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方孝孺

明朝初期历史人物
收藏
0 有用+1
0
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名儒 宋濂 为师,深受器重。1398年,明惠宗 朱允炆 即位后,遵先皇 遗训 ,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其出任翰林侍讲及 翰林学士 。次年,值文渊阁,尊以师礼。皇帝读书每遇到疑难问题,均宣其御前讲解;凡有国家大事,也命其坐前批答。此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由方孝孺任副总裁。其后又调任文学博士,奉命与 董伦 高逊志 等主持京考。燕王 朱棣 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皇帝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多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 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攻占南京,文武百官见风转舵者居多,唯独方孝孺拒不投降,被下狱后凌迟处死,时年四十六。 [40] [48 ]
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文、经典释文、散文和诗文皆为最佳。其著述绝大部分收录在《 逊志斋集 》中。据《 明史 》记载:“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章谓:“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撰有《大易枝辞》《周礼考次》等,还有许多著名文学作品,如《 蚊对 》《 指喻 》等,每篇都各具特色。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故所流传下来很少,后在海宁一藏家处发现部分遗著,被刊成《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共四十卷,流传于世。 [48 ]
全    名
方孝孺
别    名
缑城先生 正学先生
希直 (一字希古)
逊志
谥    号
文正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浙江 宁海 大佳何镇 [45]
出生日期
1357年
逝世日期
1402年7月25日
逝世地
直隶应天府
安葬地
江苏省南京市聚宝门外山上
主要成就
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
主要作品
逊志斋集 [2] 《方正学先生集》 深虑论 豫让论
最高官职
翰林院文学博士

人物生平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 浙江 宁海 大佳何镇 [3] [45] 。父亲 方克勤 洪武 年间曾任山东 济宁 知府 ,奉公守法,入《 明史 ·循吏传》 [4]
方孝孺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23]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 韩愈 [5] 。成年后跟着 宋濂 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 胡翰 苏伯衡 也自认不如。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6] 。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7]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 吴沉 、揭枢 [8] 的推荐,被 朱元璋 召见。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 朱标 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9] 。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10]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 [11] 。蜀献王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12]
方孝孺像,取自明嘉靖四十年台州王大可刊本《逊志斋集》
朱允炆 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 侍讲学士 ,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 [1] 。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炆有时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 燕王 朱棣 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13]

辅佐建文

建文三年(1401年),燕军攻掠 大名府 。朱棣听到 齐泰 黄子澄 已经奔窜的消息,上书请求朱允炆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 [14] 。方孝孺建议:“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自疲。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 山海关 ,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 卢沟桥 直捣北平,燕王他一定回军救援。我方以大量军队追随燕王之后,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结局。现在他的奏事文书恰好送到,应暂且给以答复,文书往返时间超出一月,就会使得他的将士心意懈怠。我方商定合击的态势,进而消灭燕军,就不会很费事了。 [15] ”朱允炆表示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车马疾行,答复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让他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薛岩到燕军中,他将谕旨藏匿起来,不敢出示给将士们,燕王也没有尊奉诏令 [16]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派遣军队扰乱燕军粮饷运输线。朱棣又派遣指挥武胜上书朱允炆,申诉以前的请求。 朱允炆 想要应允,方孝孺说:“此时若停止军队作战,以后就难以再次凋动集中了,愿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杀了武胜来,拒绝朱棣的请求 [17] 。不久,燕兵抢掠了沛县,烧毁粮船。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以此深感忧虑。由于朱棣的世子 朱高炽 性情仁厚,他的弟弟 朱高煦 则狡狯谲诈,又得到朱棣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 [18] 。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朱允炆,派遣锦衣卫千户 张安 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 [19]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 [20] 。”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 [21] 。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22]

被诛灭族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 姚广孝 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方孝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24]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 周成王 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 [25] 。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26]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 廖永忠 的孙子 廖镛 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27]
方孝孺有位兄长 方孝闻 ,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弟弟 方孝友 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28]
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明仁宗 朱高炽 即位后,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已遭处决示众。他们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发还他们田地。其外亲戍边者,只留下一人于戍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
万历十三年(1585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谪守边者的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共有一千三百多人 [29] 。然而方孝孺一家死绝,无后代,惟有方克勤之弟方克家有儿子名孝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复曾上书皇帝,请求减损信国公 汤和 增收的宁海县的赋税,被贬谪戍守庆远卫,因编入军籍,在诛灭方孝孺“十族”时得以免死。方孝复的儿子方琬,后来也获释为民。 [30]
明世宗 时,松江人俞斌自称是方孝孺的后裔,一时士大夫们都相信了他的话,还为此纂成《归宗录》。不久方氏觉察到其中的虚假,告到官府,才了结此事。 明神宗 初年,有诏旨褒扬、编录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被旌表者, 徐辉祖 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31]

主要影响

《历代名臣像解》中的方孝孺像 (3张)
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俱佳,绝大部分收集在《 逊志斋集 》中。其文学作品,如《 蚊对 》《指喻》《越巫》《鼻对》《吴士》《 越车 》等等,都有其特色。
“主题鲜明,议论大胆”。这是方孝孺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如他写的《越巫》一文,通过一个以“治鬼”术骗人的越巫,最后被人装鬼反其道吓死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社会上巫祝欺人为生的邪恶与自欺,落得个身赴黄泉的可悲结局。
他还善于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的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如《吴士》一文即属此类。文中借 张士诚 的形象讽刺那些偏听偏信、轻于用人的当权者,又借与吴士交游的“钱塘无赖”的群体形象,揭露了浮夸之风的社会基础。
“选材严、开掘深”,这也是他文学作品的特色。《指喻》可视为范例,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由叙事和论理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阐发所叙之事中蕴含的道理。借“喻”立说,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个特点是善于借喻,运用对比寓言等写作技巧。最具代表性的属《鼻对》和《蚊对》。《蚊对》是一篇探讨生活哲理的伦理散文,即事论理,从被蚊虫叮咬这件具体的日常生活琐事,升华到人生重大的哲理原则。
《明史》说,“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在评其文章更是“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
此外,方孝孺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
方孝孺所撰写的《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收入宁海县文物办库房。该书在宁海一藏家处发现,全套18本,每本书长26.5厘米、宽16.6厘米、厚1厘米,内收集有方孝孺绝大部分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等,其文学作品《蚊对》《指喻》《越巫》《鼻对》《吴士》《越车》等皆在其中。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故流传甚少。1928年,宁海乡绅胡撝谦深感“宁海为其生长之乡,宁海诚不可无刻本”,以成化本为底本重刊,名为《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共40卷,包括拾遗卷和附录卷;书中篇目一如成化本,但内容已远超成化本范围。 [32]

历史评价

朱元璋 :此庄士,当老其才。 [33]
姚广孝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33]
朱高炽 :若方孝孺辈,皆忠臣,诏从宽典。
李贽 :孝孺自幼精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寸。为文雄迈深醇,乡人呼为小韩子。
钱士升 :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 [34]
乾隆帝 :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 [35]
方孝孺像 (4张)
张廷玉 :帝王成事,盖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御也。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33]
蔡东藩 :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至拒绝草诏,犹不失为忠臣,然一死已足谢故主,何必激动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 [36]
胡适 :①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方孝孺在燕王进入南京后,因拒绝起草即位诏被杀了十族。当时姚广孝曾劝明成祖给读书人留个种子,明成祖不听,终于把他灭九族,灭十族。甚至留有方孝孺片纸只字也是有罪的,这是明成祖要毁灭方孝孺的政治思想。②所以以后明朝200年,再没有政治思想家。我国政治思想在14世纪以前,决不逊于欧洲,但近500年来何以不振,这是由于方孝孺被杀的惨剧所造成的。

轶事典故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 读书种子 ”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 姚广孝 的创意。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但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的极不配合,朱棣灭了他的十族。
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
方孝孺书法
方孝孺题宋·李迪《三顾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际关系

永乐帝朱棣的儿子 明仁宗 朱高炽 ,在短短的七个月在位时期,亲自为方孝孺平反:“方孝孺辈皆忠臣,诏从宽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时任南京提学御史的 杨廷筠 在认定方孝孺嫡系余德宗一支繁衍至二百多人后,允许其后裔复姓方。 [43]
天启二年(1622年),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入京参加贡生考试,上书 明熹宗 朱由校,请求正式为方孝孺恢复名誉。明熹宗下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宁一体恤录。”至此,隐居奉贤、南汇等地区的方孝孺后裔终于得到官方认可,方孝孺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43]

人物争议

历史上只有“ 灭九族 ”的酷刑,有史以来,“灭十族”惟方孝孺与 景清 两人。
朱棣即位后,请“读书种子”、第一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当然为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绝。
方孝孺题跋像,取自清代修《安徽庐江方何氏宗谱》
因为有求方孝孺,当方孝孺批驳朱棣将篡位辨解为“法周公辅成王”时,朱棣还是保持耐性说是皇室家事,意为让方孝孺回避。偏偏方孝孺顶真到底,拒不同意。
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
《明史·方孝孺列传》是“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说明成祖杀了方孝孺父系一族。根据另一则史料《 立斋闲录 》里面的记载是:“今校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谅经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孙起宗起成起庄小荀居安渊胜族孙崇俭等”。
《明史·方孝孺列传》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明 崇祯 《宁海县志·方孝孺传》《 明史纪事本末 》、明末乡贤大家 黄宗羲 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献都记载他被灭了十族。另外,崇祯年间编纂的《 熹宗实录 》也记载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还记载了当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续方姓一脉,至 天启 二年,方孝孺十世孙伏阙上书以闻,得以赠恤的故事。
方孝孺被诛灭十族这个有待于考证,第十族为门生之门生。但诛十族的行为与十族是否被诛灭并不矛盾,正史中虽然没有对于方孝孺被诛灭十族之事并没有直接点出,但是前后呼应 [36] ,在字里行间中间接说明。

出版图书

  • 作者名称 方孝孺
    作品时间 2000-1-1
    《逊志斋集》是明方孝孺撰写的诗文集。二十五年,太祖说:“现在还没到用孝孺的时候。”只任用他为汉中教授,每天和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听说他的贤名,聘请他作世子的老师,常和他谈论道德,并以殊礼厚待他,名其读书之庐为“正学”。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国家大事都向他咨询。修《太祖实录》及《...

史书记载

后世纪念

南京方孝孺墓 (6张)
方孝孺墓 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神宗 时,下诏褒录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方孝孺位列其次。 [44]
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 汤显祖 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 李鸿章 任两江总督时,又重新为其修墓立碑,民国江苏省省长 韩国钧 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
1999年, 雨花台风景区 特请 东南大学 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方孝孺后人又捐款与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片段
2005年电视剧《 大明天子 》:戈辉饰方孝孺。 [42]
2009年电视剧《 郑和下西洋 》:钱学格饰方孝孺。
2011年电视剧《 洪武三十二 》: 艾威 饰演方孝孺。
2015年电视剧《 英雄诀 》:吴成志饰演方孝孺。
2019年电视剧《 大明风华 》: 王毅凡 饰演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