。聚焦数字化转型主责主业,加大内部各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有机整合,做大做强数字新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科技创新八大板块,力争未来五年培育1—2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动1—2家实控企业上市。加强数字郑州、现代化智能体城市建设,助推郑州打造国内领先数字城市标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牵头组建郑州数字产业生态联盟。积极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
数智AI企业经营管理助手—“数小智”。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助手 - AI小郑。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培育竞争新优势。立足全球视野,通过重点项目联合攻关、顾问技术指导、产学研联盟等形式,力争未来五年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少于10名。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赋予领军人才在技术路线确定、科研团队组建、项目过程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对贡献特别突出的,可以优先破格任用或提拔。
郑州数智科技集团党委将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努力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建设国内一流国有科技创新集团的强大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豫公安备案41010502003662号
豫ICP备15001227号-2
管理维护:国资委数智化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65
国资委地址:郑州市黄河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