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女主去世六个多月后,《悲情三角》迎来了迟到的奥斯卡提名

女主去世六个多月后,《悲情三角》迎来了迟到的奥斯卡提名

5 个月前

《悲情三角》2022年上映,在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同时又获得了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提名。



作为一部完全在疫情期间拍摄的电影,《悲情三角》从权力、阶级、两性冲突的角度对现今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



正如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艺术永远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在而显示着它的存在”,这话对今天的艺术更是如此。



《悲情三角》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前剧组曾在柏林、斯德哥尔摩做过一些试映,但观众看过之后反应都很冷淡。



后来剧组又前往西班牙乡下放了一场,三十几个农村观众却看得很开心,当然这不代表电影内容的“俗”或涉及到底层观众设身处地的经历,只是艺术需要咀嚼,雅俗共赏才是大众艺术。



故事建构

电影的故事分为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是雅雅和卡尔的情侣日常,讨论两性相处,涉及男女平等的问题;

卡尔是一名颜值身材都在线的男模,但在这个圈子中,女模的收入普遍高于男模。



卡尔的女朋友雅雅与他是同行,也是一个网红。这天,二人来到高级餐厅吃饭,饭过结账时二人起了矛盾。



因为雅雅曾说“下次我请”,但等到买单时却不再提此事,卡尔觉得雅雅过于虚伪,重点不再买单而在于态度,可雅雅却装作视而不见。



当卡尔挑明了问题并咄咄逼人时,雅雅却尴尬的付不起账单,于是她承认一开始就没有想买单,又解释说只想通过这件事“验证假如有一天自己怀孕了不能工作,自己的丈夫是否会照顾自己”。



这里的“卡尔”是一个锱铢必较、但正面的角色,他的出发点在于男女交往中的角色问题,他想追求一种男女平等。同时他也有担当且真诚,因此当雅雅坦白二人这种看似亲密又无真爱的关系时,卡尔决定会用自己的行动让雅雅真的爱上自己。



第二部分 是卡尔和雅雅在豪华游轮上的见闻,这里围绕着上层社会中的大亨展开,并以一场暴风雨中的呕吐打碎了所有人的体面;



雅雅作为网红获得了一次免费搭乘游轮的机会,这是一次为超级富豪准备的海上派对。



雅雅和卡尔在这里见到了搞农业的俄罗斯商人及其两任妻子,搞军火的夫妇,单身的IT富翁等,他们都有着巨大的财富。



游轮的船长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并不待见船上所谓的“社会精英”,因此一直推迟船长宴会,直到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宴会才终于开始。



在这场宴会上,由于暴风雨的袭来导致游轮晃荡不堪,船上的乘客即便面对精致的餐食仍然难忍晕船的恶心,于是在交响乐的映衬下,他们在船舱里吃饭、呕吐、腹泻,满地打滚,整个局面混乱尴尬,作为社会精英的体面消失殆尽。





而俄罗斯商人和船长这个时候在话筒面前大谈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现今的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讽刺,同时他们玩闹的宣称游轮即将沉默,于是整个局面更加混乱。



第二天游轮扛过了暴风雨,但军火夫妇的手雷不慎引爆,游轮沉没,一行人跌入大海。



电影的 第三部分 是海难后的孤岛生存,这里表现“社会结构”的颠覆与重组,一名菲律宾清洁工成为了岛上的“王”。



俄罗斯商人,IT富翁,坐轮椅的妇人,服务员总管以及雅雅、卡尔被冲上了海岸,其他人杳无音信,正在幸存者们担心如何生存时,船上的女清洁工带着一艘小艇也冲上了海岸。



所有人都开心的分到了物资,总管仍尽力维持曾经船上的等级关系,但作为唯一有生存能力的清洁工感到不满,她以食物为筹码,成为了所有人的船长,至此,曾经船上的社会结构崩塌,围绕着清洁工的重组社会形成。



在孤岛上的生活中,金钱奢侈品已经一文不值,如果一个人不创造价值那么他将失去被照顾的待遇,因此,所有人都尽力讨好清洁工,卡尔甚至成为了满足其肉欲的男宠,一切趋于稳定。



这天,清洁工和雅雅外出寻找食物,二人却吃惊的发现,原来这不是个孤岛,而是个度假区,正当雅雅提议要进去时,清洁工借口上厕所,而转头,她正搬着石头朝雅雅走来。



隐喻

影片以“悲情三角”为名,代表的是一种三角形的结构,即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在这里既涉及到阶级身份,同时又有两性话语权的争夺。



影片设定卡尔和雅雅同为模特,这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收入能碾压男性收入的角色,导演一开始就试图在一种性别倒置的处境下研究两性问题;



比如卡尔与雅雅的买单争执其实男性提出的平等概念,也就是追求“女权主义”下的性别平等,卡尔的原则和思想一直在打破我们刻板印象,当然这只是个体的相处。




当卡尔和雅雅来到豪华游轮时,游轮上的清洁工、服务员、非富即贵的客人组成了一个阶级分明的微型社会,这里的卡尔雅雅实际上是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导演只是利用雅雅所代表的网红经济让他们参与到场闹剧中更顺理成章。



导演按照经济结构来进行人物设定,人物的权力地位取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这些人物看似光纤但充满粗鄙,俄罗斯商人一个妻子一个情妇,他戏称自己“sell shit”;军火夫妇驰骋江湖,但最后被自己的军火葬送生命;IT商人卖掉公司走向巅峰,却仍用粗劣的手段勾引异性;





而最统一的一点在于,他们是如此的害怕意外和死亡,如此的害怕失去生命及其连带着的巨大能量,以至于宴会的那场闹剧如此的不堪。



电影的神来之笔便是这场暴风雨宴会的混乱,导演将精致的食物、优美的环境、体面的身份、与呕吐、惊慌失色、连滚带爬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就用这些略带恶心的画面将社会的阶级、权力的体制变成了一场闹剧。



而正当这些人乱作一团时,清洁工们带着耳机镇定的处理着恶心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被导演塞满了隐喻。



置换

如果将《悲情三角》看作一个三段式的故事,那么它们则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置换。

第一部分是卡尔与雅雅性别的置换,二人探讨情侣间最尴尬的钱的问题,从而引出男女平等的概念:



第二个部分通过大量的铺垫展现一种身份的置换。

一开始服务员和清洁工是游轮上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要讨好顾客,甚至不得不答应商人妻子提出的水上滑梯的要求;



在卡尔和雅雅最初登上船时,雅雅被性感的船工吸引,卡尔吃醋后将其举报,随即船工就被轰赶下船,因此这些人即便有姣好的外表,但也是必须“出丑”的角色,体面只能留给那些上层社会的客人。



但当游轮离陆地越来越远,这在另一层意义上象征着土地文明的愈来愈远,在暴风雨中的宴会上,精致的餐食、优美的钢琴、华贵的妆容都在一声声呕吐、一柱柱喷涌的呕吐物中土崩瓦解,当那些客人连滚在爬时,那些清洁工和服务员却能视而不见得心应手的做工作,这是一种体面身份的置换。



第三个部分则是阶级的置换,在一行人遭遇海难漂流孤岛时,现代社会的一切法则都不再适用,曾经最底层的菲律宾清洁工因为有求生的能力而成为了新的船长,她因此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微型社会中一切资源都随她调用,而那些曾经的客人只能去讨好她。



虽然导演在结尾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清洁工拿着石头走向雅雅的最后一刻犹豫了,卡尔往她们的方向奔跑。



但其实清洁工还是会杀死雅雅,因为在荒岛生存的阶段,她建立了一种新的体制,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王,享受着现实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尽管雅雅是个好女孩,还准备以后给清洁工一份工作,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会让清洁工重新回到那种底层、被使唤的一种身份,所以她必然会动手。



而在电影之外,非常可惜的是,在这部电影上映的前5周,也就是2022年8月31日,饰演雅雅的查尔比·迪恩·科里克突发疾病去世,年仅32岁,导演没舍得设置的结局,流到了现实。



《悲情三角》说到底是一部悲剧,导演在其中影射的大量政治、阶级、社会问题确实存在也值得关注,只是在现今社会发展如此不平衡的状态下,这些问题该由哪些人关注或者那些还仍未解决自身问题的人是否应该去关注呢?这仍然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就好像在电影的第三部分,当清洁工的地位一跃而上时,服务员头领也好、卡尔和雅雅也好、富翁们也好,都几乎是转瞬即逝间接受了这个阶级上的改变,甚至发展到最后,雅雅佩服清洁工建立了一个母系社会,服务员勤勤恳恳的管理,卡尔作为男宠去满足其性欲。



由此可见,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前的一切转变都能被人类适应,甚至是社会结构的崩塌,好像一切情有可原,但细想,如果是这样,人类一直以来建立的文明似乎毫无意义。



我相信也是基于这种思考,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在《悲情三角》的一个个闹剧里,展现给我们关乎“原始”与“文明”的更深的涵义。

非专业影评,不喜勿喷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发布于 2023-03-16 17:14 ・IP 属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