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妹控神作——《妹妹人生(妹与日)》
本文作者:十又土
美少女编辑: @熊腾浩
许多年以后,牵着妹妹的手,已经三十多岁的哥哥准会回想起,他努力帮妹妹写绘图日记的那个下午。
0.作品简介
《妹妹人生》讲述了一对兄妹从幼年到成年,相互依存的一生的故事。本作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主角遇到的并不是那种特别重要,但是只要跨越过去就可以解决的难题;主角的对手名为生活,生活将苦涩持续而漫长地渗透着,无法逃避,无法解决,他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坚守着自己所爱的事物,充满勇气地活下去。这种沉重而苦涩的感觉是本作最大的特点,以至于它更像是轻文学而不是轻小说,相比较之下别的萌系妹控作品简直就像是童话故事。至于简介里说这是“兄妹爱情喜剧”,那是在编辑骗人,这不是爱情作,更不是喜剧。
本作在网络上有两种版本,《妹妹人生》是台版的翻译,同时也已经在轻国录入;《妹与日》是民间的网译,但是由于用语过于接地气,不适合本作氛围,还是建议大家阅读录入的台版。
1.从外人到亲人
许多家庭矛盾的根源就是有的人把血缘关系当作是一种先验的、绝对的、不可动摇的关系,然而有血缘关系不能代表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代表不了。感情也好,关系也好,都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出来的。血缘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关系,只不过血缘关系的存在给了你一个理由去培养真正的关系,做到了预言的自我实现,若是错把血缘关系当作真正的关系而忽略了培养,那么你就只能得到陌生人、仇人,而不是亲人。不过,虽然血缘关系是个骗局,但是它骗到了足够多的人,它就不是骗局了,它被建构为真实的存在:亲人应该无条件地互相帮助。所以,总的来说,它又是真的了。
在主角三岁那年,妹妹出生了,但是他一直和妹妹很疏远,即使他知道她是自己的妹妹,然而还是没有实感,他们就只是同一个屋檐下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而已。
如此这般,我们在没有构筑关系的前提下长大了。
这一切持续到他十岁那年,妹妹抱着绘图日记向他求助的那一天。这是两人关系真正开始的一天。
妹妹软弱,爱哭,没有朋友,暑假的绘图作业没法完成,只能急急忙忙地找哥哥帮忙,并在这之后,也一直麻烦哥哥、亦步亦趋地学哥哥、黏着哥哥。主角表面上说很麻烦,其实也是很享受这种被妹妹依靠的感觉。就这样妹妹在主角的心中的形象,从陌生人变为房间里的异质物,再之后哥哥因为被妹妹的笑容打动,两人由于长期相处而变得熟悉,妹妹终于成为了妹妹,她从外人变成了亲人。主角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十分照顾妹妹的哥哥,他很享受这种关系,希望能这样永远地继续下去,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从来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永存,他们要长大了。
2.如果我是无可救药的妹控?
长大了,妹妹上了初中,哥哥上了高中,不能说是儿童了。小时候兄妹一起住一起玩甚至一起洗澡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长大之后就不一样了。因为自己的成长,因为妹妹的成长,主角开始对自己和妹妹的关系感到了迷茫——他不知道这样的关系能不能继续下去,他也不知道这样的关系持续下去好不好;他还对此产生了恐惧,因为在本能里、潜意识里,他明白自己是个妹控,然而所谓的常识束缚着他,他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为了反抗,为了逃避,为了寻求答案,他作出了一生中最愚蠢的决定——刻意远离妹妹。他故意去出门去和朋友玩,故意去外地上大学,他在努力地成为一个正常人。幸运的是,不幸的是,也许归根结底还是幸运的是,因为一次偶遇,他找到了女朋友。
主角一生只接纳过,或者说,只爱过两个人——妹妹和女朋友,如果说女朋友还能被用来和妹妹作比较(尽管一比就输了),其余的人,包括父母,就连拿来和妹妹对比的资格都没有。尽管无论是开始交往的时候还是分手的时候,主角都不甚激动,但他确实很爱女朋友,只不过他是那种表面平静而把感情都藏在心底的人,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他还是有在想她。能和喜欢的人谈恋爱,当然是幸运的事。
不过,女朋友是个“正常人”,还是个敏锐的“正常人”,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一个妹控,尤其是这个妹控还把妹妹放在比她靠前的位置。她不是那种满脑子都是男人,只要能和主角在一起就什么都无所谓的轻小说女角色;她是一个相当现实的角色,所以分手的时候也毫不犹豫。除非妹妹在上大学之前就被车撞死了,否则他们就一定要分手,这当然是不幸的事情。
但我要说,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这分手使得主角终于放弃了幻想,接受了自己的本质,接受了现实。人是无法反抗自己的本质的,主角的本质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妹控,尽管他花了整个高中以及大半个大学的时间来试图逃避和掩盖这件事情,然而妹妹只用了三天就让他回到了原点。女朋友的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她还代表着所有“正常人”,妹控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正是她让主角深切地明白了这一点。因此,这种回归原点实际上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当主角抱着妹妹,满怀歉意地说出:“现在已经没有了(女朋友)”的时候,他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接受了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妹控的事实,然后决心和妹妹两个人生活下去。
3.妹妹日记
妹妹也不是个正常人,倒不如说,首先不正常和更加不正常的是妹妹,她的社交能力差到极致,以至于唯一同龄的交流对象就是哥哥。当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真正地发现了哥哥的存在,并学会了依赖他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兄控,并慢慢地把本性随波逐流的哥哥变成了妹控。如果说哥哥的人生是一个表面上有很多选项,但实际上不管怎么选都会进入妹线的伪多线游戏,那么妹妹的人生就是一个连选项都没有的纯粹线性游戏,自始至终都只有哥哥线。没有朋友只要和哥哥玩就好,不知道怎么办问哥哥就好,只要可以被哥哥夸赞就好,只要和哥哥在一起就好。正因为没有选择,所以毫不迷茫,毫不动摇,也从不害怕承认对哥哥的爱,无论是在心里承认还是直接说出来。
哥哥远离了自己。
妹妹始终相信哥哥有自己的理由,从来没有怀疑过哥哥是故意躲自己,所以她就坚决地努力追赶哥哥,学习,写作,为了去到哥哥身边,为了被哥哥夸奖。这是最正确的策略。实际上妹妹的优势就是无限大的,什么不要管,一直往哥哥身上靠就行了,要是想来想去反而会出事情。
妹妹得偿所愿,不仅成功地和哥哥住在了一起,还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作家;前者是哥哥表面上要避免但是心底在渴望的,后者则是哥哥从没有想过会真的实现,也并不希望真的实现的事情。兄妹二人尽管亲密,然而在交流理解上确实存在偏差,哥哥小时候夸赞妹妹的日记,也并不是说,妹妹的日记真的有多么好,不过就是一种客套话,一种鼓励。但是这个时候,妹妹的一根筋发挥了作用,她以为,只要自己能写出好作品,就可以得到哥哥的赞赏。不过这种误解也是必然的,因为妹妹是如此的笨拙,她只因为绘图日记得到过哥哥的赞赏,她也没有别的什么特长或者爱好,所以她就只能全身心扑在阅读、写作还有学习上,这反而让她变成了一个很优秀的人,远比哥哥优秀。
妹妹察觉到了哥哥因为这件事情内心产生了动摇,但是,只要可以两个人一直过下去就可以了,一定没问题的,妹妹是这么想的。
4.妹妹人生
主角毕业了,找工作,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一份在面包厂的工作,这工作和他的大学专业没有关系,甚至和大学也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一份流水线工人的工作而已。工作环境很糟糕:机器很吵、气味很大、还让人腰酸背痛;但是也还是处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于是,随波逐流的主角又一次发挥了他的特质,既然可以干,也可以赚钱,那么也就接受下来吧。主角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的工人。
一般来说,轻小说主角的职业总是倾向于中产、小资产阶级的:编辑、老师、系统工程师、白领、作家……这些职业的主要特点是,它们是脑力劳动,工作中还可以有,或者说,还需要有一定的能动性。表现在作品里面,就是主角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化解职场上遇到的各种难题,获得提升。然而本作的主角却是一名真真切切的无产阶级工人,流水线工作,只需要把身体当作机器,不断地重复着机械式的劳动就可以了,辛苦、无聊、无穷无尽。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正好相反,前者越做越强,后者越做越弱。如果说做白领努力拼搏,还有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可能性,那么做流水线工人就没有任何上升的可能,不仅如此,长期的劳累还会使人身体变差,让人痛苦甚至失去工作能力。所以,主角对未来的想法也理所当然的是悲观的,他想到的是衰老和死亡,想到的是妹妹也许要和自己分别,想到的是未来会将宝贵的记忆遗忘,他不想前进,只想停下来,永远地这样持续下去:努力工作供养妹妹的哥哥,和被哥哥供养的追寻梦想的妹妹。然而,时间是不会因为人的愿望而停留的。
妹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她不需要再依赖哥哥了,主角一下子不知所措,感觉到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直以来,他都把被妹妹依赖作为活着的意义,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旦这一点发生了改变,整个人就会从根基开始崩塌。妹妹不再需要哥哥,这件事情就如同尼采所言的一样:“上帝已死。”
随着“上帝死了”,人类正陷入绝对的空无或虚无的境地,世界成为荒漠,人成为碎片,依赖于即成“意义”生存的方式已被埋葬。
虽然人不需要意义也能活着,但是只要人活着就会去寻找意义,没有意义的存在会让人痛苦而疯狂。尼采指出,
人的真正痛苦不在于痛苦本身,而在于痛苦的无目的性,即“为了没有解决存在意义这个难题而感痛苦。”
既然失去了意义,那么再次寻找到就好了。
经过了痛苦、迷茫和求索,主角终于明白了,妹妹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重视的事物,他也决定要将除了妹妹的一切抛弃,抛弃父母,抛弃朋友,抛弃子孙,两个人活下去。他们生存的意义不在于他们做什么事情,不必拘泥于究竟是谁依赖谁,仅仅只是二人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方的意义,这样二人作为对方的意义,就可以相互扶持地活下去。
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从这个角度讲,主角就是一名英雄。他明白了所有事情,他想清楚了一切,最后他还是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把全部的人生奉献给血脉相连的妹妹。互相依存,彼此扶持地走在我们的道路上。
这种说法太严肃沉重了,还是换个更轻松绵软的说法吧。
有了,这个说法很好!就决定用这个说法了!那就是──
妹妹人生。
5.杂想
资深妹控弥亚:
这个《妹妹人生》的观感其实是让我想起了《俺妹》的,因为其实拥有着一般常识却还是要为了妹妹抛弃一切这一点上,京介和这位的区别在于阶段性。京介还没到能够独立并自主发言的社会人阶段,所以他只能隐忍,而且桐乃也并不像这个妹妹那么依存于他,所以为了妹妹的幸福京介和这个主角不能做相同举动。所以有一点,我觉得入间的这本书其实是安排了一个恰当的试验场,对于一本妹控主题的小说,妹妹完全不喜欢哥哥是没有戏的,哥哥不妹控也是没有戏的。所以这本书的好处在于首先合理化他们控的起因,然后在这个合理的条件下对这样一种模式做现实的实验,看看兄控和妹控究竟会生活的怎么样。由于这种起因上的合理性,才会让人有区别于废萌妹控作的观感,所以我们就像真实地看到一对不是刻意的、真实的、普普通通的兄妹的故事。我们会这样想:他们唯一的不同就是感情上的相互依存不被大家承认而已,因为违背“常识”、“伦理”等等,但是这份感情的真实性让我们无法否定这个实验结果的真实——历历在目的兄妹的过去。我们是看着他们如何走到一起的,我们是他们爱情(姑且这么说)的见证人,所以我们会被感动。
社会学者吴46:
作为更喜欢从情感分析的我而言,我有如下观点:
妹妹对于自己的哥哥依赖不仅仅在于没有选择,而是她探索到了一种爱的本质:纯粹的相互需要和相互陪伴,这使得她并不需要其他的感情再去填补自己的心————因为她已经被这样最本真的情感占据,其他的东西也就不存在。
对于普通人来说,任何感情都会有计较得失的地方,大家也常常会纠结爱与不爱————因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期待,而自己的信任和包容也没法去适应这种落差感,才会使得感情出现了裂痕。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倾诉和沟通来弥补和排解。
但是这对兄妹并不需要,因为她们是极端的:妹妹绝对的,无条件的去信赖自己的哥哥。哥哥也认识到自己终究是离不开妹妹的这份感情。他们将彼此的爱恋上升到一种如同空气或是水一般平常的东西。平时也许只是普通的表现,但是一旦出现破坏这种感情的事件,双方都会出现失去重要物件的情感缺失的现状,也许会有替代品,但是不会比这二人如此纯粹的感情更好。(如哥哥的女朋友)
然后关于萝卜培养感情的那点我很赞同,血缘本身也许因为现在的社会设计而对人产生天生的责任感和负担,但是真正有实感的则是有过共同经历的实体。
就像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如果进行是相似的教育(温和的,相对良好的),那么在孩子心中,养父母会比亲生父母亲。因为培养本身所创造的记忆,依赖感,交流,都会形成关系的真正内核。
对于这个故事而言,妹妹这个角色最终成长为亲情和爱情的结合体。这个新生情感聚合体的处理是所有禁断恋情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我支持一个观点:只要不给他人带来实质性痛苦的幸福都应当祝福。这对兄妹也是,其他的禁断恋爱也是,只要他们自己感觉到这份幸福是高于他们所放弃的,我都会献上祝福。
本文作者萝卜:
在《妹妹人生》之前,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哭出来,在这之前最接近成功的是《光还在地球的时候》——它让我掉下了眼泪。我第一次看《妹妹人生》的时候哭了半个小时,在为了写这个书评而重看的时候,我有了长进,这次我只哭了五分钟。这本现实主义,又略带虚无主义色彩的作品,其感人之处确实很难描绘,我自知水平不足,然而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你因此了解并阅读这个作品,或者多少回想起自己阅读时的感动,那么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子也很好。
我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