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故乡的原风景——通城

通城旅游
2019-06-10 08:49
未知
来源: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通城是躺在三面山怀抱里的城。她地处湖北,与江西、湖南接壤,从龙山文化时期开始,通城人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生活了几千年,从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到万里二十六年(1598年),通城人用132年修了一圈环绕全城的城墙。如果不是多年的烽火破坏和重新建设,今天,你应该就能看到一座通城古城。
但通城的山还在,“道教第二十五洞天”黄龙山仍然青翠,“江南药库”药姑山仍然繁茂,黄袍山里不仅仍然流传着道家仙人的故事,也见证了湘鄂赣红色根据地的点点滴滴。

通城的人还在,瑶族祖居地仍然有可人的苗家姑娘会跳拍打舞,不大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说着十里不同音的方言,吃着自古流传下来的甑蒸糕和麦市干子,迎接着全国游客。

通城到处都是故乡的味道,山深处、心深处的通城,是故乡的原风景。

原本的山色

黄龙山是避暑圣地。

不同于九宫山的大气修缮,设施完善,通城的黄龙山完全显示了不与他人争宠、只想静守这一方原生态山野的霸气,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能成为避暑的天堂,以百年前、千年前就原原本本的山色,迎接每一个人。

天岳关的石隙里每年都会长出绿草,到凤凰池去只能爬没有修的山路,黄龙山还是原本的山色。
原初的往事

在海内外几百万瑶族同胞的心目中,千家峒是圣地,是瑶族的发源地。2001年10月8日,中国(广西)瑶学会发布的《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说:“确认龙窖山(药姑山)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年前,瑶族的先民就在通城繁衍生息,这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共同记忆。

在不远的黄袍山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等人在这里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辖鄂南武昌、咸宁、蒲圻、通山、崇阳、嘉鱼、通城等七县,赣北修水、武宁、铜鼓、永修等6县、湘北平江、临湘、岳阳等5县。并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通修县劳农政府(包括通城县、崇阳县、修水县),黄袍山是秋收起义的首要策源地。今天的华罗寨芳草萋萋、竹树成林,与大盘湖水、阁壁湖水相映,山峻而湖美秀,“华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声响彻数里、玉溪水润万物。山上之大埚、望湖、雷吼,如在仙境,山下之润田、夏家、石港等村落村民安康。
在通城,这些原初的往事总能带给人悸动,想要去探寻。

原来的味道

在通城,至少有四样原来的味道,你需要尝一尝。

以粘米、糯米、红糖、芝麻为原料做的甑蒸糕,从欣赏它制作到品尝它味道,都是一种享受。

传承了四百多年的通城麦市干子和腐乳,满是浓郁的农家风味,不管辣不辣的,根本停不下来。
黄袍山上漫山油茶树榨出来的本草天香茶油,就是故乡柴火灶的油香味。在黄袍山油茶产业园里,你还能看到当年榨油的老器具。
通城“两头乌”是被农业部确定的湖北省仅有的两种国家级生猪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到新三汇农庄尝尝两头乌,就怕你以后再吃别的猪肉没味道了。
在通城,轻易就能尝到原来的味道。

通城是故乡的原风景,它不适合走马观花,但适合常回家看看山,寻寻故事,吃吃记忆的味道,再捎走一点家乡的好乡货。

你说呢?

介绍通城旅游资源,宣传通城旅游形象

发布通城旅游资讯,请关注通城旅游